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城市基底分析

3.1.1 人口规模

2018 年,全区常住人口 139 万人,城镇人口 95 万人,城镇化率 68.4%。2010—2018 年城镇化快速推进,全区人口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约 2 万人,增长率为 1.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 71 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 60 万人,城镇化率为 84.5%,城市人口占全区城镇人口的 63.2%。从历年人口增长过程来看,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外出打工人口开始逐渐减少,年均增长 3.8%,年均增加 2.2 万人。

表3.1 各区县城镇人口近 10 年的年增长态势(万人)

续表

3.1.2 空间格局

受南北空间屏障切割,江津区城市组团发展格局已形成。现状建成区有几江半岛、滨江新城、德感片区、双福片区、支坪片区、珞璜片区 6 个片区。

从城市空间结构上可看出(图 3.2),江津城市空间基于小城市框架布局,呈组团发展模式。为适应城区发展需求,打造一体化发展局面,江津开启了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布局,形成了“一轴两翼”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图 3.3)。

图3.2 江津区现状城市空间结构

图3.3 “一轴两翼”的空间结构

●一轴:城市经济功能主轴,串联双福新区、滨江新城、几江半岛、支坪组团。

●西翼:德感产业翼,包括德感工业园、德感街道。

●东翼:珞璜产业翼,包括江津综合保税区、珞璜工业园、珞璜片区。

“一轴两翼”城市发展格局战略的提出,对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镇化的加速,尤其是融城发展及城市自身交通系统完善和出行品质提升的需求,需要现状交通系统随之转变,以支撑城市“带状+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适应江津独特的山水格局,支撑“L”形的用地布局。

3.1.3 土地利用

江津中心城区空间战略规划以增加“一轴”地区用地为主,实现城市连片集中发展,重点打造江北生态创新城和江南文化康养城。其中,江北生态创新城将外移制造生产功能,增加产业研发用地,以双福为基础打造科教信息产业基地、汽摩产业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和会议休闲区;江南文化康养城则适当增加服务用地、公园绿地,控制居住用地,在支坪组团发展医疗教育和高端旅游。

按照江津与主城同城化发展要求,2035 年江津全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约180 km 2 ,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 155 km 2 ,人均指标为 110 m 2 /人,人口达140 万人。

3.1.4 产业结构

江津区工业基础扎实,连续 15 年跻身全市十强工业区县,位列全市区县特色园区之首。立足于江津制造业基础,江津区具备发展智能智造的产业基础。因此,江津计划以创新引领智能、智造产业,采用集聚化发展战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依托双福、德感、珞璜的创新装备智造产业园,与大学城错位发展;同时,结合高校与实验室的基础创新和孵化基地,打造双福高效聚集区、陆军学院等。江津区产业分布示意图如图 3.4所示。

图3.4 产业分布示意图

3.1.5 老城区发展情况

几江片区、鼎山片区作为江津的老城区,以 13%的用地面积,承载了约 42%的人口,是全区出行的核心片区。老城区的商业中心氛围相对浓厚,第三产业发达,吸引了周边组团大量的居住人口至此就业、购物,跨区交通出行需求大。虽然随着滨江新城新区的建设,江津区的行政中心职能及商业中心由几江半岛向滨江新城转移,但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公共资源集中、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仍然突出。

根据产业规划,为进一步打造创新活力商业体系,几江片区、鼎山片区将以原有的商业、文化为基底,构建面向生活休闲、文化旅游的特色商业服务产业,打造集文化商业、文化社区、文化展示多业态综合的文化体验区,塑造魅力老城区。

在新的发展要求下,江津城市格局逐步扩张,其功能的提升及中心体系重构对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图 3.5)。在老城区层面,计划逐步疏解老城区过度集聚的功能和人口,控量提质,优化功能,重点考虑通过增加公共交通服务设施资源,缓解老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双福、德感、珞璜等创新产业园区,进一步强化对外交通联系,以及园区与江津中心城区组团的衔接。

图3.5 现状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布图 Q8/ReJklID2pB/CgnNNaR7L0ILvsOTb88v9WtASFT72Ip/MyfQSMTio/x7bUtY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