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国内各方面的情况都是很严峻的,经济、文化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矛盾越来越突出。

以农业和农村为例:与1956年相比,1978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虽然增长了6%,人口数量却增加了50%。而1978年全国粮食征购数量只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平均值,人均占有粮食不足300斤。更为严重的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全国4亿多劳动力中,有3亿人搞农业生产,人均产粮数只有美国的1/71,有2亿农业人口的年均收入还不到40元。实际上,他们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1981年8月,邓小平在新疆石河子垦区视察棉花生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的这种状况必然牵动和影响着全国的其他行业和其他部门。不仅农业形势严峻,当时整个国民经济形势也十分严峻。这种严峻用一个冷酷的字眼来形容就是——“贫穷”。

与此同时,来自国际社会,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挑战也相当严峻。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更是以其经济腾飞令世人瞩目。

这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怎样走下去?

没有现成的答案。全党、全国人民都在苦苦地求索,邓小平也在深深思考。

与当时有些人的思考不同的是,邓小平没有到某些本本、经典或以往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中去寻找答案,而是按照他一贯的风格,实事求是地考察问题,从了解中国的现实状况入手,依靠广大群众的实践来获取治国良方。

对于我国贫穷落后的状况,邓小平深有感触:

我们在一个长时期里忽视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从一九五七年起,我们的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拿农村来说,到一九六六年的十年间,农民的收入没有增长多少。虽然有一些地区的农民生活比较宽裕,但是多数地区的农民还处在贫困状态。当然,同旧中国相比,还是进步了。如果按照社会主义的标准来要求,这是很不够的。

然而,当时有许多人包括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在内却不是这样看形势的。他们的观念仍然被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左”的错误所禁锢,思想僵化,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地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他们的行动依旧热衷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条件下的那一套做法。在他们看来,物质文化的发达、人民生活的富裕只能导致资本主义,越穷才越革命。正是在这种“左”的思想干扰下,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不敢追求富裕,机械地、形而上学地把富裕同社会主义对立起来,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在接见中共海军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针对人们回避、不敢追求富裕的态度,从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坚持到底的深度告诫全党,必须十分重视贫穷与富裕的问题:

1979年8月,邓小平视察北海舰队某部。

“四人帮”提出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我们在国际阶级斗争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就要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优越于其他的思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不解放思想,不实事求是,不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不可能有现在的一套方针、政策,不可能把人民的积极性统统调动起来,也就不可能搞好现代化建设,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深刻指出:

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人们说,你们搞什么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这里,邓小平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用雄辩的事实阐明“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道理。话语深入浅出,令人折服。

接着,邓小平话锋一转,进而提出了两个问题,进一步阐明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真知灼见: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1985年8月21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

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时,再一次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这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就成为邓小平“富民强国”新思路的思想起点。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支点”。而“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主张,则成为邓小平“富民强国”新思路的政策起点。也可以说,它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开端”。 s1iTqdFQNpyLn550IRdcW8X/3yF1iDxahE7CVs0j8qeRcvycJxMt0mH5r6BnDP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