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在引领清洁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投资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和投资者防范风险,抓住机遇的方式。企业和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可能带来重大的财务风险,ESG投资提供了减少这些风险的长期战略——既能减少气候和环境影响所带来的物理风险,也能减少清洁转型和产业升级可能引发的转型风险。此外,气候相关投资目前需求巨大,且在迅速增长。科学研究显示,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比2010年下降至少45%,才能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严重后果。其中,最重大和最紧迫的需求,是对气候问题提供融资支持。据彭博预测,想要避免气候灾难,至2050年,全球共需向清洁能源项目投资194万亿美元。据国际能源署数据,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在2023年创下了1.7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想要解决气候融资不足的问题,必须发挥公共和私人资本的创新和协同作用。本部分将重点讨论公共资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帮助气候投资加速募集所需资金,政府在激励私人资本追求公共利益方面有许多经过验证的、有效的工具。
第一,政府可制定政策,引导公共资本和撬动私人资本应对气候危机。据彭博数据,仅2022年,中国在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池等领域就投资了5 460亿美元,几乎占2022年全球低碳支出的一半。欧盟成员国也已经同意将6 500亿美元的公共资本用于气候和清洁能源投资,这与其更强力的环保措施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有雄心的欧洲绿色新政的一部分。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给予清洁能源税收激励的《通胀削减法案》,法案签署后,美国企业宣布的清洁能源投资已超过860亿美元。
第二,需重点关注开发银行,包括多边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地区性开发银行。开发银行在达成全球气候目标、帮助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规模推广的气候解决方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集团、世界银行集团和其他五家多边开发银行在2021年共同为亟须气候融资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总共590亿美元的投资,帮助缩小了这些国家所需的资金和私人投资者能够提供的资金之间的差距。这对低收入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将近60%的低收入国家面临高额公共债务的压力,难以为清洁能源或其他迫切的公共需求融资。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估计,到2030年,其气候融资批准额将达到500亿美元,助力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这里重要的不仅是投资规模,还有开发银行撬动私人资本的潜力,我们需要推动私人资本与开发银行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第三,主权投资者是强大的公共参与者,如主权财富基金和公共养老金等。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挪威Storebrand资产管理公司、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共同合作,研究公共养老金和其他大型资产所有者在帮助缩小气候融资缺口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其潜力是巨大的。在全球范围内,公共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着超过30万亿美元的资产,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足以成为缩小气候融资缺口的主导力量。
中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简称“社保基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社保基金在推动可持续投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22年11月,社保基金发起了一项重要招标,邀请国内的公募基金投标管理ESG投资产品,超过20家头部公募基金都参与了投标。利用其规模和影响力,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正在向投资者释放信号,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可持续项目。这显示了资产所有者可以通过投资决策和参与来催化积极变化,释放巨大影响力。气候融资也可以成为帮助企业运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的有力工具。
近年来,许多大型资产池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及各种规模的股东,都在积极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动企业做出改变,从不可持续的产品和运营方式转型,构筑绿色、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资产管理者参与“积极所有权”或“尽责管理”实践有多种方式,除了在季度或年度股东大会上投票或提出投票提案,积极所有者还可以与公司领导层展开对话,敦促其改善ESG表现。
现阶段,我们也面临着ESG和可持续投资方面的一些问题及挑战。面对“漂绿”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021年3月成立了气候和ESG工作组以制定举措,主动识别“漂绿”行为。2023年3月,因虚假和误导性ESG披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巴西矿业公司淡水河谷做出5 600万美元处罚。2023年7月,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对美国投资巨头先锋领航公司提起“漂绿”诉讼,指控该公司在全球债券基金中就对化石燃料相关产业公司的持有情况误导了投资者。
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建议增加ESG基金的披露透明度,以提升投资者信心。一是强调ESG实践的基金需制定强有力的披露和报告框架,二是制定强制性的具体要求以确保基金名称准确反映其投资内容和相关风险,例如,若基金的名称显示了ESG投资策略或使用了任何ESG术语,那么这些ESG因素必须是该基金投资策略的核心。完整、可比、可靠且强制性的披露可以成为投资者信心和信任的基础。
成功需要政府、私人部门和投资者等各方扩大合作,共同努力创建有利于ESG和可持续投资发展的健康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