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热身啦!
如果孩子必须要跟网络屏幕共存,你能想到的原则是:
线上学习不间断,专注力到底怎么来
这一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1.网络共存下的专注三原则
2.规则量化力量大
3.修剪杂草,减少干扰是秘诀
俗语有言:“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线上学习、网上冲浪、掌上生活已成为既定事实。
与网络时代共存成了一门艺术,既不能放纵孩子,也不能让孩子“偷吃禁果”,要了解其中的奥秘,以下三原则请牢记。
原则一:接纳大于制止
作为家长,自己时间充裕的时候可以耐心地陪伴孩子;自己没时间的时候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把“电子保姆”请出来,同时要告诉孩子电子产品是工具,不能让它“绑架”我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要给孩子做良好的示范,只要不囿于沉迷,孩子就能够把控好玩手机的时间。一味地禁止,只会让孩子更想“偷吃一下禁果”。
原则二:引导大于转移
在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候,家长知道不能强行制止,索性就用另一个物品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拿一块巧克力诱惑孩子:“来,把手机放下,快过来吃巧克力了。”孩子就会在进退两难中做选择,一边沉浸在动画情节中,一边又惦记着心爱的巧克力,不仅打断了孩子的专注力,还没能马上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可谓得不偿失。我们需要安排好孩子的业余活动,包括读书、参与家务劳动、运动、画画、玩玩具和做游戏等。和孩子提前约定,看完动画片后最想执行的是哪项活动,让其自己选择,并且提前准备好下一项活动所需的物品,让其对下一项活动有所期待,无论看动画片还是下一项自己选择的活动,孩子都能全情投入是最好的结果。
原则三:规则大于说教
告诉孩子可以玩电子产品,但时间不能太长,为了眼睛好等诸如此类的说教很多家长已无数次告诉过孩子,可一到要关闭电子产品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叽叽歪歪,不能立马行动。家长们是不是都遇到过这种情形,规则也设定了一大堆,可成效甚微。严格执行又似乎有点不近人情,规则设置如同虚设,问题在哪儿呢?
如果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专注力,你打算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请在()中打“√”。
A.约定观看时间()
B.约定观看内容()
C.约定参与人员()
《淮南子》有言:“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才能事半功倍。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培养专注力呢?
看看你家的规则是否符合以下的要求。
规则可视化
制定的规则一定要可视化。家长跟孩子讲:“就看10分钟,10分钟后关掉。”孩子压根对时间没概念,10分钟到底是多长?可以利用计时器定时。现在有很多定时神器,外观和功能都很强大,选择孩子喜欢的造型,将计时器拟人化,孩子更愿意接受。例如我们家的“萝卜卫士”和“汉堡卫士”,每一次看电视时,我们提前约定好时间,将计时器扭转到规定的时间,铃声响起就关闭电视机。
规则主动化
家长会好奇“萝卜卫士”和“汉堡卫士”是什么?其实就是帮助孩子计时的一个工具。那为什么会是这两个物品呢?因为那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提前约定看电视的时长,比如,15分钟还是20分钟,孩子就会很主动地把工具拿出来进行计时。
规则全家化
规则是针对全家人的,而不仅仅是针对孩子。比如,妈妈和孩子商定的规则是每天看20分钟动画片,可如果爸爸每天玩游戏到深夜,那当孩子玩游戏超时,家长还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孩子呢?
泰戈尔说过:“让睁眼看着玫瑰的人,也看看它的刺。”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剑,接纳、引导和设立规则三原则,可以让孩子和电子产品友好地做朋友。
《给孩子的36招时间管理术》一书中提到:做减法,对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大有帮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学者格洛丽亚·马克发现,人在工作的时候,每11分钟就会被外界打扰一次,而受到外界干扰后要花25分钟恢复工作状态,即每次受干扰后,就会让你失去大约25分钟的时间。孩子在家线上学习,外界干扰一定不会少。首先,没有像学校一样的学习场所;其次,有家人在家,家里的嘈杂环境可想而知。
做减法,让周围的环境越简单越好,孩子的专注力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比如,孩子正在家里写作业,妈妈过来送一杯水,爸爸走到身边指点一下,奶奶过来给孩子擦擦汗,爷爷随手将洗好的水果递给孩子。每一次的“干扰”都需要孩子花更长的时间来修复。
低龄儿童家里的玩具也不适宜很多,玩具过剩,会让孩子在过多的选择中挑花眼,往往好奇心和专注力成了两个欢喜冤家,有好奇心就容易分心,就不能够专注。其实不然,孩子可以在黄金时间内,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培养自己的专注力,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就像我们如果特别痴迷于做一件手工,猛然抬头才发现已经从天亮做到天黑,也没有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黄金时间”是自己感觉舒服,并且保证不被外界打扰的时候。现在碎片化的时间不仅影响着孩子,同时也影响着我们成年人。看似每天都忙活了很多事情,回忆起来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做。将自己的黄金时间利用起来,高效的两小时就可以完成一天中重要的几件事情。和孩子一起做减法,找到属于彼此的黄金时间。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坏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是专注力差的孩子。我们是和孩子一起战胜问题,还是和问题一起战胜孩子,决定了孩子面对问题的处理态度。
让孩子心中充满爱,先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再去纠正孩子所出现的错误,和孩子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将每一个错误都视作是学习的好机会,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足矣。
积少成多,让爱在孩子的心中萌芽,内心有爱才能面对人生中即将遇到的每一个挑战,就像一根橡皮筋,不要一上来就用力过猛,将皮筋扯断,要让孩子永远保持应对人生的韧劲,这才是每一个父母需要培养的孩子的品质。
1.邀请孩子一起制定屏幕使用规划表。
2.蚂蚁吃大象游戏,记录作为父母的自己,今天有几次走神,你做了什么?
走神次数(场景描述)你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