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超级城市计划

1.2.1 城市一体化

1)都市圈与城市群

如今的世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朝气蓬勃,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城市的发展不只是引领它的哪一个区域发展,它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大说,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基本单元便是城市。因此,国家的大都市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达到 663 个(不含港澳台),大都市仅仅只有十几个,但它们的经济总和却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可见其重要性。根据数据显示,目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经济总和能够占到它们整个经济总量的80%左右,因此城市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都市以属性区分,可以分为都市圈和城市群两个概念。都市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小版的超级城市,其周边会出现几个小城市作为卫星城与超级城市协调发展,如东京、伦敦、巴黎都属于都市圈,它们的典型特点就是以一个超级城市为核心;城市群的概念与都市圈不同,城市群中的城市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有协同关系,但协同关系较弱,没有完全连在一起,它们一起构成城市群,其重点是强调城市间的相互关系。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对区域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市的发展总体呈现“集聚与扩散交替复合作用”的规律。“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共同作用”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机制,相关因素首先通过市场与政府调控发生作用。中国城市发展的另一个规律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同作用”,它指导着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目前,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呈现“中心-外围”的总体特征,城市发展空间呈现等级化、网络化的多中心形态,扩展模式主要是网络扩展,同时也有一定的轴向扩展。

城市需要发展,其发展要素离不开这几点:科学规划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首要保障;其次需要建立协调治理机制,这对于城市良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全球化趋势下,一体化也将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城乡协调是中国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环;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却也离不开民间力量,它们一起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都市圈和城市群效应明显、体系初步形成、功能定位日益清晰、布局开始均衡、极核功能提升,但也存在城市群之间发展差异明显、极核功能仍总体不强、资源环境消耗较大、行政化力量作用较深、区域协调机制还不健全等弊端。这些弊端主要是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偏颇、基础工作薄弱、制度保障不健全以及区域治理缺失等造成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城市的发展,应该在科学编制城市规划、规范概念和统计标准数据、发挥公共财政保障作用、健全协调治理机制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2)长江三角洲一体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全方位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增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提高区域连接性、经济集聚度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 1.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

①2019 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规划范围为苏浙皖沪四省市全部区域(图 1.2),共涉及 26 个市,区域面积 21.17 万km 2 ,约占国土面积的2.2%。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圈,综合实力第一,其经济总量相当于中国GDP的 20%,且年增长率远高于中国平均水平。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2020年一季度,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合计GDP达 4.98 万亿元,占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 24%。

②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不少矛盾凸显。如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相对较弱,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大。公共资源过度集中,人口过度向中心城区集聚,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运营成本过高等“大城市病”问题。又如城市群发展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制造业附加值不高,高技术和服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高品质的商务商业及宜居环境亟须加快营造。城市间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域连接性整体较好,而且内部的经济水平差距也不大,可以说一体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与珠三角城市群相比,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提升:

①对区域连接性进行改善,推进建设进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连接性整体较好,但局部存在不足。如合肥、蚌埠、徐州及南京等城市间交通枢纽的连接性较差,需要加强这些城市间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确保互联互通的体系框架能够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地位相匹配。

②利用城市聚集效应,加强区域经济建设。推动城市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换升级,发挥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的带头示范作用,利用原有优质资源,广纳贤才,扩大发展机遇,探索新型经济,同时注重研发、生态发展的经济带动效益,保障经济快速优质发展。

③做好薄弱环节,协同一体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上海发展的最好,苏州、杭州、嘉兴等地发展均衡度也较高,但安徽和苏北等地发展较差,需要将这些城市作为重点发展提升对象,挖掘其产业及资源优势,在做好区域连接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带动发展,将区域的短板做好,保障城市群协同一体化发展。

3)成渝一体化

成渝包括成都、重庆以及两座城市之间和周边的区域范围,是中国西部最为重要的城市群,也是西部经济和文化的代表,如图 1.3 所示。

成都、重庆作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城市,具有明显的中心带动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深层次开放,引领西部城市群良好建设,并优质发展沿江经济,以更好地贯彻执行一体化发展理念。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①建设全国现代化产业示范基地。借力“互联网+”的产业化升级,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及先进制造业,以新能源带动新经济,扩大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范围及水平。培育新兴的产业基地,打造机械自动化物流园及地标性金融交易中心,形成一个资源、制造、出售的完整产业链,由此突出它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示范性产业基地。

②建立创新西南的先行区。成都、重庆及绵阳都被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需要充分发挥本有的创新能力,关注擅长领域,以技术创新,促进新资源生成。通过建设创新平台,推动试点试验,结合优秀企业、科研机构及大学等社会力量,将理论转化为成果,创新能力转化为生产力,以此建设创新西南的先行区。

图 1.3 成渝一体化城市群示意

③打造开放型的经济片区。利用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对内的交流合作,建立相关的开放政策,以全新的方式开放通道,辐射西南城市群。在打造西南片区的城市交流中心的基础上,以杠杆的方式带动西部其他城市的发展,打造一片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地带。

④建立城乡发展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每个城市的必经之路,在成都、重庆建立重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考虑农村人口走向城市的解决思路,构建新型的农业管理体系,将生产、销售全过程管控,并创新发展新兴的农业产业(生态果园),统筹规划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优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点。总结优秀的城乡发展经验,再推广到整个成渝城市群的覆盖片区,全面推进发展力度。

⑤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群。在西南片区优秀的山水本底上推动绿色生态发展,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空间,将长江上游打造成中国西部的绿色屏障。借助自然水系、山脉等,结合城市文化,建设出有历史、有记忆、地域风格突出的美丽生态城。

⑥打造“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以成都和重庆两个西部城市为例,二者组成城市双核,打造成渝城市群,并结合长江城市带和德阳、乐山、成都、绵阳等城市带,促进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川南片区、达万片区等三区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建设。

a.建设成渝城市群发展主轴。借助交通运输,大力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建设,这两区的建成形成轴带效应,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并很好地为潼南、永川、大足、荣昌、遂宁、璧山等沿线城市带来发展机会,此时成渝城市群发展主轴也就慢慢显现出来。有了发展主轴,确立了发展方向,就可以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管廊、绿化等),让城市发展得更美好。

b.优化建设绵阳、德阳、成都、乐山等形成的城市带。借助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运输通道,以成都带动,按线形方式连接周边城市,带动它们协同一体化发展,如此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吸引人流,形成有活力的城市发展带。城市带沿线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成都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平台,聚焦智能产业,打造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城市产业带。

c.建设长江上游的沿江城市带。借助天然的长江水系和沿江的铁路、公路,以重庆为示范点,带动丰都、涪陵、宜宾、江津、长寿、泸州、万州等城市的发展,形成长江上游的沿江城市带。沿江建设港口及生态工程,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还可以建设现代智慧物流园等,带动泸州、涪陵、长寿、万州等城市的产业园发展。加强对沿江的环境治理保护,合理建设沿江绿道生态工程,使江岸成为生活的休憩地,而不是城市的隔离带。

d.重庆核心城市升级。以国家中心城市为建设目标,深层次的建设内部开放型经济,提升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战略地位,以其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商贸中心等形成影响力,推动建设两江新区,使重庆拥有更强的聚集、竞争和辐射西南的能力。做好城市发展上游规划及产业定位,结合山地特色和人文历史,把控城市建筑尺度及形象,将城市一步步发展成为国际都市,并引领西南其他城市群共同发展。

e.成都核心城市升级。以国家中心城市为建设目标,加强成都核心科技、经济、文创、对外交往及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建设,推进天府新区的规划建设,建立国家级示范区(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加强与国际交流,确保走在科技前沿。对接西南城市群,提升城市核的带动作用,协调发展资阳、德阳、眉山等周边城市,确保城市群一体化健康发展,提升都市圈影响力。

f.发展南遂广、川南及达万城镇密集区。南遂广主要有南充、遂宁、广安等市和其中部分县城;川南主要包括内江、自贡、泸州、宜宾等市区和其中部分县城;达万由达州、万州、云阳及开州等市区组成。联合发展这三片密集区,有利于加强协作配套发展,优势互补,同时也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4)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图 1.4)是以深圳、香港、澳门、广州等主要城市,还包括珠海、中山、惠州、肇庆、佛山及东莞等城市所围合覆盖形成,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最高、经济最有活力的片区之一,可以说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城市群体。 2020 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约 7000 万人,经济总量达 11.5 万亿人民币,经济非常发达。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一体化发展靠前的城市群,面积很小但经济密度很高,最终会达到饱和,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给珠三角城市群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将香港、澳门一起纳入都市的包围圈,共同发展。

图 1.4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

根据ACEP指数分析,将珠三角城市群扩大,加入香港及澳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正确的抉择。在扩大纳入之后,一体化指数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明显的增长,有利于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5)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北部,囊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全域,如图 1.5 所示。这些地区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而且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它们一体化协同发展可以加强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缓解北京和天津的人口及交通压力,合作共赢,优势互补。

京津冀城市群有着其他城市群不能及的影响力。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集政治、文化、科技、经济于一体,是我们国家的心脏;天津作为我国的直辖市,兼顾北方及环渤海的经济中心,亦是相当重要;河北紧靠京津,为它们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还拥有先进的科技、教育、交通及产业等,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2015 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推动了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的生态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和交通连接,极大地缓解了北京的压力。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难度要远远大于长三角及珠三角,由于河北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京、天津本就存在巨大差距,而且它还需要为京津提供发展资源,更加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如何将三者协同发展成为一个难点。

图 1.5 京津冀城市群示意

根据ACEP指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指数不高,但是如果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剔除张家口及承德等城市的数据后,一体化发展指数就会大幅提升,这主要是因为京津与河北各城市之间存在发展上的差距。因此,需要北京、天津通过资源、技术上的支持来促进河北发展,并且建立合理的制度,有效减小不同城市间公共财政的支出差距,从而推动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随着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给其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它成为河北的一个重要支点,这个支点能够为京津冀成就三足鼎立的姿态。另外,雄安新区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和京津一起带领河北其他城市协调发展。

1.2.2 超级城市

在经济、科技的推动下,城市越来越繁华,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城市,在合理的规划条件下,城市会自适应、有序地扩大范围及影响力。但城市终归有一个边界,当几个城市的边界相互交接,就像连接在一起的细胞一样,而且通过细胞壁的物质交换,让它们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时城市就有了一个新的名词——超级城市,当然超级城市也意味着会有许多城市化问题需要解决。

1)基础设施大连接

超级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图 1.6),它保障着城市的基本运行。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承载力,让城市高效运行,居民的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由此可见,为了应对超级城市的运行需求,必定需要搭建一套完美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个体系也可以称为基础设施的大连接。

图 1.6 基础设施——道路、绿化示意

基础设施大连接的设计需要从规划入手,确保规划的科学合理,在其引导下,有序地进行施工建设。大连接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城市管网、城市污物处理及城市绿道 4个部分。

(1)城市交通

首先,超级城市的快速交通是最重要的,城际高铁、快速通道必不可少。其次,与现代城市一样,需要优化超级城市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土地允许的前提下,提升道路网络的密度,确保道路网络的可达性和连通性。再次,需要有序发展轨道交通系统,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便捷换乘。然后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绿色、安全为主要目标,创造舒适优雅的步行环境。最后,超级城市的各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对接,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大连接体系。

(2)城市管网

城市管网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不仅承担输送能源(水、电、热、气)的任务,还有通信、防洪排涝的作用。对超级城市管网进行一体化设计,有利于前期建设,还方便后期运营维护,也给其他建设预留空间。

(3)城市污物处理

城市污物一般包括城市垃圾和城市下水,合理地处理城市污物不仅能有效保护城市环境,还能变废为宝,能源再利用。通过建立集中的垃圾处理站及下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处理手段,使污物达标排放或再次利用,为超级城市环境建设作出贡献。

(4)城市绿道

城市公园作为市政基础设施,为人们提供游玩、休憩的活动空间,但城市公园之间一般距离较远,若将其连接起来,能更好地将公园融合到城市的各个空间,城市公园的使用性和可达性也将得到很大提升。利用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手法,将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城市公园、绿廊)进行一体化连接,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绿色网络。绿道会延续城市的带状空间,将水系、山脉等融入进来,不仅能够拥有良好的视觉通廊,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出行的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网络,慢行体系也就逐渐形成。

2)供应链网络构架

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运行速度的提升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城市需要的基础生产要素可以从更远的地方输送过来,人才输送亦是如此,当人们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上班所耗费的时间与同城上班时间差不多,甚至更少时,异地工作的想法就会出现。城市时空距离的缩短,会进一步加大城市的供应链网络。对于超级城市而言,其内部便捷的交通推进输送,会使供应链网络得到空前放大,不论是能源物资,还是异地人才,都能被很好地吸收利用。

3)时间与空间的置换

“决定距离的不是空间,而是时间的长短”,超级城市能够实现时间弥补空间的距离、时间与空间的置换。在城市一体化推动下,城市之间协同发展,交通工具迅速升级,使得路途耗费的时间越来越短。例如,在超级城市的城市群里,从A城到B城仅需一小时左右,当天来回,无须留宿,“出差”的概念就会慢慢淡化甚至消失,城市间的空间壁垒就会被交通打破,超级城市自然而然也就实现了时空置换,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升华。

超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城市规划,需要良好的交通体系将其组织起来,而TOD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完全符合这一需求。就目前而言,城市的发展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的特点不同(平原城市、山地城市),问题也会不同,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LcqfjOxnbD63Z+PCbRs3WdkibQALoX0JLc77Lm/PcoQIY/bFTATdF2K2D1hCqv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