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记忆法原理

在学习记忆法之前,我们要了解记忆法的基础原理。在理解原理的前提下学习记忆法,方能领悟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

1.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

在讲解记忆法的操作原理之前,我们要了解记忆状态。记忆主要分为两种: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是指在记忆的过程中没有什么目的性,也不用花费额外的精力,如看电视、电影、听音乐,或者是别人说故事时的记忆等。这种记忆的优势很明显,整体记忆过程没有任何压力,比较轻松。有意识记忆则有一定的目的性,是指刻意地去进行记忆,如背书、背单词、记人名、记表格等。它的记忆效果要远强于无意识地去记,不过背书的过程消耗脑力。我们前面讲的几种记忆方法都属于有意识记忆,包括记忆法。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无意识”和“有意识”不完全等同于心理学中的概念。更准确的区分方法是,是否付出意志努力。在看电视时,我们会有意识地去理解情节内容,甚至会思考故事情节中不合理的成分。此外,电视的内容常常是新奇有趣的,是兼有画面、声音等内容的,自然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因此,在看电视时,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意志努力就能记住很多内容。而在背书时,我们面对的常常是较难理解的内容,而且通常是枯燥的黑白文字。在这样的情况下,“逼迫”自己去记忆,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

这种“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状态,受到记忆物本身的特征和自身的状态的影响很大。当状态极佳时,需要有意识记忆的内容也可能“无意识”地记住,而状态不佳时,非常容易记忆的内容也可能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消失于意识的捕捞。

2.具象化和抽象化

具象化是指把抽象的东西表现出来。具象化能力实际就是想象力的一种,具象出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有视觉图像,还包括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象感觉。

比如,万有引力这个抽象的理论,我们可以具象地通过苹果砸向牛顿,或者水往低处流呈现出来。把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变成能看到的、容易理解的。

再如,悲伤,具象化就是眼泪;衰老,具象化就是白发;温暖,具象化就是太阳;天真,具象化就是小姑娘;邪恶,具象化就是恶魔;时间流逝,具象化就是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昙花一现。

记忆法本身亦是抽象的内容,我们把它具象化成“记忆宫殿”“思维殿堂”等形象直观的画面。具象化在记忆法背书中的体现,便是把抽象的信息转变为具体的画面或行为。

具象化记忆信息案例

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市场是导向。(行测常识)

开个商场,需要政府牵头(政府是主导),企业入驻(企业是主体),服务好客户,市场才会买单(市场是导向)。

与之对应的便是抽象化。抽象化便是将具象的东西抽象地表现出来。我们先具象化地表达出来,有一头大“象”,把它的肉和内脏都去除,剩下来的便是这只大象的骨骼。将多余的不需要的内容剔除,这个过程便是抽象。

比如,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雨水落地,从这些具体事物概括出共同的方面、本质属性与关系等,就可以总结出“万有引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鼓励儿童从具体的例子转向抽象思维。

从现象看本质,从相似的现象或物体中发现规律,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它们关联起来。运用到记忆法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知识点的共同点来进行记忆,类似的记忆法如单词的词根词缀法。

抽象的缺点就是比较难学习,如果没有一定的同类知识储备,很难推导出真正的理论。不过在记忆法里就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从中找到能帮助记忆的思维模式就足够了。

抽象化记忆信息案例

吉他 手风琴 短号 笛子 小提琴 唢呐 大提琴 竖琴 电吉他 小号 箫 长号 电贝司 大号 中提琴 钢琴 圆号 管风琴 电子琴

吹管乐器:笛子、箫、唢呐;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竖琴、吉他、电吉他、电贝司;

铜管乐器:小号、大号、短号、长号、圆号;

键盘乐器:钢琴、电子琴、管风琴、手风琴;

3.记忆的三个维度

记忆法可以提升记忆力,那么究竟提升记忆力的哪些方面?笔者认为主要看三个维度:速度、宽度和深度。

(1)速度

背书速度快、速度慢,这个很好理解,同样一首诗,A需要5分钟能记完,B只需要1分钟,那么B的记忆速度优于A。速度越快,效率越高,记得快是我们评判记忆力好坏的重要指标。

(2)宽度

宽度在“记忆大师”这个圈子里比较流行,记忆宽度一般是指一次记忆不出错的能力,准确度也包含在宽度里。

“你一遍能记多少数字?我能记80个不忘。”

“我状态好点能记160个,状态差只能记对120个。”

宽度在我们平时学习中的体现也很明显。背书记到后面忘了前面,复习了前面又忘记中间,这就是宽度较小。记忆内容超过自身的记忆宽度就会造成遗忘,理想状态下是一遍就全部记住,但现实是一般只能记住7±2的组块。

(3)深度

深度是指记忆的留存率,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无逻辑音节一天之后的记忆留存率为33.7%,而理想状态下,是昨天记的今天能百分百想起来,前天甚至去年记的今天都能想起来。根据保持的时间,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柏拉图提出过一个“蜡板假说”,他认为人的记忆就像在蜡板上留下的痕迹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蜡板会归于平滑,导致遗忘。这个学说虽然不准确完善,但是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将我们的记忆深度表现出来,在记忆的时候,有些记忆很容易遗忘,相当于在蜡板上留下了比较浅的痕迹,而有的记忆感觉终生难忘,则是在蜡板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拿我们日常的记忆来对比,死记硬背留下的痕迹是非常浅的,只好通过重复,一遍一遍在大脑里刻画。记忆法处理过的信息留下的痕迹则比较深,通过联想和图像,在大脑里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所以还有一个隐藏的记忆法法则:把容易忘的变成难忘的。

再思考一个问题:速度、宽度和深度哪个比较重要?其实这三个维度都很重要,如果光考虑记得快(速度)、记得多(宽度),不考虑记得牢固(深度),今天是记得很开心,第二天全都忘了,也是一场空。只考虑深度也是不行的,一天时间就背了一个单词,两天就背了一首诗,记得是很牢固,但是效率太低了。

竞赛主要追求的是记得快、记得多(速度和宽度),实用背书主要追求的是记得牢固(深度)。

4.限时记忆法

要想提升,先得了解。那么我们要做的便是了解自己的速度、宽度和深度,这里可以使用限时记忆法。

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范围,在这个时间内尝试完成任务。比如:

1分钟内记忆十个单词

5分钟内记忆一首古诗

10分钟内记忆一篇课文

……

这种限时记忆的优势在于:

(a)让记忆时增加一些紧张感,可以抓住你的注意力。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忆一段信息不设限,很容易盲目地重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记住就过去了。限时结束后再加一个检查记忆是否完成的流程,这个流程会让你了解记忆程度,也会让你知道自己哪里遗忘了,进行补充复习,完整记忆。

(b)让你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水平,一天能背多少书。实际上,很多人都没有这种概念,限时记忆也是一种测试,测试你5分钟能记住多少内容,从而推导出1小时的记忆量。(理论上测试时间越长会越精确,因为人会疲倦,第1分钟和第59分钟的状态会有不同。)在得到一个以1小时为单位的记忆数据以后,再安排学习计划就会容易很多了。假设5分钟能牢记10个单词,1小时大约可以牢记100个单词,那么高考3500个单词,需要用时35小时,每天花1小时记忆单词,5个星期可以完成第一轮的记忆。

(c)方便复习,我认为这点是最重要的,也是限时的核心。大部分信息的长度不对等,这导致我们记忆的时长也不对等,记忆节奏混乱(参加过记忆比赛的都会了解记忆节奏的重要性),总是想记完这一整段内容之后再复习,会发现越长的内容回忆越困难。这和我们的记忆宽度有关,所以应尽量按照自己的记忆宽度来安排复习。而这个宽度就要通过测试了解。

(d)正确认知自己的实力,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自己。比如,你背完一段内容,很难知道自己哪些记住了,哪些忘记了,一般的检测方式便是重复默读一遍,这就比较耽误时间,因为有些已经记住的内容是没有必要短时间内多次重复(过度学习)的。

随着你记忆能力的提升,成为记忆高手后,基本在记忆完一遍之后就能清楚知道自己的记忆状态,知道哪些记住了,哪些还有所欠缺,接下来重点复习那些遗忘的内容即可。记忆是一场修行,慢慢升级你的大脑。

需要注意的是,限时记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调整,有的人耐心差,注意力不集中,限时就要短一点。如果设定1小时的限时,结果刚记到5分钟就受不了,这肯定也完成不了。可以逐步加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这样对于专注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在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记录自己的记忆内容和准确率,并进行每日总结,量化管理,调整自己的记忆策略。

5.把难记的变为容易记的

前面讲了记忆的状态,一个好的状态可以提高效率。然后看下记忆的内容,平时在背书的过程中总会发现,有的内容难记,而有的则很容易记!

内容的不同导致了记忆效率上的变化,所以人们总会想先背容易的,而回忆的时候也会优先回忆起相对容易的内容。比如,比较短的古诗记得特别牢固。但实际学习可不管你背的是简单的还是难的,考卷上出现的或别人问的都是随机的问题。

容易记的信息基本不需要什么方法,看几遍就记住了,所以怎么快速记忆那些难记内容,才是我们记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由此就可以推导出我的记忆法系统,只有一个基本法则:

把难记的变为容易记的!

有这样一个法则带领,其他所有的记忆法的学习都会变得容易很多,甚至大家也可以推导出属于自己的记忆法。

接下来只需要将这个法则细分开来。什么内容属于难记的?

(1)长的

非常长的文字总是会让人望而生畏!就算从记忆时间的角度来说,相似信息情况下,记忆多的肯定比少的所花的时间多,这就会造成难度的提升。比如,《长恨歌》和《静夜思》,你背会了哪个?

(2)无逻辑

很难从信息本身出发找到规律,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就像一团乱麻在你面前,不知该如何处理。

(3)陌生的

第一次见的信息,背起来总会慢半拍,甚至读都很困难,更何况记忆?反过来想一下,如果让你现在背《荷塘月色》的节选,因为以前熟悉,哪怕现在遗忘了,读几遍还是能记住大半。

(4)难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记忆的文字是无法理解的,或者是以当前阶段的认知无法理解的。比如让一名小学生去记忆高数。

(5)不喜欢

“不喜欢”里面的分类有很多,感觉信息是否有趣,其实就是喜不喜欢这回事。

大多数时候,“不喜欢”是大脑在欺骗你,比如,大家明明知道只有学习以后才会有发展,但是你的大脑总是会欺骗你,驱使你去玩会儿游戏,去刷会儿短视频……这也是大脑的机制导致的,大脑不喜欢高耗能的事情!

那么,如何把难记的变为容易记的呢?

(1)把长的变为短的

长的内容就相当于一块很大的蛋糕,一口根本吃不下去,所以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它切割开,一次只吃一小块,这就是记忆宫殿能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信息的原理:将信息进行拆分记忆。或者把它压缩再进行记忆,就像压缩饼干一样。

(2)把无逻辑的变为有逻辑的

在一段毫无逻辑的信息里找到逻辑,相当于把记忆转变为一场解密游戏。

诺贝尔奖的种类: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

创造一个逻辑进行记忆: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由炸药我联想到了战争,战争发生会失去和平(诺贝尔和平奖),战争双方制造物理武器和化学武器(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导致战场士兵伤残,需要医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战争自然也会导致经济危机(诺贝尔经济学奖),还会衍生出各种战争文学著作(诺贝尔文学奖)。

(3)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

一个陌生人在你面前,你们要相互认识,会感觉到一丝尴尬,但是这时候有一位熟人突然出现,开始为双方引见起来,整个场景就会热络很多。比如我的名字“柯隆多”挺难记忆的,但是如果你学过历史,知道清朝有位叫“隆科多”的,记忆就变得轻松了。

(4)把难理解的变为容易理解的

同样的信息,每个人的理解程度都不同,所以主观性非常强,一般是把不懂的领域的知识类比到自己熟悉领域里。比如把地球比作一枚煮熟的鸡蛋,地壳就是最外面的鸡蛋壳,地幔就是中间的蛋清,地核就是蛋黄。

(5)把不喜欢的变为喜欢的

喜欢或是不喜欢这个主观性比较强,但无论喜不喜欢,考试还必须要考,那么这时我们可以转换下思路,欺骗下自己的大脑,暗示自己喜欢学习。背书时暗示自己能记住,虽然听着有些不靠谱,但确实是有效的方法。或者将背诵与自己喜欢的事情挂钩,比如背完这段文字之后休息几分钟,想象看完这本书或是通过考试后犒劳一下自己。 9MhW2oqKMccJ+5kgRWE8qpu9c48WOD/ZuQTXOVsudvqHgSEXsXeVinfxkU+MlN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