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意味着企业的目标函数从追逐利润转向可持续增长。在推进ESG时,对企业而言,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函数会发生变化。通常企业目标是以利润为主,如追逐风险收益,这是企业的微观行为。但在ESG特别是“碳中和”的大目标下,企业的目标发生了变化,转向追求风险收益再加上社会生态效益。因为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变得绿色,要实现“碳中和”。
这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怎样平衡企业的社会生态效益?怎样扶持企业的社会生态效益?当然可以有评级公司进行外部评估等,现在也已经建立了很多企业评价指标。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怎样把社会生态效益纳入企业的风险收入函数,并且可进行度量。这是推进ESG、推进“碳中和”在企业层面上特别重要的事项,既关乎激励机制,又关乎市场行为,还关乎监管准则,这就涉及披露,涉及标准问题。
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等的准则在如何度量ESG上做了很好的尝试。当ESG在全球兴起时,关于我们如何度量ESG这一概念出现了很多相关讨论,并产生了一系列创新。走在前面的是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披露准则,即TCFD披露框架。自2015年成立至今,全球已有几千家企业支持TCFD,并采用它的准则进行披露,把社会收益、社会生态收益和估值逐渐纳入企业的微观行为。TCFD披露框架主要包括四点,一是企业治理,要求董事会设置明确的目标、框架及愿景来指导企业行为;二是在企业战略中要明确对ESG进行披露,披露企业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风险及机遇;三是要对已经分析的情况做出具体的风险管理,把它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要能够在日常的风险管理中体验、反映可持续发展原则;四是把指标目标化,提出企业明确的指标,指出企业为实现目标应该怎么做。
企业利润和ESG不再是两件事。通常很多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时候是市场行为,同时会做很多与ESG有关的事情,但是往往没有把这两件事情串联在一起。所以现在企业在推进ESG、推进“碳中和”的时候,很重要的是要把两件事连在一起,而按照TCFD的准则进行披露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ESG框架之下企业风险将被重新估值,资产将被重新定价。中国目前有20多家金融机构支持和参加了TCFD,并按照TCFD的准则进行披露,但在披露的层次、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这时有一件关键的事情,即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采取行动了。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所有上市公司通常都是按照本国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在国际上则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我在中国银行任职的时候,曾做过中国银行的首席财务官(CFO),因为涉及美国市场,还需要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进行披露,这是一套国际会计准则,按照这一准则编制的报表具有国际通用性和透明度,是关于企业经营情况、利润、现金流等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框架。
202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小组,又称“名人小组”,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董事会的基础上并行地成立可持续会计准则委员会。这就很有意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自我革命,它意识到随着ESG的发展,全球走向“碳中和”,会计准则必须随之改变。
随着“碳中和”的进程,特别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碳价越来越显性化,风险会被重新评估,资产会被重新估值和定价。高碳资产的企业会变成中等资产企业,如很多研究表明,钢铁等高碳企业会发生10%~20%不等的估值下降,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就需要加强拨备。这将逐渐改变此类企业的估值,也将改变它们的现金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意识到这将变成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格拉斯哥会议上,各方越来越倾向建立全球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将碳价显性化。碳价显性化给了市场一个新的价格机制,这个价格机制应该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需要有新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就是可持续会计准则。
在此背景下,经过18个月的激烈讨论,这个理事会很快成立了,而且迅速投入了运行,并于2023年6月出台了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准则终稿,即《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这一行动非常快,也很直观。因为全球走向“碳中和”、走向绿色、走向可持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浪潮越来越大。所以,会计准则必须走在前面。
可持续会计准则的推出将带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巨大变革。这一变革先从大的原则开始,然后逐渐向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业链、不同的估值变化,从企业本身的环节一直到整个产业的层级将越来越详细、越来越丰富。ISSB的准则推出后,在世界各地引发了很多的讨论,有些地区和机构已经开始采取行动。香港的联交所准备于2025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采用可持续会计准则进行披露,这是巨大的变革。因为按照可持续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不完全对应传统的国际会计准则所编制的报表,企业的现金流、资产、资产负债表、利润的计量都会相应发生变化,核心就是基于碳价产生的整个估值的变化,然后通过系统的会计准则,重新赋予企业新的可持续估值。未来资本市场投资者或投资人,将越来越倾向依据可持续会计准则来判断企业的经营健康、收益情况等,这就将企业微观的风险收益和社会生态估值影响两块结合了起来。
若一家绿色企业的社会生态估值是增加的,那么企业的风险收益就会上升,企业的估值也会上升。若一家高碳企业,转型并不明确,没有规划、没有目标,那么它的估值就会下降。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因为企业的整个资产负债表开始变化。
在过去几年中,在可持续会计准则的推动上,全球有各种各样的共识与披露标准。包括TCFD的准则,银行业的披露准则,面向投资行业的一系列投资绿色标准,等等。但此次ISSB的准则则是在国际会计准则这一最高层面推出了国际可持续会计准则,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会对企业的目标、企业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提供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往可持续的方向走,往绿色的方向走。
在理论上,这一小组任务完成了就要解散,但现在还将继续维持,不断支持理事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进行改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碳中和”是人类自我颠覆、自我革命的一个重大的范式变革,是从生产函数到消费函数,再到社会价值等的根本变化,当然也会改变企业的生产函数和目标函数。
这个巨大的变化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巴黎会议上各方还很理想地在谈论气候变化问题,而到了格拉斯哥会议,各方已经明确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竞争的前沿,而规章制度是前沿之中的制高点。所以,各国都在往前沿走,竞争这个制高点,这些发生得非常之快。
2021年,央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与此同时证监会等部门也针对绿色债券、绿色融资等发布了一系列披露要求。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中国都会在信息披露上更进一步。我国绿色金融走在全球前列,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居全球第一,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但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把绿色的金融行为落实到绿色的规章制度,通过定规则、定制度,继续维持我们绿色金融的制高点。我国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将面临极其巨大的根本性的变革,需要转变产业结构,主要是科技产业结构,包括企业行为、市场行为、金融行为。而这一切都与可持续会计准则有关,它是一个最根本和重要的基石,这一块基石会迅速地、有力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的激励机制和压力,利用监管的力量来推动这件事情往前走。
希望大家在可持续发展中,在“碳中和”发展中,成为绿色发展、零碳发展的成功者,也建议大家关注ISSB发布的新的可持续会计准则,这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