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负面预测变动力

我到任的第五天,1994年3月15日的香港《星岛日报》发表了一篇述评《陈佐洱悄悄来港履新 掣肘多恐难挥洒自如》:

被喻为中方“重炮手”的陈佐洱上周五由北京来港,昨天起到湾仔华润大厦的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办事处上班,接替行将调返北京的罗家驩出任联络小组中方驻港代表,掌管与英方磋商本港过渡期事务的实务工作。

……

陈佐洱来港之前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一司司长,专责处理港澳地区调查研究与本港经济方面事务,他曾数次公开猛烈抨击英方提出的新机场财务方案,予人作风硬朗的感觉。

中英政制谈判破裂,英方极之希望与中方其他方面保持合作,尤其加快联络小组工作,解决大量积压的过渡期安排。至于陈佐洱今次来港,会否对联络小组工作有任何影响呢?一名英方权威人士认为,中方人员个人作风不太重要,因为他们往往不会在谈判桌上做出明确的主张,更遑论很快对某些课题做出决定。

这位英方人士认为,中国内部政治派系斗争频繁,中方驻外人员通常要层层向上请示,在得到上级清晰立场后,才会回应英方。若果某时期上级没人做主,驻外人员就会“拖得就拖”。

我把这篇文章剪了下来,夹在案头记事本的第一页,从反面激励自己。不,我不会奉行故事,因循“拖得即拖”的惯性,只会为完成使命争朝争夕。

1993年3月15日报载:被喻为中方“重炮手”的陈佐洱悄悄来港履新。英方权威人士认为“掣肘多恐难挥洒自如”,仍会“拖得就拖” Fdkzxhp2zbEQzF5QrHPB3fVb58u7UeYBR5RpMRvJGD0dNGmGBPN0LBolNu7X79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