牵头单位 :教务处、研究生院
责任单位 :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党委教师工作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一流”建设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各类课程与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课程体系“大思政格局”,回归教育本质,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制定课程育人体系建设方案,健全课程育人管理和运行机制,落实课程育人相关政策。
①推动“思政课程”创新,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程”的显性作用。
②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增强课堂吸引力。
③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
④研究“课程思政”内容与方法,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材,推进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覆盖。
⑤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完善教案评价标准,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⑥健全课程育人实效的考评、激励体制。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讲授重点。面向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教育思想”公共选修课。推进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
①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建立探究式教学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实现课堂教学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型,帮助大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正确认识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②开设《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关讲座。全面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责任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2020年10月)
③组建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加快加大人才引进工作,以学科建设需求为导向,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使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更趋于合理。(责任单位: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④深入研究教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化。及时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及讲授结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讲授中,积极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⑤坚持和不断改进课程组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室通过集中学习,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与解析工作。坚持教材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和导向意识,推进教学和研究结合,及时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好教师培训平台建设,邀请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名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开设“红岩讲坛”和“名师示范课堂”,积极开展“嘉陵论坛”,以讲座、研讨会形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组织教学研讨活动,举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微课大赛。(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方案、教育方式有创新,师生对课堂获得感强、满意度高。
①强化组织领导,有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等文件规定,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②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作用。用问题导向增强教学有效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期待。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需求,加强网络技术运用,推广中成智慧课堂,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在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行专题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组织举办全校大学生校园演讲比赛、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典型案例分析”大赛、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等活动。(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并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
①严格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统筹规划本科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学时学分,按标准落实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扣减或变相扣减学分,不挤占教学学时。(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②配齐师资,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着重加强重庆市和学校重点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责任单位:人事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③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的统一使用工作,将“马工程”重点教材对应学科专业课程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及时关注“马工程”重点教材的出版情况,更新相关课程的教材选用。组织教师深入系统研究教材内容,发挥国家统编教材优势,鼓励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不断增强理论说服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①根据《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领导干部主动进课堂、进班级,为学生作形势报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领导干部每人每学期授课2学时,授课人员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院党委书记及院长。(责任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要点制定授课主题,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统一制作授课课件,经学校党委宣传部审核后作课程教案参考。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计划、分专题地进入课堂,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责任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③学校督导组对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督查,对上课不认真、出现问题的,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责任单位:教务处;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
①完成《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版)》修订工作,实施学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培养方案在满足国家专业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落实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格、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的本土情怀的行业精英和国家栋梁”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的全过程中,关注学生人格品德的塑造和全面素质的养成,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提升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方法。(责任单位:教务处;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优势,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继续完善涉及科学家道德和工程师伦理的工程伦理、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等认知课程建设。建设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文理艺术相融合、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有深度、有温度的通专融合课程教育体系,开设大学国文、诗经与楚辞、资治通鉴、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川剧艺术与表演、阅读城市与建筑、世界舞台上的中华文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等140多门通识与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①打破专业壁垒,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培育选树一批“特色示范课程”,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在2018年工作的基础上,再重点建设“三进”工作专题课程建设项目52项,使“特色示范课程”达到100门。(责任单位:教务处;完成时限:2019年12月)
②充分发掘和摄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编辑蕴含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育人元素的教学案例和教辅资料,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坚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用无形的价值观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在学生处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成型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树立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打牢成长发展基础;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新媒体优势与传统课堂的优势相结合,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①制定《重庆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规范》,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坚持政治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等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其中,实现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责任单位: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完成时限:2020年10月)
②完善教案评价标准。将教学设计、教案制作、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在教学案例、素材的收集,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不断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学效果。与“三进”工作专题课程建设项目相结合,继续开展优秀“三进”教案评比活动。(责任单位: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党委教师工作部;完成时限:2020年7月)
③进一步落实《重庆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要求各学院在课程设置管理、课程教学组织、课程教学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全面落实相关规定,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责任单位:研究生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④严格执行《重庆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重庆大学普通本科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重庆大学课程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办法》《重庆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等规定,规范教师言行,强化课堂教学政治纪律,构建有章可循的课堂教学纪律管理机制。落实《重庆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办法》《重庆大学关于领导干部及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的有关规定》,严格监督并及时发现教学质量、教风、学风、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划定课堂教学安全底线和红线,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组织教学督导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三进”工作专题课程建设项目的教学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指导。(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①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新教师入职培训,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出综合素养课程的育人价值。开设“以德立教”、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等专题报告或培训课程等引导学校新进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个服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责任单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②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培训,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采取全员培训、骨干研修、在职攻读学位、实践研修、考察调研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组建青年学术研究团队,优先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修培训,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士后培训项目、拔尖教师国内高级访学项目等。(责任单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③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定《重庆大学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实施办法》,加大对教学效果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修订《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暂行规定(试行)》,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听课制度,确保督导听课全覆盖,从研究生课堂师德师风、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将课程育人作为学院教学考核、教师评奖评优、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完成时限:2019年12月)
④将课程育人职责纳入专任教师岗位职责,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学院在制定专任教师岗位职责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教书育人职责,让教师精心育人,形成学院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责任单位:人事处;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⑤将课程育人作为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专任教师绩效考核要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重庆市教育大会精神,主要依据专任教师立德树人履职情况和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强调专任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突出专任教师教书育人成效,注重专任教师课程育人质量,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责任单位:人事处;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⑥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评价内容。修订现行职称条件,加大职称评聘改革力度,进一步突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本位。(责任单位:人事处;完成时限:2019年12月)
①制定《重庆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规范》《重庆大学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实施办法》,修订《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暂行规定(试行)》等教学管理制度。
②完善《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工作奖励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聘任课教师聘用暂行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
发表思想教育论文5篇以上。
①立项思想政治类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3项,立项校级“三进”工作专题课程建设项目52项,完善教案评价标准,继续开展优秀“三进”教案评比活动。
②组织教学督导组继续开展思想政治类课程的专项检查。
③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各类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