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转折
——特派办岁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之路,多数时候并非一成不变。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既是万物的规律,也是人生的常态。2003年11月,根据组织安排,我由大庆市政府调任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迎来人生重要转折。

对我而言,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也是我从政生涯的崭新开始。2003年11月,我揖别家乡大庆,来到祖国的大西南成都,开始担任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党组书记、副特派员(主持工作)。2005年5月,担任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党组书记、特派员。2009年2月,调任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党组书记、特派员。一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3月,奉调进京,开始审计署机关的任职生涯。

在特派办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我坚持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谋划,谋全局、夯基础、求创新、强作风,带领班子成员和全体职工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和突破性的工作举措,使成都特派办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全方位、跨越式的发展,一举迈入先进特派办行列,京津冀特派办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起色。

在成都特派办5年多时间内,我团结带领全体审计干部完成审计项目105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697.7亿元,向纪检和司法机关移送案件72件,审计署《审计要情》采用18篇、《重要信息要目》采用152篇,被审计署评为优秀审计项目2个、表彰审计项目4个。履职京津冀特派办不到1年时间,全办就查出违规金额8.1亿元、损失浪费金额0.8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66亿元,移送司法和纪检监察部门以及有关单位事项11件,涉及金额2.6亿元,审计署《审计要情》采用5篇,超过前3年之和。具体来说,这一时期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重视审计谋划

为了早日改变成都特派办的面貌,上任不久,我就提出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以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举措推动特派办实现新发展。在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从抬高起点、加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质量兴办和特色兴办的方针,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发展、三年上台阶、四年创一流”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及“通过抓重点难点、推动全局工作;通过抓薄弱环节,促进协调发展;通过抓制度创新,建立长效机制”的指导思想,制定了“项目审计抓重点,资源整合抓盲点,质量控制抓亮点,效益审计抓试点,计算机审计抓弱点,队伍建设抓难点”等一系列工作措施。

在四年创一流目标实现后,我认真谋划新一轮发展,提出了“依托优势,打造特色,创新提高,科学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一年一步、年年进步、稳步推进、持续提高”的要求,努力使成都特派办在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队伍、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始终保持一流水平,成都特派办2004年在18个特派办中的排位由2003年的第13位上升为第6位,2005年至2007年连续3年被审计署评为优秀特派办。

到京津冀特派办后,针对位次后移、大而不强的状况,提出了“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抬高起点,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明确了“用三年左右时间把京津冀特派办建设成为业务强、队伍强、管理强,综合考核排名位于特派办前列”的奋斗目标,使京津冀特派办的工作目标、方向更加明晰具体,各项工作都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经过继任特派员和全办职工共同努力,既定目标如期实现,2011年至2013年度,京津冀特派办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等次,迈入先进特派办行列。

推进审计实施

审计工作,业务是根本。为此,我高度重视审计业务工作,以提升成果、提高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对业务工作的指导。

抓审计要务。始终坚持把审计作为第一要务,在把握总体的基础上,通过抓计划、抓重点、抓质量、抓成果、抓考核,促进了各项审计任务的圆满完成。工作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头落实“一线工作法”,即“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培养、工作在一线推进、服务在一线体现、形象在一线塑造”,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到审计现场调研,随时掌握动态,给予指导。对重点项目、重要问题亲自复核把关,督促抓好重大审计成果的提升工作。

抓审计服务。注意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有问题就揭示,促进规范;有经验就总结,扩大宣传;有困难就反映,帮助呼吁;有建议就提出,推动整改。要求审计人员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仅注重对大要案的查处,而且要从宏观层面分析原因,积极向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帮助解决困难,促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抓效益审计。从2005年开始,将效益审计作为成都特派办审计特色来打造,先后在环保、外资、投资、财政、社保等项目中开展了效益审计试点,取得成效,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的效益审计试点工作得到了审计署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充分肯定,成功承办了中印效益审计研讨会。到京津冀特派办后,在所有审计项目中都大力推行绩效审计,探索绩效审计方法,不断积累绩效审计经验。

抓计算机审计。始终把审计人员计算机培训放在突出位置,抓计算机审计骨干培训,抓计算机普及型培训,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将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到重点审计项目中,为现场审计提供技术支持。在京津冀特派办开展的企业审计数据库试点做法,被审计署推广。此外,我们还承办了审计署计算机审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抓抗震救灾审计。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按照署党组的统一部署,及时调整审计项目计划,能缓则缓、能停则停,紧急行动起来,与地方审计机关联合组建四川抗震救灾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共同组织近2000名审计人员,分成220个审计小组,迅速开展了对救灾款物的全程跟踪审计工作,审计覆盖了所有灾区,有力地促进了救灾款物的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我还代表四川抗震救灾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做了审计情况汇报。

突出管理创新

在成都特派办工作期间,我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指导工作,在把握审计工作规律的基础上,狠抓管理工作的创新,从机制上和体制上去研究和解决特派办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构建了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我大力倡导引进ISO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经过走访策划、学习培训、体系构建、体系试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工作,该体系于2005年11月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审核认证。该体系运行后,特派办的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建立了审计成本控制机制。到成都特派办上任之初,特派办账面资金不足20万元,可动用资金只有几万元,审计经费超支严重。面对如此窘况,我组织开展了全办财务大检查,并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召开全办首次财务管理工作会议,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完善“审前调查有概算、正式进点有预算、审计过程有核算、项目结束有决算、年终考核有评估”的成本控制机制,并在全署得到推广,5年累计节约审计经费300多万元。

试行了审计项目招投标制。我提出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对审计项目试行招投标,先后在财政、金融、经贸、投资、社保、外资、行政事业、农业等40个审计项目中开展了办处两级审计组小组长、审计项目主审和项目组长的招投标,参加投标人数共127人次。从实践看,不仅锻炼了干部队伍,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而且优化了方案,降低了成本,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

健全了业绩评价体系。我们改革沿袭多年的目标考核办法,建立业绩档案,探索建立“3+1”考核体系,即共性目标、审计项目、干部履职等三大块内容考核,外加单项工作考核。同时对查出大要案、计算机审计、效益审计、审计宣传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进行单项奖励,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争先创优意识增强了,“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

狠抓审计队伍

在班子建设上,我坚持统揽不包揽,注意抓大事、管全局、把方向,当好“班长”,不作“家长”。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意见,班子集体研究决策,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和威信,积极支持和鼓励分管领导在分工范围内独立行使职权,做到分工不分家,成都特派办领导班子被四川省委评为“四好”领导班子。

我始终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战略任务来抓,致力于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审计干部队伍,特派办被评为全省最佳文明单位,省直机关工委在成都特派办专门召开现场会。

坚持抓思想教育。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投放大量精力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慰问,掌握思想动态、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问题。

坚持抓文化建设。通过布置展览室、拍摄电视片、创作办歌、学唱审计歌曲、开展机关文化周、举行演讲比赛、组织年轻干部体验马班邮路,参观井冈山,朱德、小平故里和重庆渣滓洞、简阳女子监狱等活动,丰富机关文化,弘扬审计精神,增强职工荣誉感、责任感、安全感和使命感。

坚持抓业务培训。每年坚持开展两次集中整训,有针对性地聘请专家进行分类培训,积极尝试推行审计实务导师制,做好“传、帮、带”,鼓励审计干部接受继续教育,在安排工作上给予支持。

坚持抓干部培养。我在成都特派办那几年,有5名同志经推荐被提拔为正、副厅级领导干部;通过平等竞争选拔18名业绩突出的审计业务干部担任正、副处级职务,还有2名同志推荐到南充市、广安市挂职任市政府副秘书长,1名同志推荐到成都市审计局任副局长。在京津冀特派办,组织开展副司级领导干部推荐和副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2人晋升为副司级领导干部,6人晋升为副处级领导干部,对全办48人进行了岗位调整,处长轮岗交流率达到93.8%。

坚持抓作风建设。在成都特派办,先后开展了“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强管理、练内功、正行风、塑形象”“严谨细致、提高质量”、以“三用心”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机关效能建设等系列主题活动。在京津冀特派办,开展了以“强作风、树形象、促作为”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坚持抓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层层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坚持常念廉政经、常敲警示钟,在干部晋职、交流、调动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来临之际,我都要重申廉政纪律,提出严格要求。在审计工作中坚持廉政监督卡、审计纪律公示和报告、廉政和诫勉谈话、义务廉政监督员、审计回访等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我还组织召开了京津冀特派办成立以来首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进行全办范围的廉政风险大排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得到了中央纪委和审计署的充分肯定。

协调内外关系

凡是事关长远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难点问题,我都主动向署领导汇报,争取支持。我比较注重与其他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的联系,多次到兄弟办考察学习,交流信息,取长补短。我还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情况,争取支持和帮助。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和协调会商机制。加强同被审计单位的联系,走访了几十家被审计单位,通过介绍情况、通报工作、征求意见、扩大宣传,争取对方对审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在机关内部,我坚持“组织讲关怀,职工讲奉献”,带着感情做工作,积极构建和谐特派办。我十分重视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实行班子成员与离退休干部职工联系制度,定期向老干部通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设专职人员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通过个别谈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沟通,化解矛盾,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想方设法帮助职工解决子女入托入学和就业等实际困难,消除职工后顾之忧。

推进置换工作

在成都特派办履职时,我抓住成都市行政中心南迁的机遇,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坚持公私分开、依法依规的原则,实现了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整体置换“南迁”。

通过置换,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极大地改善了成都特派办的办公和居住条件,优化了环境,稳定了队伍;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成都特派办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到京津冀特派办后,我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置换购买了区位优势明显、升值潜力较大,占地面积6764平方米、建筑面积5636平方米的原二轻集团办公用房,不但解决了办公用房和周转用房紧张问题,也为特派办未来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MFni/hGwnCK9c55fNldYT8wJU1i9iBniX7KCxnSyaSzXeekqgmBhCJ3+Z2gosB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