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过程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过程

“过程哲学”

阿弗烈·诺夫·怀特海(1861—1947年)出生在英国肯特郡的一个教育之家,祖父是当地很有声望的教育家,21岁就担任了私立学校的校长,他的父亲在25岁时继承了其父的校长职位。

1875年,怀特海离开家乡,到多塞特郡的舍伯恩学校上学。1880年,他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期间他对文学、宗教、政治和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85年,怀特海从三一学院毕业,留校任教。

1910年,怀特海离开剑桥,迁往伦敦。1914年,他在巴黎的数理逻辑家的会议上宣读了《空间的相对论》一文,这篇文章标志着他的兴趣已经转向了科学哲学。随后的几年里,他又发表了三篇论文,从哲学观点探讨时空的相对性问题。

1924年,怀特海离开英国,到美国哈佛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他在哈佛任教13年,退休后仍然住在坎布里奇市。这期间,他着重研究思辨哲学,发表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几本哲学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过程和实在》,这本书奠定了他的“过程哲学”的理论基础。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都是以世界由某种物质实体构成这一基础为前提。然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否定了旧唯物主义实体观,以全部现实存在都是相互关联的为基点, 认为世界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事物的存在就是它的生成。

怀特海反对所谓的“自然界的两分法”,他认为: 自然与生命的分开是无法被理解的,只有两者融合才能构成真正的实在。在人的主观感觉之外,不存在任何真实的、独立的存在,物质与精神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实体,而是内在关联的,统一于现实的存在过程之中。

事实上,怀特海过程哲学中的“生成”与“过程”思想,与中国哲学中的“生成”与“变易”接近。比如,《老子》中提到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这些思想都体现出与过程哲学相似的地方。

存在物在客观上是不朽的

怀特海还强调:存在物从主观性上永远消失,在客观性上却是不朽的。消失中的现实性得到了客观性,同时失去了其主观的直接性。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那些已经去世的伟人们,作为直接的主体他们已经死去,但作为客体却始终存在、永垂不朽,依然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并对后人产生着现实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怀特海说,客体是自然永远不会消逝的元素。

哲思语

① 要等你课本弄丢了,笔记本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里的各种细目全部忘记了,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学到的。

② 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 +XnWP7Ko1n8IhhK38FJMhVf77j26G9gfWxfYHCNHstQWfEstHlUyGFUNWNrOtX9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