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没有谁天生就能当好父母

一、家长的素养影响家庭教育质量

孩子生在家庭,长在家庭,其性格、观念、行为、习惯等都深受父母影响,“长大后我便成了你”,这是原生家庭带给孩子不可磨灭的印记。《辞海》对家庭教育的解释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家长在家庭中长期扮演着引导者角色,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社会经验,以及自己坚持的价值观、处世准则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家长只有具备一定素质与能力,才能对孩子施以科学的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才,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生导师,家长的素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素养,一方面是指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气质修养。父母自身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孩子面前呈现博学多才、品德高尚、举止大方、成熟稳健等形象,能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向父母看齐。优秀的父母本身就是孩子成才的最好范本。

另一方面,家长素养体现为家庭教育素养,这是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必备的特殊素养,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相比家长的文化水平和一般素质,家长的教育素养的高低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和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并非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的家长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教育子女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如果家长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妥善处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教养得当,那么,即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也能使孩子成人、成才。

山西临汾的一个家庭,租房 20 年,培养出 3 个学霸。女儿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博连读,大儿子就读于某知名军校,小儿子考取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有着端正的教育观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师。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引导不好,一切都是白费。”20 年来,范玉华夫妇在赚钱养家之余,始终坚持对3 个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从来没有因为忙于赚钱而对孩子不管不顾,也没有因为家境贫穷而疏忽孩子的教育。范玉华夫妇重视孩子的学习高于一切,但没有盲目地让孩子补课,3 个孩子从小到大一次课都没补过,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认真学,就没有补课的必要。

范玉华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朴素的发现:做父亲的居高临下,孩子就不可能和你说真心话。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范玉华非常注意和孩子平等相处。比如做家务,范玉华夫妇会以身作则,不会吩咐孩子去收拾碗筷,而是和孩子一起做,让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他们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朋友来相处,经常和孩子聊天,比如跟孩子们聊一聊自己工作的事,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工作。

范玉华不仅要求孩子认真学习,还很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求孩子劳逸结合,学的时候好好学,玩的时候痛快玩。他还专门买了沙包和拳击手套,让两个儿子练拳击,女儿做裁判,让 3 个孩子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得到很好的放松。

范玉华夫妇懂得的学问不多,他们本着对孩子朴素的爱,勇于承担为人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责任,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教育孩子的方法,具备了良好的教育素养,教育得当,教育得法,成功地帮助 3 个孩子成人、成才。他们可以称得上是合格的父母、高水平的父母。

《2014 年中国城乡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指出:“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不知道教育方法的占 37.82%。”另有调查表明:48%的母亲认为教育孩子最烦恼的是不懂如何教育孩子,43%的母亲认为自己知识水平不够。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卢勤曾说:“很多父母总是苦恼,我们创造了生命,却难以让生命更精彩;我们付出了爱,却收获不到爱的果实。”为何而教、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长期困扰家长,制约着家庭教育质量与效率。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家长素养,特别是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让家长学做新时代合格父母。

2018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号召家长不做“虎妈”“狼爸”,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和少儿身心特点,不跟风补习盲目报班,切实配合学校减轻学生负担。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二、发展家长的教育素养,学做合格父母
(一)家长素养的内涵

“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也指人们通过不断的自我锻炼,在某一方面达到的较高境界,如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等。

什么是家长的素养?我国教育界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奠基人赵忠心教授认为,家长的素养指的是家长平时的修养,包括世界观、思想品德,以及文化素养。家长的素养直接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

家庭教育专家关颖从社会学角度提出,家长教育素养是家长作为父母角色时的一种特殊素养,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能力,它们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家长教育素养的统一体。

教育专家杨宝忠从大教育的视角提出,家长自身素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即家长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二是家长的文化素养,即家长所具有的基本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三是家长的教育素养,即家长所具有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教育态度和教育期望。

综上所述,家长素养包括家长的一般素养与教育素养。家长的一般素养指的是家长作为一名社会人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包括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品德修养、世界观、身心健康状况等。家长的教育素养是指家长(特别是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必备的特殊素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家长的一般素养与教育素养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后者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如何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

1.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指有关教育价值、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家长对待子女教育持有的基本看法,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等。长久以来,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多误区,例如,“教育只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棍棒底下出孝子”“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等。赵忠心教授认为,现在很多家长都只看重孩子的“一半教育”:重视智育,轻视德育;重视知识,轻视能力;重视书本知识,轻视生活常识;重视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等。

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家庭教育的“指挥棒”,错误、陈旧、滞后的教育观容易把孩子引向成长的歧路,甚至给孩子的人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例如,在中国家长的传统思想里,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熊孩子”大多让父母很头疼。这表面上强调的是孩子对家长恭顺的态度,实质上是要培养孩子“顺从”的性格。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在家里是乖小孩,步入社会后也习惯性地对他人唯命是从、妥协退让,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也很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乖小孩”长大后反而不如“熊孩子”有出息的原因。

当今社会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家长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要求,家长要与时俱进,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多元渠道不断吸收新知识,了解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孩子的心中,以此来引领孩子的思想。同时,家长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何培养孩子,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尽力将孩子的成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育儿观、人才观,引导孩子树立崇高远大的人生目标。

2.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是指有关子女养育、教育和发展的多学科知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系统的过程,从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孕期养护,到婴儿期孩子的营养保健,学龄前孩子的启蒙教育,入学后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习惯养成、品德塑造,青春期孩子的亲子冲突、叛逆行为、厌学情绪等。孩子成长所涉及的问题之多,需要运用到的知识之广,要求家长必须广泛涉猎多种学科知识,如优生学、营养学、生理学、人才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德育学等,虽说不需要样样精通,但广泛浏览,通晓一些教育孩子的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处处受阻,就是吃了教育理论知识不足的亏。

万物皆有其生长规律,孩子的成长亦有规律。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 8 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初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成熟期等,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规律和特点。家长要掌握相关知识,知道哪一阶段孩子的哪些表现是正常的,哪一阶段是发展孩子某种能力的最好时机等,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尽量避免错过孩子的成长关键期,但也不宜拔苗助长、过度严苛。

日本天才运动员今井梦露出生在日本大阪的单板滑雪世家,她的父亲是著名的滑雪教练。为了把梦露培养成滑雪冠军,父亲从小就对她进行魔鬼式的滑雪训练。蹦床是训练滑雪的项目之一,但对于梦露来说却是恶魔一般的存在。父亲甚至在家里装监视器,以便随时监控梦露的训练情况,如果梦露在比赛中出现失误,就会受到父亲疾风骤雨般的辱骂。梦露曾经尝试过用逃学、向儿童保护机构求助等方式来逃避父亲的魔鬼训练。

梦露从小展现出极高的运动天赋,她 12 岁成为日本最年轻的职业滑雪运动员,14 岁拿下日本滑雪冠军,18 岁成为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冠军。但是,父亲的偏执和严苛让梦露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她逐渐出现了心理问题,还接受过长达一年的精神治疗。2006 年,梦露征战奥运,却在预赛中出现致命失误,严重受伤,她的奥运之路戛然而止。此后,她经历了十多年漫长的人生低谷。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用拔苗助长的方式获得成功。家长必须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徐徐图之,让孩子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成长和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和优势。

3.培养家长的教育能力

教育能力是指在教育观念的引导下,家长运用教育知识对子女实施教育,处理家庭教育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子女行为的能力、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等。

很多家长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讲道理他也不听,没办法和他沟通。”因为没办法,或者办法不灵,或者办法用错了地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以失败告终。

浙江宁波一个 11 岁的孩子离家出走,他留信给父母,自称“废物、窝囊废、累赘”。原来,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比较严格,但平时工作忙,妈妈就买了个监控,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平时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也简单粗暴,不是吼骂就是体罚。这个孩子离家出走前一天晚上,因玩了半小时的手机,被妈妈罚跪两小时。

这个孩子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其教育初衷是好的,但他们用错了教育方法,监控孩子、打骂孩子,不但起不到监督、教育孩子好好读书的作用,反而对孩子造成了莫大的侮辱和伤害,让孩子陷入自己是“废物、窝囊废”的深深自卑。因此,家长有必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向书籍学、向专家学、向优秀的家长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育孩子时做到有智慧、有方法、有态度、有分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教育观念是核心,教育知识是基础,教育能力是保障。家长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正确指引家庭教育的方向和行为,掌握丰富、科学的教育知识,准确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有效的教育方法处理教育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增进亲子关系,助力孩子成才。

三、多渠道发力,促进家长的教育素养提升

1.推进家庭教育立法

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着力部署家庭教育相关工作。

2010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其中第四章第十条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2016 年 11 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 9 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 年)》,明确未来五年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落实举措,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2022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该法案涵盖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其中第二章第十六条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第十七条列举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利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按图索骥,“依法带娃”。

我国还将持续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保障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用立法手段明确家长的教育责任,规范和约束家长的教育行为,为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发展家庭教育提供法律保障,推动我国家庭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2.发挥学校、社区的教育作用

家校共育是全社会的共识,家长的素质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培养一批专业的家长教育教师,开发专门的课程与教材,对学生家长进行系统指导,协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学校可以为家长创造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例如召开家长会、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等,邀请校外专家、家庭教育志愿者、优秀家长等,向广大家长传递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书籍等,多渠道提升家长素养。

另外,社区可以利用其群居特点和教化功能,开展各种家庭教育宣讲与实践活动,让社区范围内的家长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守望相助,让家长在社区群居环境的影响和约束下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2020 年 5 月,全国政协委员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孩子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这一建议试图通过“执证上岗”的方式来倒逼父母做个称职的家长,同时把开展社区家长教育活动纳入社区的管理范畴,积极发挥社区的群体教化作用。

3.家长应自觉做家庭教育的终身学习者

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会经历“先培训,后上岗”这样一个流程,以确保从业人员的能力足以胜任岗位的工作需要。但是,大部分夫妻在做父母前,并没有接受“如何当好父母”的培训,孩子一出生,“夫妻”秒变“父母”,直接上岗。岗前培训不足的家长们常常被各种养育、教育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怎么办?边做边学!在育儿实践中坚持学习,是家长由“青铜”变“王者”、由“门外汉”变“资深专家”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家长要善于利用多种渠道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例如,积极参加学校、社区或其他专业机构组织的家庭教育培训,向专业人士学习先进的教育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教育沙龙、家长会等活动,多和其他家长交流学习,从优秀家长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发;大量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书籍,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利用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媒体等渠道获取教育知识等。

另一方面,家长要善于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与成长。成功的父母都是在自主学习和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比尔·盖茨小时候性格古怪,不合群,也不允许父母插手自己的生活,和父母之间经常为琐事争吵。老盖茨夫妇都是在老式家庭中成长的,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要服从。但他们很快意识到这种相处模式并不适合盖茨。在盖茨又一次和父母发生激烈冲突后,老盖茨夫妇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他们没有单方面斥责儿子,而是选择求助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老盖茨夫妇意识到,要给孩子更大的自由。

从那以后,老盖茨夫妇开始改变自己的做法,他们尝试去尊重儿子与众不同的个性和思维方式,还下定决心让儿子转学到一所更自由的私立学校——西雅图湖滨中学。正是在这所学校,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一生的缘分。盖茨和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没有谁天生就能当好父母,大家都是在不断学习和自省中前进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其共性,也有其独特性。我们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未必能够应对所有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家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摸索出适用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只要坚持学习,独立思考,每个家长都可以成为教育自己孩子的“专家”。 F1pPKXrF3yCRfgszK3IMfhCc+mh7GRdS/rShdODeaqFnTpuTT/rWHfgTUwle0f3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