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阐述有关于HEC的四个高层次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将有助于定位接下来的HEC讨论,即:共协性(Synergy)、平衡性(Balance)、整体性(Wholeness)和改进之改进(Improvement of Improvement)。
HEC认为人与技术之间理想的共协交互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成果。技术源自人类社会文化,恩格斯指出使用工具的能力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此处使用工具就是最早的技术设计。所以对于技术的讨论必然牵连到人类语境,如果缺乏微妙的人为因素,技术就无法独自解决人的个体与社会问题,同时也很难进一步彰显明确的意义。
哲学家斯蒂格勒(Stiegler,1998)认为,正是由于人可以使用技术中介,使自己的记忆外化,才可以将经验积累起来,超越时间和空间,产生人类社会和文明。技术和工具之所以作为人类能力的延展,是因为人类同样无法独自有效解决纷繁的现实问题,也缺乏必要的效率。同时,受限于拓展更高层次的智慧,人类自身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工具的必要支持。通过将拥有强大能力和潜力的人类及其本性与擅长于效率、可扩展性和人类知识与经验之外化的技术协同配合,共协交互随之浮现。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共协性存在浅层和深层的理解,我们将在3.3.2小节尝试解释。
HEC认为在共协过程中寻求人类能力和技术能力之间恰到好处的匹配非常重要。在当前的技术思想中,仍然存在着更多潜移默化地关注设备、技术、工程、开发而非人类能力的倾向,其结果造成了人和技术间交互权重的失衡,进而阻碍了旨在促进人与技术两者全面发展的共协交互的实现。HEC所提及的平衡概念并不新颖,因为其想法本就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所表述的平衡价值(Fung,2017),且许多著作对平衡的重要性也有相似的看法(Haidt,2006)。
对于平衡的关注不仅体现在技术能力在与人类情感、行为和认知能力交互层面上的微妙影响,更在于计算与信息对人的底层观念和智慧意识方面的建构。然而在现实中,技术的宏观发展很大可能会经历如黑格尔辩证法所述“正”“负”“和”的循环往复,而在此过程中,对用户来说,能否把握工具而不被其掌控思维或滥用;对研发者来说,能否活用工具对人的潜在塑造,都要求人自身也留有“中”的意识。而此间所描述的工具,从人自身的思维以降,一把锤子、一台计算机、强大的AI算法,实际上都是在追问人与物,尤其是人与物之间的平衡,考验人是否能够维持自身存在的问题。
HEC认为在技术开发中秉持对人类和自然的整体性视角是很重要的。从人的角度来说,整体性方法应包括对其身体、思维、精神和本性的理解,人类在事物发展本质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以及如何理解人在内在非物质方面的与外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在传统人机交互领域里,常常谈论关于交互效率和流程建构的话题,但对于更加抽象的人类能力(如正念、同理心、美等)却讨论得很少,而这些人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对理解人类本性和潜能,进而开发相应技术的结果同等重要。
从自然的角度讲,理解外物(包括自然之物、人工物、技术、概念等)的整体性思考理应包括对其自身本性的理解及对人类所显示的意义,进而作为如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乃至更加具体的技术设计和评价尺度的基础。鉴于未来技术在逐步建构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对不同人群所显示的意义,技术(或人类的创造活动)将成为多方学科或领域共同合作的结果,了解跨学科的视角与实践将成为构建整体性的必要环节。
然而,研究者应意识到真正的整体性方法意味着有机地统一知识与感受,即不能将人类、人性或生存等实在简单视为技术的属性、结构或示能(Affordance)的组合。因为抽象本身的意义在于建构工具和提供探索人类本性的线索,而非执着于此且其也不能完整还原人。HEC试图在尽可能广泛的人类语境与存在意义下探究技术的背景与解构方法,同时理解并尊重人类的多元表达这一事实,从而探索真正和谐的发展成果。具体到技术本身,整体性地把握不仅是针对于单个案例、应用所涉及的生命周期,而且要在人与物所涉及的整体环境都产生意识,尤其对于设计者来说,共协性和平衡性也都依赖于此认识。
HEC认为仅靠技术的改进与增量是不够的,更准确地说,HEC试图理解和探索如何维持长期改进与创新的方法——即如何改进“改进”的方法,这也是建立在恩格尔巴特所提出的概念之上的(Engelbart,1962)。
基于此理念,HEC的重要目标不只着重于具体界面、技术和工具的开发,更重要的是激发研究者和设计者对于人类本性的意识,进而带动一个向上螺旋。为支持这种价值观,首先,HEC同意并兼容过往HCI理念中有关于可持续发展、积极心理学等层面的论述,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的一部分。其次,要认识到这些理念以及过往人类智慧中所欲表达的普世价值,即人的本性也拥有面向“至善”改进的内在动力。
HEC接受“改进”可能很难“完成”,人类改善、创新和取得进步的方式总是可以做得更好,从而更接近人类的存在本质,认识到人类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