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人机交互问题的发端

自20世纪40年代现代计算机诞生之始,科学家们就开始思考如何将计算机进行应用与普及,并探索改善生产效率与社会机制。某种意义上,传统计算机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第一,如何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改善及创新来增强算力,推进“摩尔定律”的延续;第二,如何通过图形学、人工智能等算法或工程理论创新使计算机能够针对复杂任务提供更完善的建模及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结果。在计算机发展的前三四十年中,这些研究为计算机的日后普及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然而由于当时的计算机更多是作为专业/工业级产品,并没有为普通用户所设计,因而缺乏针对人在交互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多样性的思考和理解,加之成本居高不下,必然难以惠及大众。以打孔纸带为代表的早期交互方式——甚至在1970年命令行输入较为成熟、图形界面概念已初生萌芽之际——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工业界都仍是主流,人机交互方面的创新长期陷入困顿;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因为交互方式的缺乏与思考的惯性,才使得社会没有进一步意识到计算机的潜力。

在当时计算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两个重要动力促使人机交互问题得以被关注,并一步步凸显出其重要性。第一,对于实时性的迫切需求:由于早期在军事方面的特殊用途,使得计算机在计算诸如弹道等任务上必须保证其效率与实时性,这就要求必须革新计算机传统的低效输入输出方式,并且同时要建立起更抗物理打击、更具鲁棒性的计算拓扑架构,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有效控制。第二,编程的出现:编程及软件概念从诞生到一步步成熟的过程中,使得计算机开始从专用机器向通用机器进行转变,编程所赋予的计算机在建模和解决问题上的灵活性与普适性,向研究者们隐约传递出一种信号,计算机可能与过往人类发明的工具相比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前者铺垫了后来分时系统和互联网的诞生,后者则是个人计算,乃至整个计算领域普适化发展的基础。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些计算机领域的先驱前瞻性地意识这些动力背后,不仅是需求层面上对于具体工具的改进,而且是整体上当人工物(Artifact)发展到这一阶段,对于计算机能力的思考可能无法再套用过去的范式,乃至于需要进一步探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未来关系。约瑟夫·里克莱德(J.C.R.Licklider)、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等学界的思想者在1960年代初便开始了对于未来计算设备与计算社会的构想,并由此引领创造了如网络、鼠标、超文本、图形界面等影响计算机领域乃至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概念及工具,确立了人机交互领域的起点。1984年,以搭载图形界面的苹果麦金托什(Macintosh)计算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面世。商业化的成功大举激发了人机交互研究人员的信心,并让彼时陷入低谷的人工智能科学家看到了计算与可用性的整合所带来的实际落地成果。越来越多建立在不同计算平台上的人机交互研究为信息科技和消费电子产业创新与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人机交互领域开始走向成熟。

今天,人机交互的视线从早期狭义上如何设计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方式,如设计基于模型的菜单系统、基于直接操作的图形界面、基于设计空间理论的输入设备、基于行为与认知的控制面板等“微观HCI”(Micro-HCI)研究,扩展到当下的“宏观HCI”(Macro-HCI)层面:研究人与计算机在交互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方面因子的影响,由此需要而不限于计算机科学、人体工学、设计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符号学、工程学、数字传媒、传播学及哲学等各领域的关注与参与,越来越成为连接着人、技术和服务的实用性前沿学术领域(Shneiderman,2011),并进一步引领着更多样化的、智能化的计算形态的创新。也正是由于该领域逐步成熟与开放,当越来越多的技术因素,越来越多的人类因素被识别、建模和应用,计算机本身的角色与边界也在由此不断延伸,它是基础设施,也成为了信息媒介,也很难再用二元论的眼光去清楚辨别计算机各种角色之间的边界与区别,可能必须接受其作为一个大的整体所带来的复杂性。而推进人机交互这个领域发展的动力,则是透过和接纳越来越多不同的视角,带来对于现实和根本问题的批判与理解方式,以及方法论上的多样性,以计算为载体,不断刷新人对于计算机这个概念和世界本身的认识。 ERR5qICgTc0kcacwXOx0aMSsdPGh7wnRrOiF31vilVKM3DAoHjpwR0gITN9gZVS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