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一颗给你。一颗给我。一颗给你。一颗给我。”你正在校园里。此时阳光明媚,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分一袋糖。“一颗给你。一颗给我。”你当时没有意识到,以这种方式分糖,就是在实施一种算法。

算法是一系列可以用来解决信息问题的步骤。 在这阳光明媚的一天,你用一种算法公平地分享你的糖。这个算法输入的是袋中糖的数量,输出的是你和你朋友各自得到的糖的数量。如果袋子里的糖的总数恰好是偶数,那么你们俩得到的糖数量相同。如果总数是奇数,那么你的朋友最后会比你多得到一颗。

算法就像菜谱。它是一系列简单步骤的列表,如果遵循这些步骤,就可以将一组输入转换为所需要的输出。不同之处在于,算法处理的是信息,而食谱应对的是食物。通常,一个算法是在代表信息的物理量中运行的。

对于解决给定的问题,常常有多个算法可以选择。你还可以数出糖的总数,用心算把总数除以2,然后分出正确的糖的数量来分享糖。结果是一样的,但是用到的算法,即获得输出的方法是不同的。

一个算法可以写成一个指令列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指令是按顺序依次执行的。偶尔的情况下,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并不是下一个顺序步骤,而是列表中其他地方的一条指令。例如,某个指令可能要求算法执行人返回到前面的步骤,并从那里继续往下执行。像这样向后跳转,从而允许重复执行一组步骤,这是许多算法中的一个强大特性。“一颗给你。一颗给我。”这一组步骤在分享糖的算法中反复出现。重复步骤的操作被称为 迭代 (iteration)。

如果袋子中的糖数量是偶数,则下面的迭代算法就够用了:

重复以下步骤:

给你的朋友一颗糖。

给你自己一颗糖。

当袋子变空时,停止重复。

在算法的呈现中,比如上面这个算法,为了清晰起见,步骤通常写成一行一行的样式。通常用缩进来将相互关联的步骤进行分组。

如果袋子中糖的数量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算法就会变得稍微复杂一些。里面必须包含一个决策步骤。大多数算法都包含决策步骤,决策步骤要求算法执行者在两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做出选择。要执行哪个行动方案取决于一个 条件 (condition)。一个条件就是一个命题,这个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最常见的决策构造——“如果-那么-否则”(if-then-else)——结合了一个条件和两个可能的行动方案。“如果”条件为真,“那么”就执行紧随其后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如果”条件为假,就执行“否则”之后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考虑到糖数量为奇数的可能性,必须在算法中加入以下决策步骤:

如果这是第一颗糖,或者你刚刚已经分到一颗糖,

那么就把这颗糖给你的朋友,

否则就把这颗糖给你自己。

这里的条件是 复合条件 (compound condition),意思是它由两个(或多个)简单条件组成。简单条件分别是“这是第一颗糖”和“你刚刚已经分到一颗糖”。这两个简单条件由一个“或”运算联结在一起。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简单条件为真,则复合条件为真。在复合条件为真的情况下,就完成“把这颗糖给你的朋友”这一步。否则,就执行“把这颗糖给你自己”这一步。完整的算法如下:

以一袋糖作为输入。

重复以下步骤:

从袋子里拿出一颗糖。

如果这是第一颗糖,或者你刚刚已经分到一颗糖,

那么就把这颗糖给你的朋友,

否则就把这颗糖给你自己。

当袋子变空时,停止重复。

把空袋子丢进垃圾桶。

现在糖就被公平地分掉了。

这是一个整洁并能以高效方式实现目标的算法,所有好的算法都是这样。

实习图书管理员

信息问题每天都会浮现。想象一下一个实习图书管理员第一天上班的情景。1 000本崭新的书刚刚送到,就躺在地上的盒子里。老板希望这些书能尽快按照作者姓名的字母顺序被摆放在书架上。这是一个信息问题,有算法可以解决它。

大多数人会凭直觉使用一种叫作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的算法(图I.1)。插入排序的运行方式如下:

图I.1 插入排序的执行

以一摞未排序的书作为输入。

重复以下步骤:

拿起一本书。

读一下作者的名字。

在书架上扫视一圈,直到找到该把书插进去的地方。

把插入点后面的所有书都挪后一格。

插入新书。

当地板上没有书时,停止重复。

这些书现在就排序完成了。

在这期间任何时刻,地板上的书都是未排序好的。书一本接一本地被转移到书架上。每本书都是按字母顺序放进书架的。因此,书架上的书总是井然有序。

插入排序很容易理解和操作,但速度很慢。之所以速度慢,是因为每从地板上拿一本书,图书管理员都要扫视或挪动已经在书架上的书。刚开始的时候,书架上的书很少,所以扫视和挪动的速度很快。最终,这位图书管理员负责的书架上会有近1 000本书。平均而言,将一本书放进正确的位置需要500次 操作 (operation),操作内容是比对作者的名字或者挪书。因此,对所有的书进行排序平均需要50万(1 000×500)次操作。假设单次操作需要1秒钟。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插入排序将需要花费大约17个工作日。老板会不高兴的。

1962年,计算机科学家托尼·霍尔(Tony Hoare)发明了一种更快的算法——快速排序(Quicksort)。1938年,霍尔出生于斯里兰卡,父母是英国人。他在英国接受教育,就读于牛津大学,后来以讲师身份进入学术界。他的排序方法属于分治(divide-and-conquer)算法。快速排序比插入排序要复杂得多,但是顾名思义,它也要快得多。

快速排序(图I.2)先将这堆书分拆成两摞书。分拆是由一个 分区点字母 (pivot letter)决定的。若书的作者姓名字母顺序在分区点字母之前,则把书放在当前这一摞左边新的一摞里。若书的作者姓名字母顺序在分区点字母之后,则放进右边的一摞。然后,得到的两摞书进一步使用新的分区点字母进行分拆。这样一来,这些书摞就按字母顺序排列好了。最左边的一摞书是作者姓名字母在字母表中排第一位的书。其后一摞是排在第二位的书,以此类推。对于最大的一摞,重复这个分拆过程,直到这最大的一摞只包含5本书。然后使用插入排序对这些摞分别排序。最后,把排序好的这些摞书按顺序依次转移到书架上。

图I.2 快速排序的执行

为了达到最快速度,所选的分区点字母应该能把一摞书对半分拆。

假设最开始的一摞包含作者姓名字母从A到Z的书。第一个分区点的最佳选择可能是M。这样便可以分拆出两摞书:A—L摞和M—Z摞(图I.2)。如果A—L摞比较大,接下来再次分拆。A—L的一个不错的分区点可能是F。在这次分拆之后,将会得到三摞书:A—E摞、F—L摞和M—Z摞。接下来分拆M—Z摞,以此类推。如果有20本书,最后分拆的结果可能是:A—C摞、D—E摞、F—L摞、M—R摞和S—Z摞。这些摞再各自用插入排序分别排序,然后一摞接一摞地转移到书架上。

可以这样写出完整的快速排序算法:

以一摞未排序的书作为输入。

重复以下步骤:

选择最厚的一摞书。

为两边的书摞留出空间。

选择一个分区点字母。

重复以下步骤:

从选定的那一摞书中取出一本书。

如果书的作者姓名字母顺序在分区点字母之前,

那么把书放在左边的一摞里,

否则就把书放进右边的一摞里。

当选定的那一摞变空时,停止重复。

当最厚的一摞只有5本书或更少时停止重复。

使用插入排序将每一摞书分别排序。

把这些书摞依次放到书架上。

这些书现在就排序完成了。

快速排序使用了两个重复的步骤序列,或称 循环 (loop),其中一个循环放进了另一个循环之中。外层重复步骤组处理所有的书摞,内层组则处理单个书摞。

对于处理大量的图书,快速排序要比插入排序快得多。这里面的秘诀在于,分拆单个书摞的速度很快。每本书只需要与分区点字母进行比较。对其他书不需要做任何操作——既不需要比较作者的名字,也不需要挪动书。在快速排序之后进行插入排序是高效的,因为每个书摞已经变得很小。对1 000本书进行排序,采用快速排序只需要大约10 000次操作就可以达成。操作的确切次数取决于分区点将书摞对半分的精确程度。按每次操作用时1秒钟计算,完成这项工作只需要不到3个小时——相比于17个工作日,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进。老板会很高兴的。

显然,算法的速度很重要。算法是根据其 计算复杂度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来评级的。计算复杂度将执行算法所需的步骤数与输入数量联系起来。快速排序的计算复杂度显著低于插入排序。

快速排序被称为分治算法,因为它将原来的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先分别解决这些小问题,然后将部分解组合成完整解。我们将在此后的章节中看到,分治法是算法设计中一个强有力的策略。

人们发明了许多算法用于排序,包括合并排序(Merge Sort)、堆排序(Heapsort)、内向排序(Introsort)、蒂姆排序(Timsort)、立方体排序(Cubesort)、希尔排序(Shell Sort)、冒泡排序(Bubble Sort)、二叉树排序(Binary Tree Sort)、循环排序(Cycle Sort)、图书馆排序(Library Sort)、耐心排序(Patience Sorting)、顺滑排序(Smooth-sort)、链排序(Strand Sort)、锦标赛排序(Tournament Sort)、鸡尾酒排序(Cocktail Sort)、梳子排序(Comb Sort)、地精排序(Gnome Sort)、解混洗排序(UnShuffl e Sort)、分块排序(Block Sort)和奇偶排序(Odd-Even Sort)。所有这些算法都能对数据进行排序,但每个算法都有其独特之处。有些算法比其他算法更快,有些算法比其他算法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少数几个算法要求输入是以特定方式备好的。某些算法则已经被更新、更高效的算法取代了。

如今,算法与计算机已密不可分。根据定义,计算机是执行算法的机器。

算法机器

如前所述,算法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抽象方法。算法可以由人或计算机执行。在计算机执行算法之前,算法必须被编码为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指令列表。计算机指令列表被称为 程序 (program)。计算机的最大优势是它能一个接一个地自动高速执行大量指令。令人惊讶的是,计算机不需要支持种类繁多的指令。一些基本的指令类型就足够用了。它所需要的只是对数据存储与提取、算术、逻辑、重复和决策的指令。算法可以被分解成诸如此类的简单指令并由计算机执行。

要执行的指令列表和要进行运算的数据被称为计算机 软件 (software)。在现代计算机中,软件被编码为微观导线上的电子电压电平。计算机 硬件 (hardware),也就是物理机器本身,每次执行程序的一条指令。程序执行引发输入数据被处理,并导致输出数据的创建。

计算机的巨大成功有两个原因。首先,计算机执行算法的速度比人快很多。一台计算机每秒可以执行数十亿次操作,而人或许只能执行10次。其次,计算机硬件是 通用 (general-purpose)的,这意味着它可以执行任何算法。只要换个软件,计算机就能执行完全不同的任务。这给了计算机很大的灵活性。计算机可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从文字处理到电子游戏。这种灵活性的关键在于,由程序支配通用硬件的工作。没有软件,硬件就是空闲的。是程序使硬件动起来。

算法是对计算机必须做什么的抽象描述。因此,在解决问题时,算法至关重要。算法是必须做的事情的蓝图。程序是对算法的精确的、机器可执行的公式化呈现。要解决一个信息问题,首先必须找到合适的算法。只有这样才能把程序写进计算机。

20世纪中叶,计算机的发明使算法的数量、种类和复杂性都呈爆发式增长。曾经被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现在经常交给廉价的计算机来解决。每天都有新的程序在发布,这扩大了计算机可以承担的任务范围。

算法嵌入我们的台式计算机里、汽车里、电视机里、洗衣机里、智能手机里、手腕设备里,并且很快就会嵌入我们的身体里。我们在与朋友交流、加快工作进度、玩游戏和寻找灵魂伴侣这些事上,使用了大量的算法。毫无疑问,算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容易了。它们还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从天文学到粒子物理学,算法增进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最近,一些尖端算法显示出了超越人类的智能。

所有这些算法都是人类思维别出心裁且优雅的创造物。这本书讲述的是算法如何从古代学者晦涩的著作中脱颖而出,成为现代计算机世界的驱动力之一。 t/vsDqTenayRBsApIhU+D55teVhc7TggV4JsMHxdyB70n5lcB26sQQSaIDgQIq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