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孙建国

拜读了陆建农老师的回忆录——《那年那人那事》,感慨甚多!我与作者同事多年,对他的了解颇深。所以,我是许多盼望他能把回忆录及早问世的人之一!

忆想当初,他分配到培红中学的时候,就进入我们七二届年级,和我们一起工作,教书育人,学习生活。大家感觉,他看上去是一个才二十多岁的青年,衣着朴素,待人和气,但工作起来却又一丝不苟,认真执着。后来,我虽然去了教育局工作,但是我们还在同一个区同一条战线上,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接触与联系。所以,对他的为人,对他的学识,对他的才能,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只要你也读了他撰写的《那年那人那事》的,我就能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他写得确实好,真是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真的像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悄悄而过!似乎只是一瞬间,我所熟悉的作者如今也已80岁的高龄了!可是他还在两次大病的手术后,不享清福,不甘寂寞,竟然欣然提笔,回忆往日,记录那些忘不了的岁月,那些铭刻在心的人和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坚持着写就了《那年那人那事》的传记式回忆录,忠实记载了作者经历过的坎坷岁月和韶华时光,总结了人生道路上所获得的宝贵感悟!据我所见所闻所知,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与我们促膝谈心那样,如诉家常,把一段段的经历,一件件的事情,一个个的人物,写得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感人!因而,让我们也能从中获得启发,感知人生路上,该怎样做人,怎样活着,活得真、善与美!

《那年那人那事》是作者传记式的回忆录,有其个人独特的个性与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作者所经历的年代,生活在一起的亲人,共事过的同事,还有他所热爱着的学生,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许许多多丰富多彩与感人肺腑的故事!读后,犹如身临其境,留下难忘的记忆,引发思考!在思考中,读者更会从各自的感受或兴趣爱好出发,甚至在回味中生发出读了还想再读的欲望,爱不释手!

我们在《那年那人那事》里,看得出作者的童年贫而有乐,苦而有甜,十分美好!在作者的笔下,家乡姚桥是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江南鱼米之乡!那里有自己敬爱的严父慈母,有左邻右舍勤劳纯朴的父老乡亲,有被河流与农田包围着,连上课都能听到鸟叫蛙鸣的蓝天下的快乐学校!作者上小学的时候,正是新中国成立与上海解放后的初期,“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老百姓解放后的欢天喜地,与学校教育的朝气蓬勃,生动活泼,对于作者孩提时代的知书识礼,启蒙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家乡的美不只是一年四季的景色美。在作者的笔下,还把亲人的美,父老乡亲的美,用三言两语,三笔两笔的描述就简洁生动地写出了人们外貌的纯朴,性格的憨直与人品的敦厚。

在作者眼里,妈妈是“最美的”:“娇小玲珑”,“心灵美,形体美,两者兼具”,“贤良美丽”,“绝对的名副其实”!

书中,在作者眼里另一个“美如西施”的就是表妹芸!一起上小学时手牵着手的就是“美丽又可爱”的芸;15岁时,芸“越发地长得漂亮了!”“典型的瓜子脸,柳眉杏眼,高鼻梁,樱桃嘴,”“头上梳着两根细细长长的小辫子,微显丰满的身躯,凹凸有致”,“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这个与作者青梅竹马的芸表妹,后来与作者怎样成了钟爱一生,患难与共的夫妻,其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恭请读者朋友可把《那年那人那事》好好一读!作者写此回忆录,最主要的宗旨就是要献给他的表妹,妻子,同志与战友——芸!

所以,在这里,我没有必要去重复介绍作者写过的反映他们纯洁纯真,至死不渝,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因为,有关作者与芸表妹的所有的这些爱情故事,我相信读者都会愿花肯花时间去阅读,去欣赏,去理解与消化的。

因此,在这里,我只想说,我由衷赞美作者与芸的美丽美好爱情!他们的爱,在这个世界上是独特的,有着独放异彩的灿烂!

在《那年那人那事》中,作者与芸是从曾祖以来一脉相传的第四代。在茫茫人海中,他们是与众不同地来到人间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姻缘似乎真的千年修得,前世注定的。塘东村,陆家宅,那么多与作者,与芸差不多年龄的男孩与女孩,用三叔的话说就是:“奇怪就奇怪在芸就喜欢与炎在一起!”幼小时,他们曾经“同睡一床”,同吃一母的奶;读书了,手拉着手一起上学:放学了,一起做功课,一起放羊割草;芸喜欢画了猫妹,再画猫哥,还非要炎夸她几句;炎摘了马兰花儿喜欢给芸插在头发上;过年时爆米花,爆米花机要响了,两人互相捂着对方的耳朵,彼此安慰着对方“妹,别怕!”“哥,你也别怕,我给你捂着耳朵呢!”……在此,我们看到了什么叫“青梅竹马”,什么叫“两小无猜”。这是他们两人美丽美好爱情自然的,天然而成的基础!是许多许多的人们所不具备的。所以,也难怪在中学年代的校园恋时,作者曾被考进艺校的一位女生热烈地追求,也难以撼动他挚爱芸的一往情深,一片痴心!

爱情的值得赞美与歌颂,是在爱情的坚贞不渝!坚贞的爱,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顺利,还是困难,无论疾病,还是死亡,都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风吹吹不掉,雨打打不倒!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有的人爱的味道变了,无风无雨的,他们也改换门户去了!可是,作者与芸做到了,至死不渝!

人们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是,他们不是!书中写着:作者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学校工宣队掌权的个别领导曾经借故泄私愤,图报复,把他打成“五一六分子”,实行政治迫害。这对一个人的政治生命来说,犹如灭顶之灾。那时,他们才新婚不久,芸表妹也还在某科研单位当工宣队员,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慧眼识人的芸坚定而又明确地对炎说:“从小至今最了解你的人是我!说你是五一六分子,只有鬼才相信!”而我,也有幸见证了他们面对政治磨难所显示出来的坚如磐石般的爱情!在那样的岁月里,他们还生下了美丽而又聪颖的宝贝女儿!

1981年10月,作者曾经因患结肠肿瘤,做了右半结肠切除的手术。那时医学科学技术还较落后,还处在一个“谈癌色变”的年代。不管谁一旦患上如此大病,都如遇“五雷轰顶”似的可怕。但在他们患难的时期,作者却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好人,有救死扶伤的医生与护士,有无私关怀的学校领导与教师,更是有朝夕相处,体贴入微关爱他的妻子芸和亲人们。作者患病最困难的时刻,是由于化疗,白血球跌至1800,什么东西也不能吃,一吃就呕吐,肝功能异常,人骨瘦如柴,走路一步三喘。他洗脚弯不下腰,只能站着由芸帮忙着洗;上医院看病,没有交通工具,由芸搀扶着一步一步慢慢悠悠走向医院,一边走,一边说着话,就像当年沿着黄浦江边谈恋爱时那样。他们对待病魔的乐观与浪漫的态度,也是人世所少见的!……作者说“那爱情就是一贴治疗大病的仙丹灵药,芸就是能妙手回春的最好医生!”就这样,这神奇的爱情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度过了又一段艰难而又漫长的岁月!

作者还在《那年那人那事》中告诉那些患了大病的人们,其实“绝症不绝”,关键是在于你患了癌症以后应如何正确对待,并以怎样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死。你可以到书里去找一找,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对你有什么启发?

1995年,作者的妻子芸不幸罹患了尿毒症(肾功能衰竭)。这时,是作者人生中无论于家庭,于事业都处在最为艰难困苦的至暗时期。

从工作说,此时的作者刚去明德中学任职。由于我区教育局学校布局的调整,明德中学出现了“一校六址”,出现了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出现了校址多,教师多,学生多的情况,使学校管理增加了许多困难。同样的是,你从回忆录中可以看到,他们学校党政是怎样“凝聚人心,负重奋进”的,作者是怎样被评为“南市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事业”的“好校长”的?读后,你不但会被感动,还会为之惊叹,产生敬佩之情!

从家庭说,当时与作者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岳父母(即姑父姑妈)都已七八十岁的高龄,并患有各种基础疾病。他们的生活自理已经产生许多困难。至于芸的尿毒症,据回忆录所写,是芸长期慢性肾炎,逐步发展,不断加重的结果。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积劳成疾所致。所以作者还不忘在书中警示读者:要引以为戒,在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珍惜生命!

作者在陪伴芸血液透析,肾脏移植,康复治疗的日日夜夜里,晨起四五点,晚睡医院里,天天买汰烧,刻刻无空闲。上班在学校,下班去医院,家校加医院,三点成一线。来去“老坦克”,骑行十余里,寒冬冒热气,酷暑汗如雨,若遇暴风雨,湿似落汤鸡。妻子芸瞧见,心痛似刀剜,作者为安慰,时时有笑脸,送水又送药,话语轻声说,句句含蜜意。病友声声夸,世上好夫妻!

然而,最令人扼腕痛惜的是,芸表妹由于肾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毒性反应,引发低蛋白腹水,肺功能衰竭,最后的时刻,芸表妹一字一顿地对作者说:“哥,我不行了,你听我的,请她……接着我爱你!”作者与妻子芸的如此深爱,实为罕见,可谓惊世绝唱!

在《那年那人那事》里,作者告诉我们,他和他的芸表妹的爱情长达30年。根据作者的叙述,这种独特而又美丽美好的爱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与芸幼小时是懵懂天真之情,年少时是纯洁的手足之情,年轻时是鱼水相依之情,恋爱时是狂热相思之情,结婚后是愿望成真的理想之情,中年时是互相欣赏的温馨之情,病危时刻是生离死别,不容割舍之情……他们的爱走出了这样的一条同呼吸,共命运的轨迹,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在油盐酱醋柴米茶中,充填在那仅有6平米的温馨小楼与改善后的教师公寓里,具有如此高尚品质的灵魂纯情之爱,犹如芳香扑鼻的玫瑰,实在弥足珍贵!

说了作者所写的爱情,再来说说他的事业。这在《那年那人那事》里,也是一条主线,也是作者花大力气所写的重墨浓彩之笔。

作者从事教育工作36年,退休续聘的也有 10年,共46年。其中有20年在校长的岗位上,有 13年在从事教育科研的工作。他差不多将他的大半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边工作,一边研究,仔细分析,认真总结,形成了他自己的教育理念,有许多独特而又新鲜的见解,在我看来,十分宝贵。

在《那年那人那事》的回忆录里,作者对自己所经历的学校工作与业绩,所参与领导,组织与研究的国家级,市区级重点课题及其研究成果,都有详略得当的叙述与表达。大家可以循着目录前往一看。我要在此特别一提的是,从作者对于他所从事的学校管理与教育科研的工作中,我们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了作者的为人,作者的善良,作者的人情味,作者的自由观,平等观,正义感,作者的专业学识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所有的这一切,都充分地体现在他对教育的忠诚,对教师的贴心,对学生的热爱中!

谁都不会想到作者刚到学校工作,当有不少人反对“皮大王”参加校运会时,他会站出来为“皮大王”们仗义执言,说“这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让‘皮大王’们参加,有利转变他们的思想,还能让他们发挥体育特长,为集体争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的是作者多么热爱学生,时时想到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教书育人!

当校运会上,某学生违反纪律,学校工宣队某领导说“XXX破坏校运会是现行反革命行为”时,作者却在“调查报告”中敢写与工宣队某领导不同的意见:“XXX是调皮,不守纪律,不听劝告,但不是现行反革命行为”!你看,作者的正义感立见,他是多么地实事求是,事实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当被工宣队某领导打击报复,对他实行政治迫害时,有老师对他说:“工宣队要我写你的大字报,可是我写不出,也不知写什么”时,作者说:“人家怎么写,你也怎么写!你不写,说不定工宣队也会来搞你,说你立场不稳,分不清是非!对于我,多一张,少一张大字报,已经无所谓了!你们别管我!”可见作者不但坚定自信,而且在危难之时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他人!

甚至,作者就在那被工宣队打成“五一六分子”,加以政治迫害时,竟还敢用正直刚毅的态度与工宣队某领导据理力辩,说:“我刚从部队接受再教育后分配到学校,在部队每年都是五好战士,还被评为陆军27军81师学习毛选积极分子,又在部队转正为中共正式党员!我哪里会是反革命的‘五一六分子’呢?”“再说,我们都是工人贫下中农出身,是一家人。我们应当团结起来办好学校啊!”他坚信自己是爱党爱国的人民教师,是一名党员!所以,他绝不向执行错误政策的权势者屈服低头!

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后,作者作为纯属反对“四人帮”而得到彻底平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在文建中学被民主推选为校级领导的后备干部,然后就被南市区政府任命为文建中学副校长。当时,他才38岁。在宣读任命书的那天,他面对全体教职员工,坦诚地说:“今天的我,还是昨天的那个我。职务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我有什么能耐,相反地意味着责任的重大,意味着需要努力学习与提高!”这反映了他贵有自知之明,以及理智与清醒!

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工作的单位常常会有调动。然而,每到一个单位,他总是觉得办好学校要走群众路线。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办好学校的一份力量。

于是,他对大家说:“我是来与大家交朋友的!我将和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来把学校办好!”

于是,他只要走进校园,看到保安,就会亲切地叫声“师傅”,看到清洁工,就会和气地叫声“阿姨”,放下架子,尊敬员工,平等待人,还会鼓励他们说:“学校的安全,学校的清洁,都有你们的一份功劳!”

还有,作者趁每天用餐之机,对食堂工作人员常说的话是:“办好食堂,是为了让教师,让学生身体好!教师,学生身体好了,就能有利于教师教好书,学生读好书!所以,一所好学校,就一定要办个好食堂!”据我所知,全国的校长中,呼吁要办好食堂的有之,但能像作者这样说这样做的可能不多!我真心希望,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幼儿园,都能把每一个食堂办好,让孩子们不会长成“豆芽菜”,也不会吃成“小胖墩”,吃得健健康康的继而能读好书,成为栋梁之材!

为了解决学校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作者到哪里,就同哪里的党政工一起,召开教代会,讨论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定编定员定岗位,制定工作职责,考核指标与奖惩的制度,使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优异者多奖,调动了教职员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与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贯彻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执行中体现人性化与充满人情味。在作者所在的学校,对于患有大病者,不计病假,不扣病假工资。如果由于患病又造成生活困难的,还可由工会给予适当的补助。那时候,上级管理部门对于违反计划生育者的处罚很重。党员违反了,要受党纪处分。单位还不能评为“文明单位”。作者单位曾经有两位女教师意外怀孕。他们在明处作了象征性的扣除少量年终奖金后,在暗处,作者还与其他领导一起前往家中访问,通过补助予以弥补。让职工感受到了人性化的关爱与富有人情味的温暖。

作者深爱着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一日他下班,在校门口有个孩子挡住了他的自行车,要向他借钱买碗面条当晚餐。于是,他就陪伴孩子一起去吃晚餐。闲聊中,作者知道了孩子的身世,知道了孩子已经成了学习困难学生。于是,那一夜作者就彻夜难眠!作者在《那年那人那事》中说:“一些孩子的家长离异了,为了寻找他们自己的幸福,去重组家庭,有的也不一定找到什么幸福,而且还把他们孩子的幸福都丢掉了!孩子的一日三餐也得不到温饱了,学习跟不上了,行为规范也变差了……”作者苦苦思考的是:“我们学校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帮帮孩子与救救孩子啊?我们为孩子未来的幸福奠基该做些什么呢?”

就这样,作者所在的学校全体党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习困难学生交朋友的活动开展起来了!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持久深入地开展,校园充满了尊师爱生的温馨与真情!

在《那年那人那事》里,作者写到关于他做人方面的小故事很多,很多。而且,每一个小故事都有它的感人之处。我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想,只要你能读到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读得仔仔细细并加以尽情品味。

我读《那年那人那事》,除了读书读人之外,更是想读懂作者的思想,读懂他的境界,读懂他的教育理念,读懂他的灵魂。只有读懂了这些,我才能知道他站在我面前有多高多远,我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还要怎么去学。

我完全赞同作者关于“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没有先进的教育实践”的论断。

让我吃惊的是,作者把他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所研究,所领悟,所总结的教育理念,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其中有“我的教育观”,“我的教育本质观”,“我的校长观”,“我的管理观”,“我的教育方针观与满意性目标观”,“我的教师观”,“我的学生观”,“我的家长观”,“我的学生学业观”,以及“我的学生成长观”等十个方面。作者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地写在他的“自序”里。所有的这些观念,我相信,一定会引起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以及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兴趣,甚至会引发积极地思索与参与热烈讨论。

作者的教育理念,有许多是我们教育界的同行共同的认识,有的是作者独特而又新鲜的观点,还有的是作者在当前形势下与时俱进地提出的新观点新看法。在《那年那人那事》里,作者对于“教育的产业化”,对于“惩戒教育”,对于“得语文者得高考”,“得语文者得天下”,对于当前教育的考试现状,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现状,对于教育的倾斜于理智的科学,忽视引导学生向善的人文科学等等是有异议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能够活跃教育的学术氛围,有利于促进与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那年那人那事》是一本既记录爱情,又记录事业的凡人回忆录。但我要说的是爱情与事业只是本书的两条主线,在此主线下,串联起来所涉及的年代跨度长,看点多,叙述的故事生动感人,描述的人物形象更是易为大众喜闻乐见!尤其是作者本人,虽然他觉得自己平凡得很,但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有着多重社会“好角色”的凡人:好儿子,好学生,好女婿,好丈夫,好爸爸,好同事,好朋友,好教师,好校长,好科研员,好党员……所有这些“好”,有一些是有证书与奖状可以证明的,有一些是我根据民意与个人意见给他赋予的,请相信那是经得起调查与考证的!我之所以这样说,请读者看一看这本回忆录也可以感受到的!作者完全是在用亲切的,朴实无华的语言,和读者朋友促膝谈心。这是一位老教书匠的心声,真诚、善良,而又质朴,蕴藏着对社会美好,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渴望与期盼!尤其是渴望与期盼我们的教育能励志改革,越办越好,源源不断,人才辈出!

作者已经为他的《那年那人那事》写了“自序”,旨在“导读”。我为作者的《那年那人那事》写了此“序”,旨在“抛砖引玉”!在此,笔者恭请读者朋友,多多赐教!不胜感谢!

2023年2月

(备注:本“序”作者孙建国,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原上海市南市区教育局局长。) uMmxxQcKXSBSy+nmlKY+eSHWKIGGXBdPmNBSkoexiy/88MGoClYzAvc/JJXoVL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