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逆境中的崛起

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听过“爱因斯坦造板凳”的故事,说在手工课上,老师指着爱因斯坦做的椅子说:“这绝对是我见过最烂的椅子。”小爱同学笑笑没说话,从桌子下面掏出一把更烂的椅子,把老师整无语了。小时候只觉得,这小孩脸皮真厚,还不怕老师。越长大,才越明白从失败中站起来需要多大的勇气。

今天,我就来讲讲曾老师的“跳河”史。怎么样,是不是光看这主题心情就好了一大半?

曾国藩来到湖南,筹措军费,招兵买马,准备干票大的,为此不惜得罪同僚和百姓,力求打造一支王牌之师。与此同时,太平军天京建都之后,也盯上了肥沃富饶的长江流域,进行大规模西征。

太平军逼近皖鄂以来,咸丰多次催促曾国藩阻击,但是老曾这人认死理,认为自己从广州采购的西方大炮还没到,战斗力没达标,于是多次回绝咸丰的命令。看这架势,不练满一百级,坚决不出新手村。

直到太平军攻占湘潭,包围长沙,曾国藩这时站在衡阳练兵场上,检阅这支自己一手缔造的王牌水师——精锐一万多名,高级火炮几百门,铁甲战船几百艘,方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为了这一战,曾国藩赌上了一切,这支军队,承载了曾国藩本人、他的家族,以及部下的命运。

1854年,曾国藩亲率水陆两军两万余人,浩浩荡荡出发了。沉寂了这么久,被旁人耻笑了这么久,隐忍了这么久,终于到了一鸣惊人的时候了,但天不遂人愿,爽文剧本可不是谁都拿得到的。

老曾刚出师,就在家门口湘鄂边界的羊楼司中了埋伏,摔了个狗啃泥,折损了几百人,按照迷信的说法,这个兆就挺凶。

小不忍则乱大谋,老曾心里憋了一股气,决心拿下湘潭。这时,情报部飞马来报,说靖港一带防守空虚,就几百人。老曾一听,高低得找回面子,于是改变作战方向前往靖港。按理说,临时改变作战计划是大忌,老曾这么心急求胜,就是因为这是他的“第一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于是,保守、求稳的战略风格,再次促使老曾做出选择,柿子就挑软的捏,二话不说,和塔齐布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湘潭,一路打靖港。结果,这就中了太平将领石祥祯引蛇出洞的计谋。石祥祯是翼王石达开的堂兄弟,号称“铁公鸡”,和石达开的游击战略不同,石祥祯喜欢打硬仗,经常带头冲锋,手底下的兵也特别有血性。

到了靖港,曾国藩亲自披挂上阵,迫切地想打开局面。按说,湘军水陆协同作战的正规军,对于太平军散兵游勇、驾着小木船的农民军,完全是碾压局。但由于实战经验和应变能力的欠缺,当天南风骤起,水流湍急,曾国藩强行命令水师开赴靖港。按理说战船顺风是优势,但风太大了也不行。那时的战船,可不像现代军舰,有调速功能,所以船一多,风速又快,大船小船全被风推到一块儿去了。阵型被打乱,领航船直接搁浅,引发后面连锁反应,追尾瘫痪。

曾国藩懊丧之余,赶忙命令陆师支援,结果士兵见战况不利,跑得比水师还快。目之所及,战船噼啪燃烧,岸上狼奔鼠窜,耳边回荡着太平军“活捉曾剃头”的呼号,曾国藩万念俱灰,纵身一跃跳入江中。

被章寿麟救起后,曾国藩回到长沙一心求死,给朝廷和家里都写了遗书,棺材也订好了,准备一去了之。

“赶紧送灵柩回家,愈速愈妙,以慰父亲之望。不可在外开吊,受赙。内银钱所余项,除棺殓途费外到家后不可剩一钱,概交粮台。”这封遗书,突出一个丧和急,甚至连墓地的选址也只字未提,从中可以明显观察到老曾的慌乱,自杀之心切,完全是为了逃避战败的追责,惶惶如丧家之犬,也就是说,这次的自杀完完全全是情绪崩溃导致的临时起意。

万念俱灰之际,湘潭塔齐布传来捷报,那些从广州采购的西式大炮,扭转了战局。左宗棠听说曾国藩要自杀,也过来探望。左宗棠这人脾气硬嘴毒,一边阴阳老曾,一边从怀里拿出一封家信。身在老家的父亲,见到曾国藩的遗书,是这样回复的:“你组建湘军,不仅仅是保卫桑梓,更要保卫国家。湖南之外,能让你死的地方还有很多,你打出湖南,死在哪都是为家族立功,爸为你骄傲,但你要是死在湖南,你老爹我不会为你流一滴眼泪。”

曾国藩一看到家信,愧疚的同时备受鼓舞,从低迷中走了出来,继续带兵征战。而朝廷这时也降下圣旨,免了曾国藩靖港兵败的责任。

1854年12月,曾国藩在田家镇取得大捷,势头正盛。为了乘胜追击,次年1月,他率水师进军江西湖口。江西湖口是湖北连接南京的水上要道,只要把这口子打开,那么水师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南京。洪秀全那边自然也是不敢怠慢,命令翼王石达开协防。太平军在江面和岸头,修筑了牢固的防御工事,易守难攻。两军就这样隔江对望,互相僵持。

湘军正琢磨着如何正面突破呢,石达开的军队就过来了。战船很简陋,不过是渔船改制的。曾国藩一看,马上派出机动性高的小船,前去追赶。

这下正中石达开的诱敌深入之计,百余艘小船被引至鄱阳湖内。埋伏好的太平军一齐炮轰,封锁湖口,将湘军水师一分为二,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术,湘军落入被动。就跟近现代海战中战列舰、驱逐舰、巡洋舰需要互相配合一样,湘军的小船大船也需要保持阵型,才能发挥优势。但目前的形势,由于没有了小船的掩护,大船也变成了“光杆司令”,湘军战斗力锐减。石达开又派人趁火打劫,用小船夜袭,放火烧船。周围顿时火光冲天,桅杆倾颓,就连曾国藩自己的座船也被团团围住。湘军左冲右突,最后弹尽粮绝,就连开船的官儿都阵亡了。

如若被太平军俘虏,结果可想而知。为了避免成为战俘,曾国藩再次跳江。比起上次的万念俱灰,这次的纵身一跃多了一丝理性的意味。1月的湖口,天寒地冻,江水冰凉,跳下去那是必死无疑。曾国藩压根没抱着活下来的念头,没想到这次又被部下给拉住了。

座船成了太平军的战利品,苦心经营的湘军遭受重创,这次付出的代价比靖港要大得多。但这一次,曾国藩没有以头抢地,没有寻死觅活。两万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按理说,掉一百次脑袋都够了,但这一次,曾国藩给皇帝的文书,却从遗书换成了两篇奏折。第一篇叫作《内河水师三获胜仗折》,第二篇叫作《水师三胜两挫外江老营被袭文案全失自请严处折》。奏折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的水师如何英勇战斗,太平军如何卑鄙偷袭,最后我们拼死抵抗,那叫一个声情并茂,绘声绘色。

这还不算完,在文末,曾国藩又附上了这样一句话:“而外江老营两次为该逆所偷袭,实堪愤恨,皆臣国藩调度无方所致,应请旨饬部将臣国藩交部严加议处。”

老曾避重就轻,将军事指挥的失职,用太平军卑鄙偷袭来进行淡化,只答不辩,疯狂道歉,塑造了一个身先士卒,却被小人偷袭的光明形象。自然,以咸丰的道行,又没有治罪。

家信方面,曾国藩也未见颓丧:“……两次大挫。而兄之座船被失,一军耳目所在,遂觉人人惶愕,各船纷纷上驶……此等情景,殊难为怀!现率残败之水师,驻扎九江城外官牌夹。兄住罗山陆营之内,不知果能力与此贼相持否?”

曾国藩兵败被困九江,仍在积极谋划反攻事宜,这一时期,是曾国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化学变化的时期。从咸丰五年(1855)被困,到咸丰七年(1857)丁忧,塔齐布、罗泽南等资深骨干相继阵亡,同时军饷严重不足,各省不闻不问,朝廷也不予任何支持,甚至以“顿兵不战,坐耗军需”等言语讥讽,可谓是实打实的“官方弃子”。这个时期老曾“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悲伤焦灼到了极点,但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挫折殊死博弈,将曾国藩的品格彻底锤炼。

曾国藩斗志昂扬,随时准备东山再起,正所谓自助者天助,太平天国居然不攻自破了。

1856年,太平天国又走上了农民起义军的老路,由于抢皇位,金田村拜把子的革命情谊荡然无存,闹了严重内讧。石达开回来一瞅,气得直接带兵离家出走。太平军从此由盛转衰,好一个“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

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太平军大势已去,仍称得上虎狼之师。1860年,太平军再次击溃江南大营,曾国藩受任两江总督,顺势把总督府一并迁到了安徽南部的祁门。自此之后,曾国藩大权在握,仰人鼻息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迁总督府到祁门可谓是一步险棋。祁门的地势非常低洼,只有一条路和外界连通,一旦被围困,就没有任何反制手段。幕僚们苦苦劝说,设在这儿风险太大了,换个地方吧。但曾国藩这人还是那个毛病,倔,认死理,就是不听。

一语成谶。定军祁门之后,皖南的太平军接踵而至,徽州随即失陷。一筹莫展之际,虽有昔日同僚李元度前来支援,仍抵挡不住太平军的猛烈进攻。

太平军以十倍兵力进攻祁门,本部湘军誓死拼杀,艰难抵抗数日。曾国藩淡定坐在府邸,耳边前线的厮杀声越来越近,这一次,他没有任何过激的反应,将自己的佩刀取下,架在脖子上,只等太平军攻入大本营的那一刻。

曾国藩淡定写下遗书:“余忝窃高位,又窃虚名,生死之际,坦然怡然。惟部下兵勇四五万人,若因断饷而败,亦殊不忍坐视而不为之所。家中万事,余俱放心……”

尽管曾父此时早已去世,已无法见证儿子的蜕变,但曾国藩早已不是当年靖港兵败自杀的“emo精”,真正成了一名杀身成仁的报国将领,同时,在子孙后代面前,也树立了一个光辉伟岸的形象。

危急关头,攻入城内的太平军竟突然撤退,原来是湘军大帅鲍超杀到,左宗棠也击退敌军,粮道重开,又把湘军盘活了。

从此以后,湘军和太平军攻势反转,太平军拱卫天京的绝地反扑一次次被湘军绞杀,湘军将领上下齐心,水陆联攻,将太平军的“天国”幻想狠狠粉碎。

从初出茅庐时的靖港惨败,消极自杀,丧失斗志,到第二次鄱阳湖水师全军覆没,临危不惧,重整旗鼓,再到祁门被围,府邸几乎沦陷,曾国藩已从江海“沉浮”之中,变得坚强,刚毅,越来越从容,视死如归。

但我们若从结果倒推回去,便会发现,曾国藩军事失利,有这样一些原因:首先,性格方面,曾国藩前期固执己见,一味蛮干,对事态发展的预测性、包容性不足,缺乏军人的“活性”;其次,受到士大夫阶层忠君思想的影响,不成功便成仁,精神压力过大,缺乏农民军队的韧性,缺乏大局观;最后,社交层面,忽略人情社交,以至于得罪地方和朝廷,失道寡助。

我们可以从这些失败的经历中得出一些教训:预期充满变数,胜利往往都要付出惨烈的代价,没有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一要忍,二要耐,需广结善缘,发扬屡败屡战的精神,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作为职场人,当把屡败屡战的精神内化在平时的工作中,作为管理者,应该把这种精神收为己用,用坚忍和执着来掌控全局,带领员工攻坚克难,谱写企业发展的新征程。

◆◇◆

失败,是人生常态;挫折,贯穿人生的始终。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顺风顺水固然好,但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波澜起伏的一生。命运不会因为你弱小就对你格外恩宠,当然,也不会因为你强大而退避三舍。我们无法挑战“命”本身,所有人都关在命运的牢笼里。但我们坚信,命本身不会带给我们完全无法承受的伤害。如果一个人在遭遇重击之后,还能够从积极的角度思考,能够意识到这次灾难给予自己的训诫,并让这次反思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那么他就有可能提升自己的认知。而卓越的人,都会让自己的认知累积成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决策机器。只有这些拼命提升自己的人,才拥有跳出藩篱的梯子。

大环境越差,情况越艰难,心就要越坚定,“逆商”就越重要。在我看来,“逆商”有三个特点:第一,永远不过高估计困境,坚信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第二,坚信任何情况下困境都不会持续无限长的时间。往往越是棘手和难以攻克的问题,就越接近阶段的转折。第三,要相信困境都有机会,都有方法,都有窗口期可以逃脱,需要全力以赴地找到它们。

同时要懂得“不忮不求”,不能因为眼前的困境就怨天尤人,道心破碎,自乱阵脚。回过头看看,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局面,时刻认清自己该怎么做调整,用绝对的理性思维来克服自身焦虑的状态。 MI1WxUNytaXoloGYD+YdCS4cZtZdxnm6/4TCAp/3hofRAHsk/KT4we7IWcmlkD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