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通了草书的基本字符,临池摹帖最为重要。取法乎上,首先研习魏、晋、汉时期诸家体例,然后,摹唐以后的名家法帖。我以为,要跟一流的师帖学习更有效果,能达更高境界。一般人只能学其皮毛而已,能得其一二就不错;学其精髓的十之六七就算高手,那得灵性高,学养和品格皆极佳。那么,学习不入流的怪体是走弯路,甚至,跑偏了,不能回归正道。习书不是造空中楼阁,无基础,而是几十年,甚至倾其一生而为之,欲速则不达。
同时,从古典理论上汲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例如: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关于草书阐述了四个观点,(1)变化多端,气脉贯穿,即取势;(2)书写留点,后安掷,即安点;(3)主体互通,兼取他意,即笔意;(4)墨透纸背,疾缓定数,即章法。
再如,姜夔《续书谱》中说,王羲之写“羲之”“当”“得”“慰”等字最多,多到几十个字,没有一个相同的,然而又没有一个不相同的,这真可称得上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这里所说,字却多变态,其笔法又出一辙,并没有什么相同,这是辩证的,变与不变的道理在于形体的组合搭配和笔法的运用之道。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会使书家达到更高境界。而一个人的胸襟、格调不高,会是满纸俗气。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不但要从技法上去学,更重要的是从前人的胸襟、品格、才学以及为人处世上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书法的上乘境界,否则会落俗套了。
技巧举要:
草书的点画以曲线为主,纵逸奔放,龙飞凤舞,如云烟,变幻莫测。用笔恣意,气象万千,笔锋有藏有露,提按、转折、断连。墨色的运用变化无常,浓与淡、枯与湿、飞白与圆润。论章法布白,圆转多于方折,如行云流水;痛快酣畅,如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