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孩子成长中的父母角色认知

一、父母各司其职,共建健康和谐家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家庭观念转变,我国家庭户平均规模降至 2.62 人,“四世同堂”“三代共居”的情况越来越少,“三口之家”成为主流。在这种小家庭模式下,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直接、深远,父母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角色也越发重要和突出。

曾经有人对“Family”(家庭)这个单词做出这样的解释: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一解读既说明了父亲、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也强调了一个完整家庭的重要性。父亲和母亲,如同天和地,共同构成了滋养孩子成长的完整的世界。只有父母不缺位,孩子得到的爱才是完整的,这个家庭才可能是健康和谐的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上或行为上的偏差,这主要是源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位。

父母之于孩子,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且无法取代。以父亲角色为例,中国传统文化对男女的定位是“男主外,女主内”,不少父亲认为自己在外辛苦赚钱养家,照顾孩子的责任理所当然应该交给母亲。殊不知,这种“丧父式教育”会让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意义逐渐淡化,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弥补的缺失和遗憾。如果父亲角色缺位,男孩子可能缺乏自我认同感,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女性化倾向严重,出现“恋母情结”;女孩子则可能因为缺少父亲坚强、刚毅性格的影响,而变得过于软弱、胆怯,且会产生对男性的陌生感,不利于其成年后与异性的正常交往。

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要求父母各自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承担自己为人父母、为人伴侣等应尽的责任。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大致扮演了四种重要角色,包括照顾者、规范者、战士兼保护者、精神导师。这四种角色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某些特定阶段会特别突出某个角色的作用。

0~6 岁,父母主要扮演“照顾者”角色。澳大利亚亲子专家毕德福指出,这一阶段是孩子学习爱的阶段,父母要悉心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并充分流露出对孩子的感情,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

6~12 岁,父母主要扮演“规范者”角色。父母应在各方面为孩子树立行为规范,让孩子明白并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但父母应在规范者和其他角色间取得平衡,以免过于严厉而削弱与孩子的情感沟通,这反而会让孩子形成怕事、没主见的性格。

12~18 岁,父母重点扮演“战士兼保护者”角色。此时正值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关键阶段——青春期,孩子的身心都将发生剧烈变化,父母要像战士一样和孩子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成长的烦恼”,还要全力保护孩子免受外界诱惑,预防孩子误入歧途。

成年阶段,父母重点扮演“精神导师”角色。这时候,孩子可能不再需要父母直接给答案或伸援手,父母应倾听孩子的烦恼与失意,坦诚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甚至坦露自己脆弱、失败的一面,给予孩子宽慰和祝福,成为孩子精神的归宿、心灵的港湾。

另外,研究发现,在父母都参与照顾儿童的家庭中,父亲、母亲与儿童的交往行为存在着巨大差异:母亲把更多时间花在照料孩子的生活上,父亲则花更多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可见,在教养孩子时,父亲和母亲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母需要共同参与,彼此配合,才能更好地教养孩子,使其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人。

二、母爱似海,滋养孩子的人格与品性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 50 位成功人士和 50 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请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巧的是,一封来自白宫成功人士的信和一封来自监狱服刑犯的信,都谈到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封来自监狱服刑犯的信中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又红又大的那个,非常想要。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 ”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弟弟抢先把这话说出来了。妈妈听了,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那封来自白宫成功人士的信中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妈妈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现在,让我们来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负责修剪一块草坪,谁修剪得最好,谁就能够得到这个最大最红最好吃的苹果。”于是,我和弟弟们比赛修剪草坪,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同样一件事情,两位母亲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促使他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英国教育家巴卢说过: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的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母亲作为女性,有其特有的感性纤细、包容体贴、耐心周到、隐忍坚强等特质,其一言一行都会带给孩子品德与性情上的熏陶,影响孩子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母亲就像一个家庭中的调节阀,决定着家庭的温度和氛围,也潜移默化地决定着孩子的人性温度和道德尺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给他的妈妈写过一封信——《妈妈,稻子熟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爱、感激、思念之情。袁隆平的母亲接受过西方的礼仪、文化艺术教育,思想先进,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袁隆平小时候,母亲就对他进行英语启蒙教育。袁隆平在信中写道:“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母亲用她的眼界,打开了袁隆平看世界的大门。

袁隆平的母亲非常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她说:“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夏天的夜晚,袁隆平和兄弟围坐在母亲身边,听母亲讲历史典故和哲理故事:讲“京娘千里报恩”,教育他们要知恩图报;讲“胖狐狸觅食”,教育他们要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他们记住国耻家难……

母亲曾给袁隆平讲“女娲与黄泥”的故事,告诉他:“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生命之源。”母亲还带着孩子们去参拜神农洞、游览果园。母亲的谆谆教诲让袁隆平从小就爱上自然,对土地心存敬意,并逐渐坚定了长大后要去学农的决心。多年后,母亲告诉袁隆平,她一直都希望儿子热爱农业,帮助人们远离饥饿,所以才从小就不断引导儿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母爱是伟大的,母亲爱孩子,是一种本能。母亲用大海一样宽广温柔的爱,带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让孩子学会去关爱他人、理解世界,并用温柔的手拂去孩子前行路上的风尘与伤痛,把孩子轻柔而坚定地推向属于他自己的未来。

作为母亲,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承担起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母亲的情绪状态对家庭氛围以及孩子心理的影响很大。如果母亲喜怒无常、怨天尤人,孩子就会冷漠暴躁、郁郁寡欢;如果母亲温柔平和、宽容大度,孩子就会乐观积极、有同理心。所以,母亲要学会有效调控情绪,不要带着负面情绪和孩子相处,更不能把孩子当作“撒气筒”,要保持宽容、平和的情绪状态来营造和维系家庭的良好氛围。母亲还应坚持学习,例如阅读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给予孩子人格、品德、处事态度等方面的良好示范。

三、父爱如山,托举孩子的信念与未来

如果说母亲像大海,父亲就是大山,可以让孩子依靠,也可以把孩子托起,让孩子高高站立,看到更大更远的世界。

在大多数孩子心里,父亲就是无所不能的奥特曼、大英雄,他们对父亲有着深深的崇拜和仰慕。父亲身上理性深刻的思维、敢想敢拼的斗志、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会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刚强不屈的灵魂、理性沉稳的气质,鼓舞孩子形成勇敢追求自己精彩人生的执着信念。可以说,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未来人生的高度。

另外,父亲对孩子形成自我认同感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学会独立自主,教会孩子克制冲动、理性思考。在父亲陪伴与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比起从小缺少父爱的孩子,会更加聪明乐观、自信上进,各方面的优势都比较明显。

2020 年 9 月,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发文缅怀自己去世的父亲老盖茨。他说:“我知道很多人都仰望他们的父亲,同样我也是。”“在我心里,从未停止学习父亲的智慧、仁慈和谦卑,他就是我想努力成为的一切。”

比尔·盖茨小时候不合群,只爱读书。老盖茨觉得,孩子不能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需要多去尝试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也需要从延伸型的大家庭中感受并理解关爱。于是,老盖茨夫妇坚持在每年夏天组织大家庭聚会,有意识地和孩子们玩一些培养协作能力的游戏。比尔·盖茨后来回忆说:“他总是让我做那些当时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游泳、足球、橄榄球……但这种活动却给了我培养领导能力的机会。”

“追寻梦想,做到最好”,这是老盖茨毕生遵循的信条。比尔·盖茨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了自己的梦想,毅然从哈佛大学辍学,创立了微软公司。这件事在今天已被传为佳话,但在当时却是一个疯狂的举动。而老盖茨一方面对儿子的前途感到惴惴不安,另一方面仍然鼓励儿子“追寻梦想,做到最好”。作为一个父亲,老盖茨给予了比尔·盖茨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希望孩子和他一样为梦想而战。

老盖茨是西雅图当地的公民领袖,以拥护弱势群体而闻名。父亲的善举深深影响了比尔·盖茨,他不仅像父亲一样拥有强大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也像父亲一样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如今,比尔·盖茨和父亲合作创办的盖茨基金会,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基金会之一。

作为父亲,应该明确自己是家庭的顶梁柱和掌舵人,努力成为最值得妻子依靠的好丈夫,最值得孩子信任的好父亲。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个父亲都是使者,只有使者不断进修,端正自己的观念和品行,所培养出的孩子才能自立于人群之中。”

一名合格的父亲,首先要成为一个拥有明确人生目标、敢于直面生活挑战的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不断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引领孩子志存高远,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给孩子树立正面、优秀的榜样。

请扫描二维码亲子共读

《父母重兴趣擅规划重庆文艺女孩圆梦清华》 I58hFDPIdClYvFR+QWdGMmRtyBw8gfVVKWFDTPj665z8fHDoWH39ji3Z2KVrtX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