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与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

开课单位 人文学院

课程分组 人文课组

学分学时 2学分;课内32学时+课外64学时

特色教学 小班研讨

教师简介

孙明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1984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90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93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1995年成为北京大学首届文学博士后。1995年6月迄今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任教,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以及魏晋南北朝文学。

内容简介

绪论部分概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流变大势,依次介绍先秦诗歌、汉魏六朝诗歌、唐代诗歌、唐宋词、元明清诗词概况,简要介绍近体诗格律知识。从第三周开始进入重点讲授环节,第一部分是先秦两汉诗歌,以《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为主;第二部分是魏晋南北朝诗歌,以三曹诗歌、阮籍诗歌、陆机诗歌、陶渊明诗歌为主;第三部分是唐代诗歌,以李白诗歌、杜甫诗歌、王维诗歌、白居易诗歌、李商隐诗歌为主。两次课程讨论分别对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白居易《长恨歌》进行讨论。

评价维度

课程论文;课程讨论;课堂表现与课程阅读;出勤。

教材/参考资料

孙明君:《中国古典诗歌品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教学安排

第1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第2讲 《诗经》

第3讲 《楚辞》

第4讲 《孔雀东南飞》讨论

第5讲 《古诗十九首》

第6讲 三曹诗歌

第7讲 阮籍诗歌

第8讲 陆机诗歌

第9讲 陶渊明诗歌

第10讲 李白诗歌

第11讲 杜甫诗歌

第12讲 王维诗歌

第13讲 《长恨歌》讨论

第14讲 李商隐诗歌

第15讲 交流与展示

教师微访谈

【课程定向】

Q1:从课程大纲中看到,这门课程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与研究水平,请问在您看来,大学阶段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和中学时期所学习的古诗词赏析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喜欢古典诗歌。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开始背《静夜思》这样的诗作,在小学、中学阶段,大家也学过很多古典诗歌。上了大学后,很多学校都是上“大学语文”这门课,大家可能会觉得这门课只是高中语文的“升级版”,所以都没有兴趣。但清华的开课理念跟别的学校不一样,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特别重视文化素质课程,所以把“大学语文”拆分成了不同的课程和类别,比如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散文等。事实证明,这样一种开课方式是比较有效的。“大学语文”这门课听起来很空泛,但是把它换成古代小说、古代散文、古代戏剧之后,大家就觉得授课内容更深入了——中学时我们学得比较“浅”,到大学后就学得比较“深”了。

中学阶段的学习是程式化的,主要目的是应对高考,要依照教育部的教学大纲,按照一种条条框框学习,“不能越雷池一步”。就古诗词学习而言,基本上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特点这些固定内容。而到了大学,这些都要打破。相较于中学生,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成长和阅历,对于同样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够读懂一些自己曾经没有读懂的东西。大学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

还有一点是,有一些中学老师课讲得非常好,而方法大多是照本宣科;但是大学之后,老师就要讲出自己的研究。中学所学的东西是非常狭窄的,到了大学,我们就需要了解其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学术界的研究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等。

Q2:您这门课是对中文系之外的同学开设,那么相对于对中文系开设的类似课程,您在这门课上做了怎样的调整呢?

中国古代诗歌是大学中文系本科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中文系中最主要的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占比最大,但不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那样学的,而是通过时间段的划分,在一个时间段内同时讲述所有类型的文学。而且,在中文系我们会更多地强调专业性、学术性。

但这门课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把诗歌从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剥离出来了。只讲诗歌,不讲其他,不强调专业性,而是强调通识课带来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Q3:您的课能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您在课堂上会用哪些特别的授课方式或者材料?

我追求一种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但这种“身临其境”也是比较难的,我多年来都在尝试。不过现在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可以给大家放一段视频,放一段朗诵,也可以请同学们来吟诵。比如说《孔雀东南飞》,或许有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表演一段戏剧,我觉得也非常有意思。

Q4:从课程大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您开设的这门课程除了讲授之外还包括阅读、实践等,可以介绍一下实践环节是做什么吗?

这门课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首先就是要进行诗词鉴赏方面的实践,从审美的角度理解一首诗歌。

其次,我的这门课叫作“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与赏析”,所以也特别强调研究,我这几年来要求大家尝试着写一篇研究型的学术论文。跟鉴赏型的不一样,研究型的学术论文需要按照学术要求来训练学生,这对大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最后就是诗词的写作。要读懂中国古代诗词、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就要学习自己写诗词。我要求所有人在一个学期里至少写一首诗歌。这个要求能够落实也多亏了一位跟以往不一样的助教,他是我的博士生,曾是中山大学学生诗词社社长。我邀请他来做助教,要求同学们每个人都写诗词,让助教指导修改。我觉得把这一部分加到我的课里来,给大家作为课外的实践,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我发现有些同学写得真是挺好的。

Q5:您给出的参考书是您的作品《昨夜星辰》,您可以谈谈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和您选择它作为参考书目的原因吗?书名化用了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可以说说起这个名字的原因吗?

其实这本书的缘起是我在1995年来到清华以后,学校让开古代诗歌方面的课程。我选了大约300首诗,分为爱情、亲情、咏怀、山水、田园等主题,做了一些简单的注释,也加上了品评——包括引用古人的评语和一些我自己的评语。

一开始这本诗歌选是我自己复印出来发给大家作为讲义用的,后来出版社看到了,就出版了第一个版本。但我没有把它作为教材,否则学生看到了或许会觉得,既然有一个现成的东西,那为什么还要上这个课呢?所以我把它作为课程的参考书,要求大家至少要熟读这三百篇。但是上课的内容和这本书里的内容并不相同。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我特别喜欢这首诗。我对此的理解是,中国古典诗歌很美,就像我们在夜晚仰望星空看到的群星。因为它们都是古代的、过去的作品,所以我们称之为“昨夜”;但星辰又是永恒的,所以不论在“今夜”还是“明夜”,只要我们在仰望星空,都能够看到它们,都不会忘记它们。而且我说的是“夜晚”的星辰,白天大家都太忙了,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晚上空闲的时候可以回到古代诗歌中,读一读古代诗歌。

Q6:课程重点讲授《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三曹诗歌、陶渊明诗歌、李白诗歌、杜甫诗歌、王维诗歌、白居易诗歌等。像宋元明清时期的诗歌好像只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您选择重点内容的考虑因素是什么?

首先,对中国古代诗歌做一些筛选的原因是,在我们这门课的课时内,想要贯通地讲完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个人研究的重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对宋元明清的诗歌没有太多的研究,如果讲的话也只能照本宣科,没有多少意思。

事实上,中国的诗歌发展到李白、杜甫的时候基本上登峰造极了,从诗歌的角度来看,宋代的人都在学习杜甫的诗,却并没有展现出比唐人更高明的境界。

由于我个人研究的原因,我开设的课程是以诗歌为主的。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老师来开词、曲研究的课。但我们一直苦于教师数量少。

【通识探讨】

Q7:您认为对于选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门通识课对他们来说又有怎样的意义?

非常有意义。这不是因为我教古代文学就抬高古代文学,而是学习古代文学是提高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比如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在清华,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占了大多数,可能每天都在刻苦学习,但学诗不一样,诗歌是一种美育,诗就是一种美。大家在刻苦学习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些古典诗词,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审美的享受。

在学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古代的世界。我在中文系学习的时候就感到特别幸福,因为我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我所工作、生活的这个世界,而当我关上门读古代作品时,马上就会进到另一个世界。我觉得那个世界很好,那个世界非常精彩,有很多人,有很多事,我也会为他们感到高兴、为他们流泪。我跟那个世界没有关系,但是可以近距离地看那个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自己的人生也得到了丰富。

Q8:您是否对来选课的同学或者对他们学习后的收获有一些期待呢?

我希望选课的同学都不是为了混学分才来的。我希望他们是真心喜欢中国古典诗歌,对这门课有自己的期待,然后再来试听一两节看自己是否真正感兴趣,最后再决定到底上不上这门课。我希望他们能在我的课上读一两本诗人的全集,比如李白、杜甫、苏东坡等等,了解他们的时代、他们的为人和他们的诗歌。同时,通过训练和论文,我希望也能让大家了解中文系的同学是怎么完成他们的学术论文的。

Q9:可以给对您这门课感兴趣的同学推荐一些书籍或其他学习资源吗?

其实我每学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会告诉大家一些最基本的诗选,比如《诗经选》《楚辞选》《唐诗三百首》《古诗源》、钱锺书《宋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唐宋诗选》,等等。在阅读《昨夜星辰》这本参考书的基础上,我希望大家可以去自主阅读这些选本,因为它们都选取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精华。

通过这门课,我希望同学们在理论上也能有所提高,所以我会给大家推荐一些思想史、如何治学等方面的书,比如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这本书是很好的中国古代美学入门;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他是钱穆先生的学生,这本书记录了他有关如何研究历史的一些简单的想法,一开始传到大陆来的时候,学文科的同学都是手抄这本书进行阅读的;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里面有教人如何学习写诗等。 HoqlngEYTK8mnVzEDyPCCCYuVHZ7R29dtjYybstqhrbVOAs0NT1XXqP5bjZaZ9e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