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能学与不愿学

为李贽立传的袁中道,表彰卓老,用的是设问的办法。你如此表彰李贽,是不是准备向他学习?下面的回答非常有趣,值得认真玩味。“虽好之,不学之也。”为什么?因为“不能学者有五,不愿学者有三”。

第一,“公为士居官,清节凛凛”,可我像一般人一样,有人送礼,我都收下,节操不是很好,无法做到像你这么清廉。第二,你不随便“入季女之室”,也没跟小男孩发生什么关系。而我呢,不能断绝情欲,所以,不能向你学习。第三,你“深入至道,见其大者”,比如学道参禅,你都有很好的体悟与见识。而我只会看看文字,自然“不得玄旨”。所以,还是不能向你学习。第四,“公自少至老,惟知读书”,而我没有办法泯灭尘缘,整天对着书本。第五个不能学,是“公直气劲节,不为人屈”,而我胆小怯弱,很容易“随人俯仰”。好,这五个“不能学”,都是意在表彰。用反衬的手法,说你如何刚正、清廉、好学,等等。每一个句式都是,你做到的,我做不到,实在抱歉 (学生笑) 。你们都明白,这里的“不能学”,其实是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

可别急,后面还有三个“不愿学”呢。“若好刚使气,快意恩仇”,“不愿学者一矣”。像你那么刚正,而且快意恩仇,看不顺眼,马上出手,这我可不愿意学。第二,“既已离仕而隐”,本该遁迹深山,你还“徘徊人世”,难怪“祸逐名起”。当了二十几年官,感觉没劲,归隐到湖北公安的寺庙里来著书讲学,这不很好吗?可你还要来讨论世事,得罪人。这是我第二个不愿意学的。第三,你有时候“细行不修,任情适口”,难免给人提供把柄,成为攻击你的口实,这也是我所不愿意学的。

前面那五个“不能学”,是用反衬的手法,来赞扬李贽的人品与学问。后面三个“不愿学”,则是解释他为什么被杀,或者说,为什么为世人所不容。这一表达方式,明显借鉴了晋人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大概是官当腻了,邀请嵇康出来接替自己的职务。嵇康于是写了这封文学史上很有名的“绝交书”,时间大约是公元261年。单读这封信,你会觉得山巨源这人很俗气,怎么也能进入“竹林七贤”?后来有人考证,嵇康并没有真的跟山涛绝交,文章乃“设辞”,借嘲笑山巨源来表达自己的理念。

“绝交书”说,“人伦有礼,朝廷有法”,如果我当官,必定触犯此等礼法。想来想去,我若当官,“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第一,我喜欢睡懒觉,当官要上堂,我没办法准时起床。第二,我若当官,出入有人跟随,行动很不方便。那时还没规定,哪一级官员出门时,必须警车开道。弄得自己一点自由都没有,连上小吃店都不行 (学生笑) 。当然,这是我添加的。嵇康比我说得文雅多了,“抱琴行吟,弋钓草野”,有个俗不可耐的吏卒跟随,一点情趣都没有。第三,当官必须端坐公堂,我身上虱子多,得不断搔痒,没办法坐得端端正正的。第四,当官必须经常处理各种文牍,我又不喜欢作书。第五,当官有各种交际,必须接纳各种世俗的人和物,我又不能“降心顺俗”。第六,既然当官,访客及同事中,必定有很多俗不可耐的,为了工作需要,我必须跟他们合作,这我可受不了。第七,当官必须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太繁忙,这我也不干。这就是所谓的“必不堪者七”。至于“甚不可者二”,一是因我“非汤武而薄周孔”,为世教所不容;二是因我“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没有阮籍那样的修养,根本不适合当官。最后是总结,以我这样的“小心眼”,让我当官,不是把我往绝路上推吗?任我发挥,别人看不惯,说不定就惹了祸;让我压抑,这我又受不了。这样内外交困,“宁可久处人间邪”?

此文在讽世之中,也有直言。喜欢睡懒觉啊,讨厌俗吏啊,还有无法“降心顺俗”等,其实不只是嵇康,很多文人,尤其是有才气的文人,都有这种脾性。因此,一千多年前的文章,你读的时候,还是感觉挺亲切的。诸位将来可能也会进入官场,那时你再回过头读读“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感触会很深的。认同“必不堪者七”的很多,坚持“甚不可者二”的,则很少。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我喜欢睡懒觉,不愿跟俗人在一起,这问题不大,基本上属于个人兴趣。而动不动就发脾气,刚肠直胆,而且还非薄世人奉为神明的周孔,这才是最要命的。这段话,表面上是自我批评,其实是自我表彰——表达一种文人的傲气。

回过头来,你再读袁中道的《李温陵传》。所谓“不能学”者五,“不愿学”者三,在表彰李贽方面,可说是深入体贴,把他的性格写得很鲜明。但嵇康的“自述”亲切、自然,袁中道的“传”则有点造作。老是说你怎么样,我怎么样,过多的黑白对比,读起来不如“必不堪者七”真诚。而且,最后的“不愿学者三”,略有规劝、批评李贽的味道。嵇康说我有很多“毛病”,不适合当官,可没说我要改,更没答应认同世人的眼光和趣味。你读《李温陵传》时,会感觉到其中有些“杂音”,在表彰之中,蕴涵着某种批评。正因为如此,袁中道说,我喜欢李贽,但我不学。这不仅仅是文学笔法,也是真心话。而且,我相信,袁中道的立场,正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选择。李贽的这种直气劲节,快意恩仇,很可佩服;但真正愿意学步而且学得有几分像的,我相信不多。 GSRRHhSqG2AkV62ucpcpfMbRnmOj4AhvPLE80t6sqeQzt78xsW9oH/kh5aqYn3S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