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巴西时,人们会想起什么?
《巴西:未来之国》的作者斯蒂芬·茨威格称巴西是一片宁静祥和的乐土:“我的眼睛不知疲倦,无论朝哪儿看去,都会感到快乐。醉人的美景与幸福笼罩着我,调动起我的感官,刺激着我的神经,扩张着我的心脏;我越看下去,便越割舍不掉。”
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将巴西视作无尽的诗歌想象力的源泉,是编织她细密的诗歌之网的博物学词典,也是她一生挚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她与一位巴西女性建筑家萝塔陷入爱河,二人在此度过了生命中最难忘的十余年。萝塔为她炸平山头,建造别墅供她阅读、写诗;毕晓普为她驻留巴西,写下一篇篇含蓄优美的情诗。
而对于那些看过电影《上帝之城》的观众,巴西却是一片贫穷、暴力、腐败交织的法外之地,是动荡不安的贫民窟。上帝把世界上美丽的阳光、海滩、魅力无穷的女性给了巴西,但同时也赋予了这个国家不对等的暴力、混乱和肮脏。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巴西。
巴西是狂欢之国,巴西人是善于制造快乐的民族。狂欢节、足球、音乐、舞蹈,一切好玩和欢乐的事情,都是巴西人所擅长的。家住圣保罗的日裔巴西人沃尔特·仁山是一位年轻的玄幻小说作者。在他的理解中,巴西人对快乐的追求永无止境。
我们对所有人都很热情,喜欢美食,对聚会、足球和电视剧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狂热。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巴西人也能保持乐观。
当然,与追求快乐相生相伴的往往还有其他刻板印象,比如任何热带民族都难以逃脱的标签:懒散、缺乏纪律和不善于长期计划。但32岁的安德烈对此并不认同。他生活在巴西利亚,身兼演员、导演、编剧、策划、出品人、项目运营人员。
我必须承认这种成见的存在,我很遗憾。但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不相信这种刻板印象。我认识许多艺术家,他们同时也是非常有能力的管理者,非常自律。他们往往能以难以置信的高效率工作。但我无法否认的是,这些品质在巴西社会中往往很少得到欣赏。
来自南方的米莱勒曾经是巴西第一届大码选美小姐的亚军。出于健康原因,她不得不减重将近一百公斤。现在,她成为身材管理视频主播,分享她自律的生活方式。她对所谓巴西人的懒散有着独特的认识,甚至还有几分欣赏和留恋。
我认为巴西人是情感和文化、原料和香料的混合。我们无法仅从一件事上对巴西形成刻板印象,因为巴西是多种事物、多种文化的混合体。巴西人的贫困与自满自足有关。我认为很多巴西人特别知足。如果他们赚到的钱够支付账单,哪怕只是最低工资,那么一切就很好,不必追求更多了。我真的很怀念这种感觉,尤其是在中下阶层当中。他们只追求最基本的生活,快乐就够了。
27岁的雅戈在南方城市库里蒂巴一所大学的历史系当助教。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同胞。
我们狂欢,我们也工作。我们的每一天也是从拥挤的地铁、火车和公交车开始的。我们每天勤奋工作,让生活继续,让社会运转。我们是坚强的人,也是爱笑的人。我们在工作一天之后,会回家喝喝啤酒、打打台球。
巴西人在遇到东西坏了的时候,通常会试着让它重新运转。我们有这种灵光一闪的创造能力。但如果没弄好,那就算了。我们会转身离开。巴西人对待生活也是这样,努力,但是不纠结。
视角不同,风景各异。了解巴西,需要走进巴西,揭秘你印象中的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