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港英公务员的中国心

在14块军事用地进行交接的同时,列入中英关于军事用地未来使用安排协议附件三的5个因香港发展需要而为中国驻军重建的项目,除其中海军岸线1项有待回归后的特区政府来落实,另外4项——海军港池、陆军医院、航空运输中心和军需仓库也以超常的速度相继落成。这个过程凝聚了中英双方技术专家的协力和心血,凝聚了中建海外等驻港中资企业员工的辛劳和汗水。不仅如此,这个过程还铸就了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港英公务员的中国心。

在听取中方军事技术专家汇报时,我就知道有两位英方技术专家的敬业态度和专业水准值得嘉许,他们是港英建筑署的陈一新署长和曾静英总建筑师。工程即将完成,双方专家的友谊与日俱增。一天,我应邀和双方专家聚餐,顺便同陈署长商量举行工程移交仪式的时间。我和杨参赞提出了一个日子,不料署长有些为难,说那天不仅他本人,连建筑署的许多人都不会在香港。

陈署长见我俩诧异,微笑问道:“你们知道九龙有个九龙城寨吗?”

我说:“当然知道,1988年我还陪同李后主任进城寨视察过,那真是个藏污纳垢的‘三不管’地方,城墙早拆作启德机场的跑道地基了。”

与陈一新署长在赤鱲角机场工地

与曾静英总建筑师在一起

“是呀,”陈署长说,“1994年经过中英双方友好协商,决定把这个清朝衙门的旧址彻底拆掉,改建成仿清代的中国园林,和邻近的贾炳达道公园连成一片。”

接着,他讲了以下故事:一年多前,陈署长为了在九龙城寨兴建公园,率团到安徽、江苏一带考察。一日,下了风景如画的黄山,走进一个古村落,忽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从一片白壁青瓦的高墙背后传来。他绕过这片破旧的照墙,看见一个明代的古祠堂,小学生们正在里面上课。他以建筑师的专业眼光上下左右审视,发现这个祠堂的维修和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如果继续这样使用下去,不但古建筑将不复存在,而且师生们的人身安全也将面临危险。他问村委会的负责人,为什么不做维修?回答是如果维修,孩子们就得停学。他再问,如果在村里另找地方建所学校,有没有可能?需要多少资金?回答是有地,建筑费需30万元。陈署长记在心头,继续旅程来到江苏省宜兴市,宜兴是陶器之都,陈署长当即订制了一批紫砂茶壶,作为九龙城寨园林公园开园纪念的义卖品。这次义卖成功筹得了50多万港币,加上署里同事们慷慨解囊,悉数投在了安徽黄山脚下建学校和维修古建筑上。陈署长没有同意我提出的交接仪式日子,是因为那时他和署里的同事们都要去安徽,出席小学校的落成典礼,村、镇、县各级都已约定,不便更改。

九龙城寨园林公园开园首日封

数月后,在隆重的军事重建项目交接仪式上,我对在场的一众传媒记者复述了以上的故事,以及我的感动和感想。那时已是1997年的3月尾,离回归最后一程的终点相当近了,我评估港英当局严格约束公务员的那些纪律已届强弩之末,更何况陈署长本人不介意我公开这个故事。他说:“反正快到退休年龄了。我想再为特别行政区政府多做几年,也力不从心了。”

军事重建项目竣工典礼 NQez87wnLI2tW6BPwFmsf+g0SyJ9NKWOlulEq9pfXFZmD2dxQS69kkzGlXKJfj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