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一
安全内涵与价值

任务导入

从古至今,安全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安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遍布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安全是现代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安全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安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安全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人们都希望生命光辉灿烂、健康长寿、幸福美满。但如果这一切没有安全作保障,顷刻之间就可能化为乌有!因此安全的重要性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牢记的主题。

任务基础

一、安全的产生与发展

从安全发展历程来看,大体可分为古代安全、近代安全和现代安全,也可分为农业时期安全、手工业时期安全、机械化时期安全和自动化时期安全。

远古时期,受人类文明发展限制,人们为了生存,与野兽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其斗争方式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保证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到了手工业时期,人们开始用一些简单的器材进行劳作,交换生活用品。该阶段出现了新的安全问题,人们不仅要考虑生存下去,还要注意在劳作过程中不被器械所伤。约公元前 5000 年,烧制陶器的柴窑已经开始使用烟囱排烟,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烟气的危害并想办法减轻烟气伤害来保护自己。11 世纪,宋朝孔仲平提出“石末伤肺”,说明在当时已经意识到采石人所患肺部疾患与职业有关。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记载了煤矿开采时用大竹筒排除矿内毒气的情况,说明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已经从生存逐渐上升到对人体各个部位的保护。工业发展加快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安全的新认识。

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甚至改造自然,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也随之产生了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的问题。

20 世纪初,现代工业兴起并快速发展,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相继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人们开始在一些企业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20 世纪 30 年代,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订并颁布安全生产领域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体系,形成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雏形。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工作条件、国内生产总值公平分配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安全工程专家和政治家的关注。工人在需要工作机会的同时,还要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一些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与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产生了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事故致因和事故预防等风险管理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思想、理论、方法和模式基本形成。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生产向着高度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前进,高科技、新技术应用中的潜在危险时常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保障安全、预防事故从孤立的、低层的研究逐步发展到系统的、综合的、较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最终带来了安全科学的问世。

到 20 世纪末,人们对职业安全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全生产成本、环境成本等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安全问题成为非官方贸易壁垒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为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加成熟。

二、安全的内涵与价值

(一)安全内涵

安全通常被理解为“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运行状态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在我国,《周易·易传》中的“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被认为是先贤对安全最早、最经典的概括与阐释。《新华字典》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与不出事故。在我国古代,安全首要是指家庭及家庭成员的祥和平顺,其次是指家庭财产的富足稳定。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理解,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损失或环境危害;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时间受损失。

目前,基于大安全视角,可把安全问题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四个方面。从这个层面上说,安全不仅仅是一种状态,还包括获取安全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安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今,安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个方面,涵盖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各领域,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

(二)现代安全理念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处理安全与其他事物关系的准则;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的最好举措,是安全第一的基本做法。

(2)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安全涉及千家万户,联系你、我、他,安全必须从我做起。在很多情况下安全工作都是互惠的行为,人只要想活着,就会与安全扯上关系,即“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人人讲安全,处处才平安;人人需要安全,安全需要人人;人人重视安全,事事才能安全”。

(3)安全文化是第一文化。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一个人一生需要学习很多文化,而安全文化是首要的,是不可或缺的。

(4)安全教育应从孩子抓起。把安全意识烙在孩子心头,孩子有了较高的安全素养,就能遇险不慌,化险为夷。上海松江一名 4 岁男孩外出时与奶奶走散,就在他急得大哭时,一辆警车迎面驶来,男童急中生智,招手拦下警务人员,后被安全送回家中。新疆昌吉一名 6 岁女孩家中失火,当时爸妈都不在家,女孩虽被吓哭,但依然冷静地拨打了火警电话,清楚说出了家庭地址,还依照电话指令将 3 岁的妹妹带至安全地带。不难想象,如果平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这两名孩子不可能具有基本的安全素养,更不可能有此反应。安全教育就得从孩子抓起,只有安全意识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5)安全教育是终身教育。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推陈出新,人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生活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伴随着新的安全问题,人们也要不断学习新的安全知识(包括手机安全、互联网安全、信息安全等)。安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发挥作用;安全教育也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交通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也有责任参与其中,履行好应有的职责。安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绝不只是体现在与生命危险有关的教育,还应包括塑造敬畏生命的意识。现实中,一些孩子缺乏抗挫能力,受到批评就寻死觅活,这也是缺乏安全教育的体现。

(6)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公理本身就是安全的属性,不管系统多大多小,从微观到宏观,单一因素入手是解决不了所有安全问题的。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社会安全体制,切实保障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文化系统、政治系统的安全运行,有效维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政治利益,是人类社会系统所面临的重大整体性问题,是任何国家/地区政府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艰巨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时代,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从根本上扭转日益复杂的安全局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大规模创新,以实现解决人类安全问题的整体突破。

(7)风险恒存且是动态的。可以说风险是绝对存在的,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有时小到可以暂时忽略,有时需要我们必须采取管控措施以保证安全状态。如果风险是静态的,那就不会发生什么事故,事故的发生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发生变化,而且向坏处变化,就可能发生事故。

(8)安全知识和意识是感知危险的基础与前提。隐患的一大特性就是其隐蔽性。没有安全知识,人们很难预测和发现危险;同样有些人虽然有安全知识,知道其行为可能导致何种事故,但没有安全意识,冒险蛮干仍然会出事。所以,我们要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积极提高安全意识,提高风险感知能力,规范安全行为。

(9)事故总在系统薄弱处引发。不管是硬件、软件,还是人自身,在一个系统中,哪里有漏洞,哪里就可能发生事故。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哪里有薄弱环节,哪里就会成为事故突破口。

(10)发生伤亡总有前因后果。事故的发生是动态的,客观上就存在时间因素和时间序列,也带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事件,有各种直接和间接原因,即所谓的事件线链和事件网链等。许多事故往往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但纵观各类事故可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以及管理体系缺陷的系统性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因素。正如墨菲定律描述的,“如果事情有可能变坏,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迟早都会发生”。

(三)安全价值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每年发生事故约 2.5 亿次,伤亡事故每天约 69 万起,每小时约 2.9 万起,每分钟约 480 起。全球每天因意外事故死亡的人数约 1 万人;全球意外伤亡事故中,40%左右的受害者是老人和儿童,而且大多数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安全不是全部,但失去了安全,就失去了全部”。这提醒我们,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假如我们不把安全放在心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就无从防范。这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工作,甚至摧毁我们的生活。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于麻痹。假如每个人多一点安全意识、少一点烦躁,多一分谨慎、少一点马虎,那么所维护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安全,更是企业的发展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是生命。我们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因为它能让人领略到幸福和温情。与安全同行,小到你、我、他,大到企业、社会乃至国家,如果社会没有了安全,那么公民的生命安全就失去了保障。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将安全当作人生最珍贵的财富,精心地呵护、珍藏。

安全是责任。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既要做到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当前,绝不缺少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认真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是效益。效益是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盈利,效益是职工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如果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念之差,违章作业,酿成事故,就必然会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和正常的生产,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及企业的形象,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影响更难以估量。

总之,安全是生命之本、幸福之源。搞好安全工作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身份,肩负着不同领域不可推卸的安全责任。只要我们坚持安全第一,牢记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一切,那么,安全就是生命与快乐的保障,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生命因健康而美丽,生命因安全而保障。

三、国家对安全的重视

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努力,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兴旺发达,既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社会稳定的奇迹。中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平安中国建设给亿万中国人民带来了安定生活和良好发展环境,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与全球治理做出了中国贡献。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提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强调全国政法机关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出和反复强调,标志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增加了主观评判标准,意味着各项社会治理事业不仅要追求社会治理客观治态,还要追求人民群众的主观治感。这对社会治理的有效性、成果的外显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出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高层次的满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等优秀传统文化,凝结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准则,是社会治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尚道德,有效引导人们做出适当行为,为社会治理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2020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把握时代和形势的新变化,谋划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学习小结

本任务主要学习了安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安全的内涵和价值意义、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等内容。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提高安全意识。

思考拓展

1.结合工作和生活,谈一谈该如何正确理解“安全”一词?

2.国家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励心笃行

天地之性人为贵

《孝经·圣治》:“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天地之性,人为贵”,即世上以人为最宝贵。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的生命健康安全。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饱含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情怀与担当,指引我们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人民利益至上的具体表现,是建设平安中国的思想引领,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基石,体现出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体现出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使命担当。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修身育秀真师表 治国传方苦圣贤)

技能强化

古代安全文化整理
1.训练目标

(1)学习古代安全文化典例,体会安全文化悠久历史。

(2)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心。

2.训练准备

(1)利用手机、电脑,发挥互联网优势,从网络获取相关内容。

(2)学习《安全文化学》《安全心理学》等专业教材,从教材中整理相关内容。

(3)留意身边安全标语、安全警示语,从身边案例中发现、体会安全文化。

3.成果展示

(1)居安思危

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同《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含义相似,都体现了预防的重要性,是安全行动的原则和方针。

(2)长治久安

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只有发达长治之业,才能实现久安之势。这不仅针对国家安定,生活与生产的安全也需要这一重要的安全策略,体现了安全的长效机制问题。

(3)防微杜渐

出自《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之苗头,从风险和事故隐患入手,为损失控制之战术。

(4)曲突徙薪

出自《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曲突徙薪”的原义是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这是“预防为主”之体现,是防范事故的必遵之道。

(5)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黄帝内经》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后来,孙思邈在此基础上提出“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意指最高明的医生往往能够在疾病未发之时及早干预,中等水平的医生治疗将要发生的病,而普通的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病。在中医看来,在没有发病的时候,提前发现端倪,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够让人不生病,从而避免陷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的困境。这和目前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应急管理息息相通。

任务评价

续表 6m/EpzVvcvbhwdltYBW0+B3DYrZJHB87Vz26GAh+xBXJSShay3JkBcAtxhAJ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