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基本原理与原则

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遵循企业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企业管理学原理是从企业管理的共性出发,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后所得出的企业管理的规律。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基本原理的认识而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企业管理学的原则,即是指在企业管理学原理的基础上,指导企业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原理和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和有行动指导性。以下介绍同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有密切关系的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两个基本原理与原则。

1)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原理要求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即从系统观点出发,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确定系统目标,列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分析对比提出可行建议,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构成包括各级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与事故信息以及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安全贯穿于企业各项基本活动之中,安全与应急管理就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劳动(人、财、物)耗费,保障企业系统经营目标的实现。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可以归纳为如下: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对安全管理来说,动态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正是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才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如果各要素都是静止的、无关的,则事故也就无从发生。因此,系统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为搞好安全与应急管理,必须掌握与安全和应急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例如:掌握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作业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设施设备改造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等的动态相关性,是实现有效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前提。

(2)整分合原则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首先,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功能,即首先要从整体功能和整体目标出发,对管理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谋划;其次,要在整体规划下实行明确的、必要的分工或分解;最后,在分工或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横向联系或协作,使系统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运行。其中,分工或分解是关键,综合或协调是保证。整分合原则在安全与应急管理中也有重要意义。“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订整体目标、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合”,就是要强化安全与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

(3)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指被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反馈大量存在于各种系统之中,也是管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管理系统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条件。反馈原则指的是:成功的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迅速的反馈。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所以,管理系统要实现目标,必须根据反馈及时了解这些变化,从而调整系统的状态,保证目标的实现。管理反馈是以信息流动为基础的,及时、准确的反馈所依靠的是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应该及时捕捉、反馈各种安全信息,及时采取行动,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使系统保持安全状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用于反馈的信息系统可以是纯手工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的信息系统应该是由人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匹配良好的人机系统。

(4)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系统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才能有效。

这种制约关系包括各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和上级对下级的制约。上级本身也要受到相应的制约,否则会助长主观臆断、不负责任的风气,难以保证企业决策和管理的全部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2)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所有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体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因此,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二是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因此,应该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

搞好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下述内容。

(1)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动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3类基本动力:

①物质动力,即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②精神动力,即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③信息动力,即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2)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引入“能级”这一物理学概念,认为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

能级原则是说,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能级不是人为的假设,而是客观的存在。在运用能级原则时应该做到3点:

①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系统具有稳定性。

②人才的配备使用必须与能级对应。

③对不同的能级授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给予不同的激励,使其责、权、利与能级相符。

(3)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

企业管理者运用激励原则时,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

企业员工积极性发挥的动力主要来自3个方面:

①内在动力,指的是企业员工自身的奋斗精神。

②外在压力,指的是外部施加于员工的某种力量,如加薪、降级、表扬、批评、信息等。

③吸引力,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

这3种动力是相互联系的,管理者要善于体察和引导,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员工的内在潜力。 YXKOcTwzHAcODrGbRvvkDCCMbpWdQdc2U/XvsRfp4tbOYJfUl/2mhXQeEM2YyY3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