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起源于工业化时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9世纪后期,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标志着环境管理的开始。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发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公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被视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里程碑。20世纪70年代,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加深,与环境规划相关的新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始出现和应用,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影响评价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规划的理念与技术不断发展。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规划的核心理念。进入21世纪,随着对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的深入认识,环境规划与管理更加注重整体的可持续性、适应性与协调性。环境管理功能不断增强,新技术与新机制广泛应用,环境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许多新型环境规划开始应用,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等,绿色循环发展成为新趋势。
事实上,人工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与上述发展情况几乎是同步的,并且规划和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层出不穷,具有明显的注重整体生态与循环性的时代特征,表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日益密切。此外,上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历史脉络,让我们完全可以乐观地看待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1.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行业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诸多行业,核心行业直接参与规划与管理工作,其他行业在服务咨询、技术支撑、项目建设、管理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相互协同,共同推动环境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决定了环境规划与管理行业的整体水平。
环境监测与评价行业是环境规划与管理行业的核心行业,是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的主导力量。该行业直接参与环境的规划编制、环境管理和专业设计等工作。运用监测与分析技术手段开展系统的环境资源调查与环境基础研究。评估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与生态优先顺序,同时也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实施环境监测与预警。在规划阶段,对存在环境问题的区域和行业提出治理方案,为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景观设计与园林行业在规划建设各类公共空间与市政绿地时,根据区域特色采用生态设计理念,选择适宜的植物配置,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植被,打造绿色基础设施,为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空间载体。同时,对已建成绿地实施全生命周期的专业管理,维护环境景观质量。
资源环境管理行业研究资源利用情况和新能源应用,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和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并在环境管理中采取措施加强对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负荷。同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建筑与工程行业是环境规划方案落地的重要实现力量,负责各类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道路桥梁建设、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等。
其他行业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环保设备制造、再生资源回收、电子与智能产业、服务业、培训与教育……为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支持与保障。
2.环境规划与管理行业的技术与理论支撑
随着相关理论与技术的进步,环境规划与管理行业在理论与技术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新理念指导工作方向,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新技术提供技术支持,专业技能更加系统和跨学科,管理机制日趋完善……这些进步为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手段和决策保障,显著提高了其科学性、前瞻性与系统性,以适应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全球性特征。
在理论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理念不断涌现,理论视野更加宽广与前瞻,为工作提供了指导。在方法论层面,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采用多学科综合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提高了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技术层面,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精度。在专业能力层面,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需要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在管理层面,运用先进的环境规划理念与工作方法,建立创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