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造飞机,不想再当亡国奴

我1933年出生于辽宁,1938年到了大连。我的名字“发轫”,是位私塾先生起的,字典里这样解释:“拿掉支柱的木头,使车前进。”在日本统治之下的东北,我们中国人属于二等公民,日本人甚至准备把我们的姓都改成“木村”之类的日本姓。每天背着书包走进校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强行集中到操场中间,面向东方三鞠躬,然后大声高颂:我们是天皇陛下的臣民!……”然后才能走进教室上课。“中国人为什么被说成是日本天皇的臣民?”我回家问母亲,母亲告诉我,因为我们是“亡国奴”。我当了好几年“亡国奴”,没有国家的滋味很难受。1945年大连被苏联红军解放后,我们都不知道毛主席,只知道斯大林。

1950年8月,中国安东(今丹东)被美军轰炸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我正在大连念高中。美国的飞机经常到东北丹东、沈阳轰炸,但因为苏军在大连驻扎,有强大的空军力量,美机从来都不敢到大连去。当时,志愿军伤员是经大连码头返回国内,我们这些学生要把伤员从船上抬到医院去抢救治疗。他们都是被美国飞机轰炸扫射受伤的,伤情惨不忍睹,我们看后都非常难过和愤怒。我想,没有国家受欺负,有了国家,国家不强大也得受欺负。我下决心,一定要去造飞机。从此,造飞机这个念头就深深地扎根在我心中。高考时,我三个志愿全填的是飞机系。

1950年被美军轰炸的鸭绿江大桥

1958年的北京航空学院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各大学的航空系都合并起来,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得知了这个消息,我十分兴奋,积极报考,最终如愿以偿。那时北航还没有校舍,我先在清华大学校园内上了一年半,等北航建起了校舍,才回去继续读,直至1957年毕业。

1952年,戚发轫在清华大学西门留影

20世纪60年代,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时,戚发轫(后排左一)与战友合影 dHwUWOd8Sgj78601NXNEypR8t1lppITj82MCpLHqSki67pGHPAWSIN+mUVsWd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