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21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香港。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第一次踏上这块久违了的祖国领土。
1948年底,当人民解放军在淮海地区将国民党杜聿明、黄维兵团死死围住,同时实施对平津守敌的战略包围时,英国内阁对中国局势进行了一番谨慎论证,最终采纳外交大臣的建议:守住英国在中国的立足点——香港。
1949年4月,解放军集结长江北岸,待命渡江,英国军舰“紫石英号”强行逆江而上,误闯解放军防区,既而引发激烈的武装冲突。“紫石英号”事件使英国紧急增兵香港至4.5万人,同时密令港英当局修订、公布新的《紧急条例》《入境条例》,强化了违者处以死刑等条款。但是他们知道,如果解放军真要解放香港,英军可能比对日作战时输得更惨。8月,英国外交大臣和殖民地部大臣联名向内阁提议:我们争取留在香港,因此必须避免激化英中关系。这一建议成为了英国处理香港问题的指导方针。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抵达深圳河北岸。让英国人松一口气的是,解放军沿广九铁路到达布吉车站后,没有再逼近香港。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的吴富善将军手持望远镜,朝香港凝望了一个时辰后,悄然消失了。那时,在毛泽东心中“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对港方针已经瓜熟蒂落,这使得新中国能够通过香港保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栉风沐雨,解放军在深圳河北岸一驻就是48年。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新国策,通过与英国的和平谈判解决了收回香港主权的历史问题;第三代领导核心现在正领导着收回香港的巨大工程,坚定而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为了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国际争端,一谈就是两年,然后再给13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里继续谈……回顾半个世纪的国家发展史,如果新中国成立初解放了香港,国家充其量只多了一个类似广州、上海那样的大城市;而现在用“一国两制”方针和平解决香港问题,得到的将是一个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国际经济中心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