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国画大师傅抱石的艺术人生

万建清

在南京汉口西路132号,有一幢建在山坡上的二层小洋楼,独门独户,周围树木环绕,郁郁葱葱,恬静闲适,这就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的故居。20世纪60年代傅抱石在这里生活了几年时间,直到去世。1985年,这里被辟为“傅抱石纪念馆”。

傅抱石是画坛公认的一代宗师。其画名直追齐白石老人,人称“南北二石”。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

苦难童年幸运地得到艺术的熏陶

傅抱石是江西新余市(原新喻县)人,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八月二十六日(1904年10月5日)生于南昌。先祖傅瀚是明代的东阁学士、太常少卿兼侍读、礼部尚书。但盛极一时的傅家,后来渐渐衰落了。到傅抱石的曾祖、祖父时,已经贫无立锥之地。傅抱石的父亲傅得贵,童年为地主割草放牛,后被地主的儿子用五齿钉耙在背上扎了五个洞,差一点死去。不久染上肺病,无可奈何之下,母亲借了四吊钱的高利贷,让他去南昌治病、谋生。得贵在南昌做过伙夫、卖过破烂,最后跟一位修伞的老头相依为命,学到了一门修补布伞的手艺。

抱石的母亲徐氏,江西新建县人。自幼被骗卖到南昌做童养媳,因不堪虐待而只身逃出,认识了大自己16岁的得贵,两个苦命的人便结了婚。婚后生了七个孩子,除了长女招弟和幺子抱石外,其余的都死了。因怕再夭折,所以给抱石取名长生。长生从出生到满月,双眼紧闭,父母以为是一个瞎子。到了满月第二天清晨,长生的双眼忽然睁开了。

徐氏性格刚直,作风豪爽,认为自己的一生已经被断送,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尽力让他读书。长生五岁就跟一个做巡警的街坊认字,七岁被送进南昌新喻会馆私塾“附读”,也就是免费旁听。但没有多长时间便辍学并流落街头,以贩卖甘蔗谋生。母亲发现后,心痛得哭了,带回家帮着修伞。这里恰好有一家裱画铺和一个刻字摊,引起了长生的兴趣。东邻刻字摊的郑老板喜爱长生聪明,教给他很多刻图章的知识,并翻开刻章所用的《康熙字典》中的篆书给他看。后来长生也搞到了一本《康熙字典》,研习摸索,得入门径。西邻裱画店的左师傅,专门复制石涛的作品,对石涛也颇有研究。他见长生常来看画,且十分认真,就给他作很多讲解,并带他看一些古代真迹。长生从左师傅处知道了清代大画家石涛,从郑老板处知道了清代大篆刻家赵之谦,并搞到一套残破的《二金蝶堂印谱》,模仿其中印样,仿刻几能乱真。从此,他既画画,又刻印,乐此不疲。

1917年,长生13岁。傅家所居街道的一位邻居——江西省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张先生出于爱才和同情心,同意长生到他的小学去读书,不收费。张先生给他取了一个学名叫傅瑞麟,插在四年级班中听课。瑞麟学习刻苦,初小四年级后,又考入高小。三年毕业,名列全校第一。

仿古印一举成名

江西省第一师范给学生提供的是免费学习、膳食和住宿。但学生入校须交10元学费、5元服装费,共15元大洋,以防半途而废。傅家靠补破伞为生,根本无力交纳这笔费用。张先生知道得意门生有困难,便拿出自己一个月的薪水18元,全部送给傅家,使瑞麟得以继续读书。此时瑞麟母亲却染上了肺病,家庭愈加困顿。瑞麟虽在学校做零活赚点儿钱,但仍无济于事。

这时,学校看大门的工友老张给他出了个点子,叫他仿几块赵之谦的印章,由老张拿去设法卖给喜收藏的绅士们。瑞麟走投无路,只好试试运气。没想到被这些富人认定是真物,得到很高的价钱。老张将卖印所得的四分之一交给瑞麟,这对一个穷学生来说,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了。于是,瑞麟伪造一批后,又伪造了一批,卖得很顺手。他把卖假印所得的钱一部分交给母亲治病养家,剩下的钱用于学习,买了许多纸笔墨色。

瑞麟原名长生,谱名中洲,字庆远。1923年由师范英文科转入艺术科时,便自号“抱石斋主人”。他所以取名“抱石”,首先是尊崇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取《楚辞》“抱石怀沙”之意;其次是特爱石涛的画,更爱石涛的画论;最后是爱好篆刻,与石头有不解的情结。于是他自号“抱石斋主人”,后来干脆改名傅抱石。

抱石仿造名家印章的事,后来终于败露了。收藏假印的人,有些是议员和地方官僚,便告到学校。校长爱才,再三打圆场,平息了事端,并替抱石在报上登启事,以自己的名义向社会推荐。抱石一下出了名,前来求印的人很多。从此,抱石正式开始了课余卖画鬻印生涯,成为南昌城很有名气的青年书画篆刻家。

徐悲鸿赏识,赴日本留学

1926年秋季,傅抱石20岁,顺利地从师范学校艺术科毕业。因成绩优秀,留在师范附小当教员。江西省立第一师范改为第一中学,傅抱石到母校讲授艺术科国画、篆刻及理论。同时先后兼任省立第二职业学校、南昌私立鸿声、洪都、心远等中学图画教师。但抱石并未因此而满足,还想向艺术的更高层次进取。

机遇终于来到了。1931年初夏,著名画家、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徐悲鸿应江西省政府邀请到南昌。抱石在朋友的引荐下,带着书画篆刻作品及著作去拜访。徐悲鸿大加赞赏。晚上,抱石特为徐悲鸿治一铜印。徐悲鸿十分高兴。次日,又到抱石处回访,给抱石画一白鹅,上面几笔芦草,右下方题写了抱石治铜印相赠之事,并谦虚地说“自愧不相抵也”。之后,抱石陪同徐悲鸿参观南昌名胜。在往佑民寺、水观音亭时,突遇寺内偏殿储存的弹药发生爆炸,当时伤亡很多,血肉横飞,抱石和徐悲鸿一行也被震倒在地。大难不死,共同躲过一劫,徐悲鸿和抱石的感情更加亲近了。

徐悲鸿对优秀人才的帮助和提携一向是不遗余力的。为了傅抱石,他特地拜访了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介绍了傅抱石的情况,希望熊式辉能送抱石去法国学雕塑。可是熊式辉却说留学名额太少,此事不易办到,但碍于面子,不好完全回绝。徐悲鸿为他画了一幅奔马。熊最后决定以为江西景德镇改良陶瓷为任务,送傅抱石去日本留学。

1933年秋,傅抱石乘船到了日本,进入东京日本帝国美术学院研究部,主攻东方美术史,同时学习雕塑、绘画及工艺美术,老师是日本著名学者金原省吾。在此期间,他翻译了大量著作,编译了《基本图案学》,编著了《中国绘画理论》,并发表了《苦瓜和尚年表》等许多论文。

1935年5月,他在东京银座松坂屋举办了“傅抱石书画篆刻个展”,展出作品包括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篆刻、印谱等,共175件。展览反应热烈,轰动了东京艺术界。著名篆刻家河井仙郎、大画家横山大观、大书法家中村不折、帝国美术学院院长正木直彦、日本文坛盟主佐藤春夫等都到现场参观,并都买了画或印。

在日本留学时,抱石结识了郭沫若。郭沫若对抱石很器重,抱石经常拜访求教,探讨学问。郭沫若为抱石的许多画题了诗。两人感情真挚,“交在师友之间”。

当年7月,因母亲病重,傅抱石不得不匆匆回国。

回国教书,画名日振

从日本回国后,傅抱石被徐悲鸿聘请为中央大学(即南京大学)美术教育科美术史讲师。正值年富力强的他不断推出新著。1936年7月在南昌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1937年抗战爆发,傅抱石被迫离开南京,辗转到了重庆,先在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由郭沫若主持)任秘书,后在西迁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任教,1941年晋升为教授。

傅抱石到中央大学后,主要研究和教授中国美术史,又不曾轻易将作品示人,以致有很多人认为他根本不会画。抱石当然不能容忍这种局面。他当时的处境很窘迫,租借了地主的几间门房,名为“金刚坡下山斋”。门房用稀疏的竹篱隔作两间,每间不过方丈大,高约丈三四尺,非常狭窄简陋,光线暗弱。不得已,只有当吃完早饭后,把仅有的一张方桌,抬靠大门放着,利用门外光线作画,画后又把方木桌抬回原处吃饭。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近百幅作品,又加上一些旧作,于1942年9月在重庆举办了“壬午个展”,展出作品100件。其中有徐悲鸿题塘的“元气淋漓、真宰上诉”的《大涤草堂图》及郭沫若题诗的《屈原》、《陶渊明像》等名作。1943年又在重庆和成都举行第二次个展。从此画名大振。

在重庆近八年时间里,傅抱石看遍了蜀地山山水水,这对他的山水画来说无疑是有力之助。他的研究重点也由美术史转移到中国画创作。这期间,他不但举办了第三次个人画展,而且还在昆明举行了“郭沫若书法、傅抱石国画联展”,名声远播。他的一大批名作就此诞生,如作于1944年的《丽人行》,于50多年之后在北京的拍卖会上,竟以1090余万元的价位拍出,创造了中国拍卖价的最高纪录。

1946年10月,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同年12月,在南京香铺营文化会堂举办“徐悲鸿、陈之佛、吕斯百、傅抱石、秦宣夫联合画展”。1947年10月,在上海中国画苑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180余幅。1949年冬,又在南昌举办画展。

坚持传统中国画,成为画坛泰斗

南京解放前夕,许多人动员傅抱石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他以家口拖累为由坚决拒绝。为逃避战火躲开纠缠,1948年12月率全家返抵老家南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抱石返回南京,在南京大学艺术系任教。

但此时的中国画被视为不合时宜的封建意识形态残余,1950年,抱石在南京大学所教的书画、篆刻、绘画理论和中国美术史四门课程,相继全部取消,他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但很快醒悟而振作起来。他在文联、美协、政协及学校的各种会议上,在各种报刊上,不断发表讲演、发表文章,积极宣传提倡国画的优秀传统,既反对保守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他认为:“中国的绘画,有其特殊的民族性,较别的国族的绘画是迥然不同的!”他说,“中国绘画既有这伟大的基本思想,真可以伸起大指头,向世界的画坛摇而摆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我们不应妄自菲薄”。他的意见终于引起各方重视,争取到政府支持,拨款救助了部分生活困难的国画家,使许多画家归队或得到工作安排。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抱石调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53年南师美术系成立了中国画研究室,他作为主任又开始了中国画等课程的教学。他的作品《抢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还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国画展。

50年代的政治运动中,抱石是重点被打击的对象。但他却毫无顾忌,只要是真话,什么都敢讲。他和郭沫若的关系,他大讲;他和张道藩、陈立夫的关系,他也大讲。他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他的“认罪状”比他发表的论文数量还要多。但运动一过,他又毫无顾忌地讲了起来。别人都为他担心,他却谈笑风生。有一次,他去扬州讲演篆刻艺术,他讲到齐白石为蒋介石刻印,“蒋中正印”四个字刻得好极了。当时人听后都吓出一身冷汗,但抱石说他“谈的是那印章的艺术啊”。如果不是郭沫若的保护,真不知抱石怎么闯过来呢。

1956年,他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分会筹委会主任委员。1957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建议,在南京建一所国画院,傅抱石被提名为筹委会主要负责人。1959年7月9日,他与关山月一起应邀到北京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山水画。该画高五米半,宽达九米,在中国绘画史上堪称空前,成为经典性的名作。1960年3月,江苏省国画院在南京长江路292号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的地方正式成立,他任院长。画院建立后一个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成立,傅抱石担任主席。同年8月,他又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

进入画院,是抱石一生的又一转机,是他画名又一次提高的时期。一开始,抱石对画院存有偏见,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画院都是为皇家服务的工具,画院画家缺乏独立的人格。所以,他去之前有一个条件,就是继续担任南师美术系教授。其实,抱石到画院后,有更多的时间放在画画上。1960年9月,他率领江苏省国画院画家进行了两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一行13人先后到郑州、洛阳、三门峡、西安、延安、华山、成都、乐山、峨眉、重庆、武汉、长沙、韶山、宁乡、广州等六省十余城市,时间长达三个月。这是一次最重要的写生活动,产生了一大批反映祖国大好河山,反映建设新貌的优秀作品。次年在北京举办了“山河新貌——江苏国画家写生作品展览”,并出版了《山河新貌》画册。1961年6月至9月,傅抱石又与关山月结伴,到东北写生,11月在南京举行“傅抱石东北写生画展”。1962年,到浙江风景区度假写生,并出版了《浙江写生画集》。1963年11月,赴江西井冈山、瑞金写生。可以说,60年代以来,是傅抱石最得意的时期,他的成果特别丰硕,创作了一大批佳作,他的国画艺术达到了辉煌的巅峰。他被郭沫若等人誉为“南北二石”(北有齐白石,南有博抱石),而当时“北石”已去世,只有“南石”健在。当时的李可染、钱松岩等画家的名气皆不太显,傅抱石已成为当时公认的画坛之首。

傅抱石成为画坛泰斗后,国内外艺术界人士慕名拜访者络绎不绝。他原来居住的傅厚岗6号住房益加紧张,政府特别照顾,把汉口西路132号的别墅让给他居住。1963年,傅抱石全家搬到这所别墅。别墅在南京师范学院北面,原来是国民党政府一位要员的住房,据说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的“小仓山房”旧址。

1964年,傅抱石被推为全国人大代表。1965年9月,上海国际机场建成,上海市委邀请傅抱石为机场作画。9月28日,华东局负责人魏文伯宴请了他,他也会见了上海文艺界的一些朋友,并作了画。因为要过节,他要暂回南京一次。过节后,再回上海完成这幅巨作。朋友们为了让抱石高兴,让他喝足了酒。上海国际机场特地用飞机送抱石回南京。第二天早晨,他感到身体不舒服,11时昏迷。傅抱石得了脑溢血,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年仅61岁。他的遗体被火化后,葬于南京雨花台公墓。 p0Klqt8pUMKGo1cNbYTuiWvs1vbod7HQBVVwDBCY0eWr29PIKBCIlgCxxet2l5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