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说明文的性质和作用

说明文就是一种说明事物的文章。怎样叫作说明事物呢?先看下面这段文章。

【例17】

塑料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工业材料。它是怎样制造的呢?大自然里有很多东西,如煤、石油、食盐、石灰石等,都可以制造塑料。拿煤来说,先从煤里提炼出制造塑料的原料,再把原料同化学药品一起放在锅里加热,制成像糖浆一样的东西,这叫作合成树脂。合成树脂是塑料的基本成分。然后根据需要给合成树脂加进各种配料,制成各种性质不同的塑料。如加进纤维,就不容易折断;加进石棉,就能够耐热;加进各种颜料,就有不同的颜色。我们常见的各种美观而耐用的塑料,就是用不同的合成树脂加进不同的配料制成的。

(选自《塑料的应用》)

这段文章主要是说明怎样从煤里提炼原料,制成各种塑料。读了这段文章,能够大体了解塑料是怎样制成的。所以这是一段说明性质的文章,写这段文章的目的在于说明塑料的制造。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内容。说明、记叙、议论都是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文章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表达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写事情的发展过程,人物的活动,景物的变化,用记叙的方式;对事物表示意见,提出主张,用议论的方式;写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就用说明的方式。前边这段文章就是属于说明成因的说明文。

说明跟记叙不同。记叙事物,无论记人记事记物,主要都是介绍事物是怎样的;说明事物,不但要介绍事物是怎样的,还要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记叙事物,只要说出“是这样”;说明事物,不但要说出“是这样”,有时候还要说出“为什么是这样”。例如前面这段文章,不但介绍塑料是用什么原料制造的,还具体说明制造的过程;不但介绍塑料具有哪些特性,还说明加进哪些配料才会具有哪些特性。这样就使读者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塑料是怎样制造的,为什么要这样制造。如果文章的内容不是说明这些,而是记塑料工人在制造过程中的一些活动(如表现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增产节约精神等),或者对某些塑料用品作一般性的描述(如仅仅说些新颖美观、经济实用、很受欢迎这一类的话),那就成了记叙文,性质和作用都不同于说明文。

说明也跟议论不同。说明事物,一般不表示意见和提出主张。例如前面这段文章,只举例说明塑料是怎样制成的,没有对怎样制造表示什么意见。如果内容不是说明这些,而是论述塑料工业的重要性,或者对怎样制造有所主张,那就成了议论文,性质和作用也都不同于说明文。

不过,说明跟记叙和议论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说明文里往往有一些记叙的成分,例如文章开头先叙述要说明的是什么事物,说明中作一些必要的描述等。看下面这几段说明拖拉机的文章。

【例18】

在农村里,许多人民公社都有了拖拉机。拖拉机的身子并不大,会干的活可不少。我国自制的东方红牌拖拉机,就是一种万能拖拉机。

春天,它拖着犁铧深翻土地,拖着圆耙把地耙平,拖着播种机播上种子。

天旱了,它能带动抽水机把河里的水抽起来浇地;地里涝了,它又能带动抽水机把水排干。

庄稼熟了,它就拖着联合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脱粒,把粮食很快地收回去。

冬天来了,它也闲不住,带动发电机发电,让人们在电灯下学习文化,用电磨磨粉。

它不怕疲劳,农忙的季节常常白天黑夜地干活,用不到休息。

因此,农民把它看作生产劳动中的得力助手。

这几段文章着重说明国产东方红牌拖拉机的功用。但开头叙述在农村里许多人民公社都有了拖拉机,引出下文对拖拉机功用的说明。说完它的功用以后,末尾作了一些概括的描述,说它“不怕疲劳,农忙的季节常常白天黑夜地干活,用不到休息”,还说“农民把它看作生产劳动中的得力助手”。这些都是记叙的成分,增强了说明内容的具体性和生动性,使读者感到亲切有味,印象深刻。

说明文里往往也有一些议论的成分。例如从说明中引出一些感想,或者对说明的事物作些简单的评论等。看下面这段说明插秧的文章。

【例19】

水稻的秧苗一般长到四五片叶的时候,就可以插秧。插秧先要整好稻田,宁可田等秧,不叫秧等田。秧苗要新鲜,最好随拔随插。一般插秧不宜太深,只要插牢插稳,不致被风吹倒、随水浮起就行。插深了会延迟返青,影响分蘖(niè)。秧要插得整齐、均匀,深浅一致,使每株都能正常生长。插秧是一种细致的农活,初学插秧的人应该领会要点,注意技巧,逐渐熟练以后,就能插得又快又好。

这段文章主要说明插秧应该注意之点,也适当地穿插了一些议论。例如说到插秧之前要整好稻田,引出这样的意见:“宁可田等秧,不叫秧等田。”说完插秧应该注意之点以后,还对初学插秧的人提出希望。这些都是议论的成分,对强调说明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一定的作用。

上面两个例子,虽然前一个有记叙的成分,后一个有议论的成分,但都是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基本上都是说明文。

综上所述,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使读者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得到一定的了解。 +8MQMSvMoSJ4MHc+zZuEaoS7HDe+uF7MkBSdTa0TL3CR3aUfwdZzEtArCO5zMe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