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总结一下过去,人类追求的根本愿望就三个——永恒、全知全能、无限快乐,其他都是中间产物。过去的人生已经写在历史课本里,无法改变,把视野转向未来或许更有意义。我们未来追求什么呢?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追求呢?我们未来还要面临什么挑战呢?这三个问题便是本书的主线议题。

这个时代最可悲的事情是什么?你很勤奋努力,但永远踩不到风口;你聪明,但永远不在潮流中。所谓一步错,步步错,最终满盘皆输。时代变化越来越快,每个人都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以便有所准备。而大部分的人却只能活在当下,无法预知未来。

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前沿资讯等来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新事物、新变化、新形势等,以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参考。

下面这段话,估计大家都听说过:“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缺陷。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会由于实力不足而亏掉。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当一个人的认知不足以驾驭他所拥有的财富时,这个社会就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他。”这一段话,也可以用来引出我写这本书的意义。

有些人面临中年失业时,突然发现自己离开已有的岗位,什么也不会了,很难或压根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整个人因此陷入迷茫、失落的情绪中。即使找到新工作,原有的工作经验也几乎用不上,从而不得不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重新学习、重新打磨。这时很多人也许会发出感叹:这是社会发展太快,不能怪个人。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年轻时,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单位,总要学习。但是,由于现在社会更新速度太快,我们所学的知识很快变得无用,我们所掌握的经验也正在失灵,这让我们焦虑和迷茫。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真正出现大变革,也就是最近100年的事情。如果按照20年一代人计算,也仅仅5代人而已,但是这5代人的差异却非常大。比如,1960年前出生的人,许多人都不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而现在10岁的小孩都能熟练地操作它们。这些老年人的生活理念和学习方法,已经严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既然如此,老年人希望新生代照搬自己过去的生活理念和工作方式,还是否合适?

我们今天讨论的人类命运话题,意义就在于指导下一代人可以更好地生活。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父辈在30年前,哪怕十几年前,就能正确地认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他们就会把这些变化和规律告诉我们,让我们提前在大城市买合适的房子,不至于像现在的很多80后、90后一样,工作、生活在大城市,却迟迟没有能力买房置业。同一代人,买房早的人相对轻松,买房晚的人负重前行。

可见,人们对社会运作规律的认识,仍然是极其浅的,根本构不成科学的体系,以致没有丝毫的预见性。而学校也没有类似的课程可以参考,对于未来,大多数人是两眼一抹黑,走一步算一步。

西方社会谈论一代人往往以二三十年为单位,我们往往以10年为单位,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这几十年出生的中国人都是坐上时代快车的一群人,自出生后便被时代推着往前走,走得太快以致忽略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忘了审视自己和未来。我们人生的下一个10年、20年、30年将迎来什么?我们又将如何布局?

未来30年,社会活动的主力明显是现在的新生代。因此,有关新生代命运的话题,我觉得非常值得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现在社会发展太快,既往的经验正在慢慢失效。讨论未来,对新生代的人生决策更有帮助,因为未来一定会到来,随之而来的紧迫性和不确定性都要去面对。而对未来有准备和无准备,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将来,新生代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自我“升级”,就像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软件系统,要通过升级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一样,新生代如果不升级自己的认知、修养和境界,就会被社会淘汰。

第二个问题就是他们生活的时代威胁很难消除。比如,冷兵器时代,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强大,他能对付的也不过几个、几十个人;而现在,一个人借助一种武器,可以对付千人,厉害一点的可能会对付上万人。更可怕的是,在未来,一种病毒甚至可能摧毁整个国家或者全人类。到那时,个人的毁灭力会以指数级增长。

那时的人们,虽然走进了高级文明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却可能让人类时刻面临灭顶之灾的威胁。人们根本意识不到文明的发展会带来的种种隐患,也很少思考发展成这样的根本原因,同样也没有人能对这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或许就是人类发展的悖论。

既然意识到了认清未来的重要性,明白了未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那么我们就应该重点研究或讨论接下来10年、30年或50年即将要发生的变革。这对新生代而言,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关于科学的创新和进步,如这几年大热的话题——人工智能(AI)。在《未来简史》《必然》这两本书中作者做了详细介绍,但其实每个人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与未来展望都不一样,不过有一点可能是共识,即几十年后或许我们会面临是继续生活在地球上还是移居其他星球的选择。

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奇点临近》一书中把人工智能技术分为三个阶段: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其中弱人工智能,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汽车导航等。很多科学家认为,相当于人类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大约会在2030年甚至更早出现。技术奇点,在我们有生之年就可能降临。随后是强人工智能,智能水平与人类旗鼓相当。再下一步就是远超人类的超人工智能。

而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与人类齐平后,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会进入超人工智能阶段(甚至诞生硅基生命),然后迅速与人类拉开几十个智慧层次。所谓智慧层次,我们人类只比猴子高一个层次,猴子比猪、狗高一个层次。想象一下,在一瞬间人工智能比我们人类高几十个智能层次,那时,人类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人们对于强人工智能的态度分为两派,超过一半的人,包括库兹韦尔在内都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人类将从此进入永生和掌控整个宇宙的时代。而其他人,包括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和霍金在内的人都抱有悲观的态度。在一个高收入的老龄国家,人工智能可能会消灭很多职业的社会,我们会不会在时代的发展中被淘汰,一如当年的下岗潮?

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都是一种猜测和推断,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好坏的考量,我们需要一个基础理论作为终极标尺。超人工智能一定会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我们将面临一个根本无法处理的天敌,它要对付人类比我们踩死蚂蚁还要简单。

再讨论一下未来生物技术危机。今天世界上很多的实验室都在做细胞基因工程研究,人工改造合成各种细菌和病毒。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与地球上现存的病毒和细菌接触了上百万年,所以对它们的防御始终有效,即使再恶劣的瘟疫暴发也不可能杀死所有人。我们知道,当年欧洲人登上南美洲大陆,当地印第安人90%以上遭到灭绝,最主要的原因是欧洲人携带了美洲不存在的细菌和病毒——天花、鼠疫和霍乱等,印第安人没有针对这些细菌的免疫反应屏障。

假如实验室或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制出了某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细菌,而它又正好是一种致病菌,万一在人群中传播,整个人类的免疫系统都对其无效,那它将带来怎样可怕的后果?灭绝性瘟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突然暴发,这也是今天生物学界相当紧张的一件事情。

我们提到的这些问题,都不过是最尖锐、刺眼的问题的冰山一角。而且系统性危机的积累过程是非常温和的,直观感觉是我们人类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但就像温水煮青蛙,以我们人类目前的智慧,还觉察不到地球甚至宇宙这口锅的温度在慢慢升高。而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人类又该往哪里“跳”?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极可能更快速地扩大贫富差距。率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会打败未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一些人将成为同代人永远无法超越的财富精英和科技巨擘。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永远被这个时代抛弃。

超人工智能出现时,相信也是人类永生的开始。显而易见,到那时人类社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或许不会有任何经济制度,钱对于人没有了意义,因为物资可以按需领取;政治制度一开始可能还在延续,但是很快就会消亡,国界是肯定要打破的;宗教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伦理、长辈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最后再说能源。未来的能源成本,在技术突破后,将变得无比低廉,甚至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可控核聚变实现后,汽车10年或20年只需添加一次燃料,能源会用之不竭。工业高耗能企业再也不惧成本的压力,从而会创造出巨额财富,谁掌握了这些财富,谁就能有充分的话语权。

虽然我们没法说明未来的文明社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未来,为未来做更多的准备。另外一个角度,现在的新生代,未来大概率是要生活在一个没有国界的社会里的,是要面对全球的,他们中的一些人注定是要服务全球的。所以,我们探讨未来几十年的人类话题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方向上,更有意义。要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未来可能要服务全球、服务全人类。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他们打开格局,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木木三
2023年11月1日于北京 QlsyudkF/b92ZSSjqC5m4trlu8PeC5pTpYZNFR9Ba7tZcenfZYM9ZXBbpNr08B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