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万隆会议:中国开启对中东外交历史新纪元

中国和中东地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中东也是中国最早向外开放的地区。早在2000多年前,汉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到西亚、伊朗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广大地区,成功地掀开了东西方之间的珠帘,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卓越贡献,开启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此后,“丝绸之路”不仅成为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成为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大量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经此而传播至中东乃至世界各地。“丝绸之路”的打通,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开放,对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将中东国家和地区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加之中国自身国力的衰微,我国和中东各国的交往也落入低谷。这种情况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了根本改观。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重重封锁与打压,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临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巨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有在对外交往中打破西方封锁,方能在国际上站得住脚,方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时,除了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亚洲、非洲就成为中国打破封锁,实现“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区域,中东地区则更是成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战略依托。

9787503493270_0-Chapter01-3.jpg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受到热烈欢迎

随着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同中东国家地区的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在万隆会议上,时任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同当时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沙特阿拉伯王储、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1964年至1975年任沙特阿拉伯王国第三任国王)等会晤长谈,这两位都是当时中东地区的风云人物。在会见中,周恩来总理一方面向他们全面介绍了新中国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从他们那里更多地了解了中东的情况。由此,中国同中东地区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往来逐渐增加,相互了解也不断加深,奠定了彼此发展友好关系的基础。

9787503493270_0-Chapter01-4.jpg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等中国政府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基本立场,获得与会各国广泛瞩目和赞誉

1956年,中国和埃及建交,开启了同中东国家建交的历史,埃及也成为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紧接着,也门(王国)、叙利亚、摩洛哥等国也陆续同中国建交。

随着中国在这一地区迈出了“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我们得以打开了外交局面,外交空间也得到大大扩展,在国际上的处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当时,中东的这些友好国家在中国关心的问题上给予我们以很大的支持,我们对于他们的合理诉求也表示了极大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9787503493270_0-Chapter01-5.jpg

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总理周恩来成为各国竞相关注的“明星人物”

2014年3月初,我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其间专门去参观了“万隆会议”旧址,现在已成为“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抚今追昔,当看到历史照片和纪录影片中周总理的风采和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座位时,我这个老外交工作者的激动心情油然而生,不禁默默自语:“万隆会议开启了一个新纪元,新世纪仍然需要弘扬万隆精神。” iqXi9KaIGwGZvy3DMYZwnk+/9NzGmdp7fsuzVWFxjGPdH+x1UwMBfh+dSV8Pb0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