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法——提升记忆力的方法。
记忆力一直伴随着我们,无论是学生,还是考试、考证的群体,好的记忆力都会为学习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记忆模式,重复地执行着,有好的模式,也有差的模式。但是很多人明知自己的记忆方法不够好,还是日复一日使用着低效的方法。这是因为很多人无法从之前的错误里吸取经验教训,不愿改变,从而习惯使用过去的模式。
很多人看了记忆法的书籍或资料,了解了别的记忆模式之后,却很少对自己的记忆法进行总结,那么改变起来就很难。首先要了解自己,优缺点是哪些,自己哪里需要提升,这个时候再去改变才是有的放矢。
提升记忆力之前要学会总结自己的记忆方法。或许你在记忆一段文字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在记忆完成之后,我们一般就会遗忘这个过程,所以大家要时常总结这些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记忆法。
当你不断完善自我,问题就会越来越少,这时候在记忆方面你就已经趋向于完美,甚至会对再遇到的记忆问题感到新鲜和有趣。改变记忆力的第一步,便是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可以通过方法得到提升。
人的记忆储存在大脑里面。经历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包括背过的书都是我们的记忆。研究表明,短时记忆储存在海马体里,长时记忆则保存在大脑皮层。海马体对信息有着传递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检查员”,它认为重要的信息就会留存下来,认为不重要的信息便会遗忘。所以从“记”到“忆”有个过程,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单纯地注重记的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这样很难会有好的效果,这也就是经常说的“记得快,忘得更快”。记忆法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再加工,方便保持和再认,方便我们更好地回忆,不仅记得快,还要记得牢。
现如今,知识的获取轻而易举,只要接入网络,似乎瞬间获取了无数的信息。科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效率,但是记忆能力却没有多少提升。记忆法的学习和使用可以想象成是给自己的大脑升级换代。
记忆方法一般有四种:机械记忆、理解记忆、逻辑记忆和图像记忆。
机械记忆是我们用得最多的记忆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重复地听、读、看、写,也就是俗称的“死记硬背”。学生时期,一般早上都会有一个晨读课,我们在课堂上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机械式地抄写……班里总有一些记忆力非常强的,读个两遍就记住。但大部分学生往往是光读进不了脑子。这就是机械记忆能力的差异。
对于个体而言,机械记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是会有一定的衰退的。但是,伴随着经验的积累,成人的理解记忆能力却远强于小孩子。
事实上,许多人觉得自己小时候记忆力强,现在“年纪大了”所以记不住了,其中不仅有真实的记忆衰退规律的原因,还有对于过去记忆的“美化”。你感觉自己读两遍就记住了,其实在后续的时间里你不断地回忆,也就等于复习了很多次,自然记得更牢了。就像国歌一样,感觉小时候听了一遍记住了,其实在环境中耳濡目染复习了很多遍。
机械记忆的原理便是重复,而重复也是最简单的学习技巧。“死记硬背”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记忆方法,用不好只是你不会用而已。
和机械记忆相对的便是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内在规律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理解得层次越深,记忆也就越牢固。理解记忆是比机械记忆更深层次的记忆,而且理解的主观性比较强,一般会运用以往已知的信息对新的信息进行理解。例如,你在阅读或记忆自己专业的书籍时,阅读速度和记忆速度便会快很多。
理解记忆在学生时代应用得比较多的是数学公式和文言文。如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我们理解这一定理之后,根本就不需要再花额外的精力去记它。看完文言文的翻译再去背书也会轻松很多,因为理解会极大地减轻我们的记忆压力。这也是老师的主要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或题目的意义。
有的同学会觉得这就拿到了万能钥匙:那么就都用理解记忆吧!我要给大家泼盆冷水。在记忆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的信息是无逻辑的,根本无法理解,或是很难以你现有的知识储备去理解。这时候就要使用到其他的记忆模式。
文字是有逻辑的,无论是从文字本身的构造,还是语法,或是信息内在存在的规律(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和并列关系等)。
比如,《三字经》里面有一段,“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这段文字的规律性非常强,不需要特意地重复,就可以完成背诵,达到不记而记的效果。
由于文字里面存在这样的逻辑,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常见的逻辑对信息进行整理再加工,让它们变得好记一些!在记忆法里面,我们也要学会人为地创造一些逻辑。
正常人接受外界信息90%左右是依靠视觉,所以图像的记忆也非常常见。比如,家人、朋友的样貌,一个物体的形状,看的电视、电影等,甚至中文其实也是一个一个的图像符号。
正是因为太普遍,大家都习以为常,所以很少有人了解图像记忆的威力。其实,只要你了解图像记忆的原理,再稍加些技巧,就能将你的记忆力提升到一个非常夸张的程度。比如,利用图像记忆,我可以在1分钟之内记住50个随机的抽象词,1小时记忆2000个随机数字。
接下来使用一个案例详细地对这四种记忆方法进行讲解。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及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
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是传统的记忆方法,大多数人是机械重复地去背书,而老师教授新知识的时候一般会先带着学生理解。
逻辑记忆和图像记忆是新颖的记忆方法,它们强调在信息里找到逻辑,把记忆变成一场游戏。逻辑使联想更加连贯,图像画面使回忆更加清晰。
哪种记忆方法最好?笔者认为记忆方式没有优劣,不同的人群面对不同的信息会采取不同的记忆策略。比如,小孩子在记忆11种消费品的时候,很难使用理解记忆和逻辑记忆,而图像记忆会使记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成人在面对这段信息时,使用图像记忆这种新颖的记忆方法,思路反而会觉得不畅,甚至会觉得幼稚,而在理解和逻辑中找到的规律,会让人眼前一亮,更加有框架性。因此,机械记忆和图像记忆比较适合孩子,逻辑记忆和理解记忆比较适合成人。当然并不绝对,因人而异。
各种记忆方法不是单独存在的。一般来说,理解记忆和逻辑记忆是共存的,完全不理解也很难找到逻辑,发现不了信息的逻辑也很难理解,而任何的记忆方法都离不开机械地复习。灵活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才会使记忆力产生质变。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
朗读第一遍比较慢,第二遍会比第一遍快,大家可以试试。记的速度和回忆的速度成正比,所以使用机械记忆记住之后,读的速度越快,回忆的速度也就越快。通过朗读会发现生僻词“忿懥(fènzhì)”。古文记忆的难点之一便是不认识的字多,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便是多读几遍。
面对同样一段文字,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同,对于国学经典,历史上也有诸多版本的注解。在此,我按照记忆法的角度来进行理解。
修身是什么?健身属于修身,学习属于修身,弹钢琴属于修身,你在看这本书提升记忆力也是修身。修身的前提就是心得正,当你满脑子愤怒,感觉这个说得不对,那个教得不行,心就不会正;当你满脑子都是恐惧,认为“我很笨,学不会”,心就不会正;当你偏好安逸,心就不会正;当你有所忧患,心也不会正。心思不正,这本书在你眼前你也看不到,老师的声音你也听不到,自然也就学不会。比如,你一边吃饭,一边刷着短视频,会发现饭的味道都会淡去很多。
“修身在正其心”前后重复了两次,只记一个就可以了。而且一段信息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最不容易遗忘,叫作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比较适合机械记忆。
“有所……则不得其正”重复了4次,也不用记忆。
为什么重复的不需要记忆?很简单的原理,假设你要记住这段文字,读个10遍不为过吧?这段文字读10遍,“有所……则不得其正”就重复读了40遍,机械记忆已经完成了,所以也不需要额外记忆。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段文字可以缩略为“心、视、听、食”。
确定要记忆的内容再去使用记忆法记忆,这时候我们使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来帮助记忆。古时候的“心”大多是指思想,在我们的头上(心不在焉),头顶下面正好是眼睛(视而不见),眼睛下面是耳朵(听而不闻),耳朵下面是嘴巴(食而不知其味)。
根据“头、眼、耳、嘴”自上而下的图像回忆出这段文字,自上而下也是一种逻辑。
当确定记忆完成之后,再使用“以熟记新”的技巧来记忆剩下的关键词。
忿懥,恐惧,好乐,忧患。
人的心会怨恨愤怒(忿懥),眼睛看到可怕的东西会恐惧(恐惧),耳朵喜欢听好话(好乐),嘴巴吃的食物的安全性让人忧患(忧患)。
任何的记忆方法都离不开机械重复的记忆,整体再复习两轮,复习过程中查缺补漏,完善记忆。
虽然打的字很多,但是细想下这段内容的关键信息只有四个字——心、视、听、食。以尽量少的关键字记忆尽量多的内容,这也是记忆法的核心所在。
记忆这段文字,我们糅合使用了多种方法。机械记忆提高了回忆速度,理解记忆加深了印象,逻辑记忆提供了框架,图像记忆增加了回忆线索。并没有孰优孰劣之说,即使是逻辑记忆所谓的“不记而记”技巧,也需要通过机械记忆来补充。
曾仕强曾说过一个故事:上海有一位画家,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一次能画十个人的人像。让他们一排坐好,他上去逐一记住他们的脸,再一次性画好这十幅画。最终的结果便是(画家)得了精神病,一到晚上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别人的脸,几百张脸在脑海里旋转。
类似的“超忆症”患者,有的是因为左脑受伤,有的是自闭症患者。庞杂的记忆甚至会使人无法正常交流。我们都是普通人,没必要达到那种程度,我们需要提升的是在遇到自己想记的内容时,可以轻松记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