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引导你步入真实的教育世界,

开启教育思想的旅程,领悟人生成长的秘密。

开课单位 教育研究院

课程分组 人文课组

学分学时 2学分;课内32学时+课外64学时

特色教学 小班研讨;参观清华附小、清华附中

教师简介

石中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兼任北京明远教育书院理事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指委副主任、教育部教育学本科教指委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文化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哲学、教育改革、价值观教育等,著有《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责任与追求》《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等专著,主编《教育哲学》(马工程)及《公共教育学》等教材。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主要教育思想。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哲学学科基础和教育实践问题的哲学研究两大部分。学科基础部分包括教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哲学的对象与方法、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等。教育实践问题的哲学研究部分主要从哲学人性论、认识论、价值论、伦理学、社会哲学等角度来分析研究教育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价值问题、课程与教学问题、教育伦理问题、美育问题以及教育中的自由与秩序、个人与社会等问题,帮助学生获得一种对于教育实践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刻的洞察力。

评价维度

小组报告;小论文;出勤;课堂表现。

教材/参考资料

《教育哲学》编写组:《教育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王国轩译注:《大学·中庸》,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

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美]Howard A. Ozmon,[美]Samuel M. Craver:《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七版)》,石中英、邓敏娜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教学安排

第1讲 绪论

第2讲 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一)

第3讲 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二)

第4讲 教育的本质(一)

第5讲 教育的本质(二)

第6讲 人性论与教育(一)

第7讲 人性论与教育(二)

第8讲 认识论与教育(一)

第9讲 认识论与教育(二)

第10讲 价值论与教育

第11讲 伦理学与教育(一)

第12讲 伦理学与教育(二)

第13讲 美学与教育(一)

第14讲 美学与教育(二)

第15讲 社会哲学与教育

教师微访谈

【课程定向】

Q1:本课程名为“教育哲学”,可以请您简要谈谈教育与哲学的关系吗?

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来看待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哲学与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一些哲学家如杜威等人认为,哲学的活动是源于教育的需要和压力。教育是一种古老的人类实践活动,旨在向青少年一代传递知识、道德、正义等对于人类的集体生存来说不可缺少的价值。在传授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智者就会去思考一些无法回避的教学问题,如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仁,什么是天道等,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促进了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也是以教育为生的,他们的哲学论述中也包含了大量有关教育的论述,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都有许多的教育论述,他们的这些教育论述与他们的哲学论述浑然一体,构成人类最早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后来教育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从现实来看,教育是一种大家都熟悉的社会实践活动,与青少年培养有关,但在当代社会教育已经超越了青少年的培养,成为面向人人的公共事业。教育实践要想顺利地展开,就不能不思考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道德、如何开展道德教育,什么是真理、如何引导学生去追求真理,以及什么是价值观、如何开展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中,有些是形而下的问题,涉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资源条件等,需要从课程论、教学论以及心理学、经济学等方面来研究。但也有一类问题是比较理论化的,属于形而上的问题,像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好教育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课堂中如何看待不同类型知识的竞争,等等,需要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伦理学和社会哲学等角度来加以分析研究,一言以蔽之,需要进行哲学的研究。

在此意义上,教育哲学学科的存在,绝非为了教育哲学家自身,而是为了教育的改进,为了能够通过教育更好地完成个体成长、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和人类和平的使命。

Q2:可以与我们谈谈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吗?

清华大学开设这门课的初衷有三个方面。

一是延续过去的课程传统。民国时期清华大学设有教育学专业,开设教育哲学课程,一些有名望的教授如邱春、瞿菊农等都先后讲授过该课程,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所以,我今天在清华重开此课,算是接续传统。

二是助力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教育哲学的很多主题,如教育的本质、教育与人性的关系、知识类型与课程、价值观冲突与教育、美与美育等等,与学生自身的成长有密切关系。他们学习这门课程,获得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还能够促进他们在人性、知识、道德、价值、审美、正义等领域的思考、反思和超越。

三是服务同学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选这门课的同学大多对自身成长或教育非常关心,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来可能会从事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这门课可以提升他们的教育素养,帮助他们形成哲学思考教育的态度、习惯和能力。

Q3:您在课程大纲中提到,这门课将指导同学们从哲学的角度对一些热点、难点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批判和反思。可以举例说说有哪些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吗?

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很多。热点问题像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该怎么分配才公平,难点问题像中国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五唯”问题。

认识这些问题,可以从很多的角度进行,教育哲学则有自己的角度。比如,如何分配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才公平,这就涉及公平观的问题。对于同一种高考选拔政策,可能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公平观,有不同的公平与否的评价。教育哲学则致力于引导同学们去认识不同的社会群体所持的不同的公平观及其对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政策偏好,从而明白公平问题的复杂性和构建公平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复杂性,防止片面地、抽象地、静态地认识教育公平问题。

又比如,“五唯”问题作为教育领域的“顽瘴痼疾”,如何认识,如何解决,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共同的根源在于各种各样的教育评价都偏离了教育的本体,被其他的一些社会因素所左右,如功利主义、绩效主义等。要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科评价、学校评价等各种评价中,回到教育的本体,思考评价本身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学生、教师、学科、学校等内在性质和目的的要求。

我特别想告诉同学们,教育哲学不是玄学,而是智慧之学,是对教育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的哲学反思与讨论,旨在寻找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教学设计】

Q4:对于即将学习这门课的同学,您认为他们可能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呢?他们有什么需要提前学习或准备的地方吗?

挑战会有的,可能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经验缺乏;另一方面是哲学基础薄弱。

教育经验不同于学习经验,虽然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可以积累一部分教育经验。中学时代学的哲学基础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需要进一步努力。我上课时会考虑到同学们的教育经验缺乏和哲学基础薄弱的问题,会提供一些教育案例,也会以合适的难度来介绍相关的哲学理论。如果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能够自主地去多了解一些教育的相关主题,做些哲学的补充阅读,那是最好不过的。

Q5:这门课程的开展形式十分多样,除了课堂授课、小组合作,还有小班讨论的形式,可以说说设计小班讨论课的初衷吗?这对同学们理解教育哲学有什么帮助吗?

康德曾经说过,哲学的教学不是教哲学的知识,而是教人哲学的思考。我的教育哲学课教学也是本着这个理念,教育哲学的教学不是教教育哲学的知识,而是教学生哲学地思考教育。哲学思考是一种过程,一种活动,因此,教育哲学的课堂是以教育为题材,进行哲学的讨论。这就是设计小班讨论课的初衷。

我们会对同学们进行分组,提出小组学习的主题或任务,先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然后再面向全班进行汇报交流。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小组讨论有助于促进同学们的深度学习,当然也能够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思想品质。

Q6:在课程大纲里我们看到,这门课的教学团队十分强大,除了您和助教,还邀请了两位来自附中附小的老师,可以说说邀请他们参与课程讨论的原因吗?

这是这门课的一个创新之处,目的在于邀请一线的校长教师进课堂,和同学们来交流他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和学校治理中的哲学思考。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面对面与一线老师接触,了解我国中小学校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对于激活同学们的教育哲学思考特别有意义。

教育哲学是教育智慧之学,许多优秀的校长和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考。把他们请到课堂里来,或者带领同学们到学校里去,聆听他们的教育哲学思考,能够帮助同学们具体地理解教育哲学之于教育实践的价值以及教育哲学的实践源泉,增强他们学习教育哲学课程的兴趣和动力。我自己也很享受这种新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通识探讨】

Q7:您认为作为一门通识课,学习教育哲学能够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样的收获呢?

教育是一种普遍的事业,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的关系当中。做学生时,他要接受教育;将来做父母,就会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那对教育的正确理解就更不可缺少。这些年,到中小学做老师的清华毕业生不断增多。

教育哲学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和深刻地认识教育活动,把握教育规律,形成理性思考教育的自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将来可以防止被各种教育的主张、口号或舆论所左右。

对于清华的同学来说,虽然身在教育的环境之中,但是恐怕很少有同学能够对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以及自己与这个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理性的思考。教育哲学的学习,可以引导他们进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精微又广大、既普通又神圣的教育世界。

Q8:清华通识荣誉课程强调“高挑战度”,在您看来,同学们学习教育哲学的最大挑战在哪儿?大家应当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从而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说,同学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哲学基础薄弱;二是教育经验不足;三是时间投入不够。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会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给同学们阅读,同时带领他们走进中小学校进行实地的参与式观察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督促他们做好课前阅读工作,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地提供一些典型案例,作为同学们哲学反思的材料。总之,我希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同学们懂得,教育不仅是一种工具—目的行为,而且也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对教育的哲学思考是把握教育本质和规律的一个基本路径。 73kH6KgGBos7e9jHUkijrTC66tWED5sUvjp2/F+zOQ4c5pE9m6qa+Oo9gCS5o2e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