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舆论的质量:理性与非理性之辨

舆论的质量即舆论表达的价值观、具体观念及情绪的理智程度 ,理性与非理性乃衡量舆论质量的关键要素,但总体而言,学术界对舆论的理性化程度多持质疑态度,后真相、情感动员、网络民粹主义等话题讨论的背后正折射出舆论的困境,研究认为网络舆论存在情绪化、浅层化、民粹化、泛娱乐化、谣言泛滥、价值撕裂、群体极化等非理性因素,被形象概括为“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 ,表现为“说话方式不文明礼貌、表达心态不太平和、表达过程不太冷静”等 。因而研究者主张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进行理性化引导。

本书认为,舆论的质量可以用公共理性的程度来衡量。罗尔斯认为,“公共理性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它是公民的理性,是那些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他们的理想目标是公共善,此乃政治正义观念对社会之基本制度结构的要求所在,也是这些制度所服务的目标和目的所在” 。因而公共理性:(1)是民主国家公民的理性、平等公民的公共理性;(2)其主题是公共性的善(利益),关涉到公共利益和公共政策以及公民权利的保护;(3)其本性和内容应是公共的。公共理性本质上为具有表达自由的公众设定了一些行为规范,作为表达公共理性的公共舆论并非大众随意发表的言论,而是在公共交往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公共话语,具有社会批判性。“公共性”既体现了现代社群中的民众为了生存而相互依存的事实,又体现了公民在相互合作的社会生活中所具备的活动力对“公共性”的领悟与把握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氛围中民众心智不断健全、成熟的过程。

除理性外,舆论质量还应包括舆论的真实性、广泛性、共识度等要素。真实性体现为表达意愿的自主性,如果公众言论仅仅是为了迎合或屈从某种意志,或为了谋取特殊利益而进行的表演式、公关式、策划式表达,舆论的质量将会大打折扣。广泛性体现为各行业、阶层、地域、群体的自由开放的表达,而非仅仅是少数人振臂高挥、多数人沉默不语。共识度不等于言论的一致性,而是公共协商的结果,虽然一致化舆论容易形成强大的压力,促使受舆论高度关注的一些疑难问题和不公正现象得以及时解决。但如果聚焦的民间舆论总是和官方舆论产生割裂甚至对抗容易导致社会价值的撕裂,未必是网络民主发展的福音。

此外,强调公共理性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排除情感因素,更非将理性与情感对立。当前网络舆论虽然具有情绪化的特征,但不意味着处于非理性的状态。克罗斯认为,情感本身包含认知的成分,不能与理性对立起来,并提出了情绪性理智的概念,主张将情感融入理性商议中去。“情感的道德真实性往往能成为比哈贝马斯所说的现代市民社会的理性沟通方式更为强大的规范性力量,驱动着集体的政治参与。” 只有深入理解公共舆论背后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避免情感与理性二元对立的僵化思维,才能找到公众情绪疏导的正确方向。 Fsgz2HgVJcbizBPUqFYXKaXZhJosbcIrOFMImkJHXCND5rIiYpseK+KPbBojKL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