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年头,武侠小说又风起云涌了,我的朋友顾明道的武侠小说竟不胫而走,《荒江女侠》和《七侠五义》一类的书,一般的家喻户晓。有人说,这是中国小说的退流,因为中国的小说,写武侠最多,并且最早。中间也有一个原因,在南宋时候,临安地方盛行说话。说话的第一科就是小说,也以武侠为主脑。《梦粱录》说:“且小说名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悍棒,发迹变态之事。”朴刀悍棒,不是武侠小说么?所以《宣和遗事》就包含一部《水浒传》的雏形。后来胡元入关,杂剧使小说成音律化,也袭用小说的分科,《太和正音谱》说:“杂剧十二科,……八日拔刀赶棒……”杂剧演化为传奇,武侠的成分就减少了。可是章回体小说,写武侠的便充分地发达起来,谢无量目为中国平民文学的文豪罗贯中,就是著作武侠小说最多的一人。社会对于武侠小说的酷好,也是出诸天性的,我们在童年,哪一个不喜欢听武侠的故事?听了武侠的故事,眉飞色舞,连书塾中沉闷的苦况也冲淡了不少。到了现在,虽已有别的读物可以夺席,但是多数还是以武侠小说为恩物呢。
不过武侠小说有一种流弊,容易使人过于崇拜英雄,失却一种法治精神,还有把神圣的材料加添进去,更不合科学的时代思潮。故觉明道的小说,都能免去这些弊病,那描写刻画之处,比旧时的武侠小说还要合理化。我敢说这种小说,绝不是退流。他去年足疾复发,不能行动,书贾向他要武侠小说,书函如雪片般飞来。他就在枯坐的当儿,拼命著书。我劝他将息些吧,他说:“借此发泄些闷气。”这句话是值得注意的,作武侠小说,原来是要发泄自己的闷气,那么读武侠小说也可以借此消除闷气,这么心心相印,自然如磁吸铁,作者和读者“沆瀣一气”了。这部《草莽奇人传》,在冰天雪地时起的,到风和日丽时告成了一半,也是剥极而复的一个朕兆。他作成四十回,就嘱我加评,我先前已把他的《美人碧血记》评过,觉得今非昔比,越作越有味了。有许多地方,给我揭穿他文章结构和脉络布置的秘密,我也以为一快事,可惜不能像圣叹外书似的,拉上一大堆的话,出出我的闷气。希望明道在续集中再有妙文,给我一读,我还要饶舌呢。
中华民国第二十度清明吴江范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