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告诉孩子要专心,不如教会他如何专心

来热身啦!

关于孩子不专心的问题,你认为:

A.孩子不自知,就是需要一遍遍提醒他

B.孩子知道,需要父母和他一起战胜这个“行为小怪兽”你的选择是_________

告诉孩子要专心,不如教会他如何专心

这一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1.是他的线上学习,还是我的线上学习

2.说了无数次,孩子还是不能专心怎么办

3.到底怎么做孩子才能够专心

1.是他的线上学习,还是我的线上学习

线上学习是近几年逐步兴起的一种学习形式。一时间,老师成了主播,电脑成了讲台,同学成了网友,家长成了助教。一开始,线上授课解决了孩子的上课问题,可作为助教的家长却苦不堪言,不知道到底是孩子的线上学习,还是自己的线上学习。

天津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妈妈就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在第一次线上学习的时候,家长还没有要求居家办公,所以孩子的线上课程都是由老人帮忙,自己并没有在意,直到自己也居家办公后才发现,孩子的线上课简直是一团乱。早晨8:00开始第一堂课,孩子却睡到了7:50,睡眼惺忪地打开电脑开始上课。每天下课后,老师会将明天要学习的资料发到家长群里,请家长帮忙打印出来,而且孩子线上学习的时候需要保持网络畅通,一有卡顿,孩子马上就会被夺命连环call,有些课程还需要家长旁听和互动。一整天下来,家长就围着孩子的线上学习转了,自己的工作只能留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处理。可是“神兽”的精力总是十分旺盛,还要陪玩到深夜,一天下来家长精疲力尽,工作还没有完成,不得不长叹一声:到底是谁的线上学习?

这是一个好问题,到底是谁的线上学习?到底谁是这件事情的主要负责人?

A.孩子的线上学习由他主导

B.我需要帮助他

C.我需要主导,否则他不能认真学习

你的选择是_________

成长似一艘航行的大船,舵手是谁、目标是什么?谁又该为前进的方向负责?不仅是线上学习,现在很多孩子是没有自主权利的。有一个采访问到一名学生:如果节目组可以帮其完成一项愿望,会是什么?她说:“希望妈妈不要再让我吃鸡蛋了。”还有一个高三学生,自己上寄宿学校,每天都会跟妈妈通话询问今天需要穿哪件衣服。

人生路是要一个人走的,背负着另一个人前行,自己的路会走得很辛苦,另一个人也会觉得不知方向在何处。

2.说了无数次,孩子还是不能专心怎么办

降低预期,制造机会

大脑当中有一个部位叫前额叶皮质,控制我们的语言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更像是人类大脑中的领航员。当我们保持平静的时候,它生活得很安逸舒服,不会出来捣乱;当来自外界的压力过大时,前额叶皮质就会罢工,原始脑就会上线。原始脑有两个功能:打或者逃,但绝不会理性地去解决问题。而家长长期唠叨,每天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在孩子身边奔来跑去,无意间会让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没有办法耐心地听到你说的话,并且照做。

应该怎么办?我们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大脑,降低我们对孩子线上学习的要求,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每天进步一点点,如果线上学习上课时间是8:00,孩子昨天7:55起床,今天就提前10分钟,7:50起床,是不是进步了一点点?这也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但家长往往就是不允许自己有短暂的开心,总是太希望马上改变结果,而这种急切心理不仅不会对结果产生积极影响,反而会让孩子越发紧张和不安。

把方向盘交给孩子

如果我们在马路上驱车行驶,副驾驶上的人时不时过来抢夺一把方向盘,会发生什么?

A.放弃主动权,你来开好了,结果我不负责

B.争夺方向盘,车子发生侧翻

C.不踩油门,我不动,爱走不走

你的选择是_________

如何将“要我做”变成“我要做”,需要让孩子自己多做决定。当孩子学会为自己做选择的时候,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当决定是自己做的时候,外界的干扰就不会再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就像是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肯定知道目的地和中间会遇到多少个红绿灯,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该走,手中的方向盘也才会把握得更加自信和专注。

从他驱力到自驱力,需要孩子的努力,更需要父母的放手。多一些欣赏,少一些焦虑,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应对法则,信任是基础。

3.到底怎么做孩子才能够专心

家长最常见的口头禅就是:“我都说多少遍了,嘴都磨出茧子了,他就是不听!”以前孩子在学校学习,家长无外乎是回家盯一盯孩子写作业的情况,现在孩子线上学习,家长彻底成了网管和助教,那就更得全方位立体化管理起来,不管理还好,一管理吓一跳:线上学习时说了无数次,后背要挺直!两眼要专注地看屏幕,老师提问要及时回答!留作业时要认真听,能忍一会儿就别着急上厕所!话都说了一万遍,无奈全当耳旁风!

结果就是老师给家长开会,家长给孩子开会。家长检讨,孩子检讨,第二天一上战场,依旧回到以前。

你说了无数遍,孩子却无动于衷,你会怎么做?

A.选择妥协,发现改变不了什么,自己生闷气

B.大发雷霆,训斥、批评、咒骂、动手揍一顿

C.不停地唠叨,一遇到事儿就提起“不专心”这件事儿你的选择是_________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著名的心理学现象“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父母与孩子、丈夫与妻子、老板与员工,每一组成员之间似乎都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又都是以爱之名、家庭之名、结果之名维系着。所有的种种都是出于好心,可结果却事与愿违,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设立边界,适度放手

孩子没有大人盯着,你认为:

A.就是不行

B.也许行

C.有方法一定行

你的选择是_________

答案选择的背后是你对孩子的信任程度,我们是否尊重孩子的“边界”问题,其实是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还是我们的“附属品”的问题。

诚然,规则是要设立的,边界也要清晰,就像在我们创办幼儿园时的三条准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环境。在此条件下,孩子有属于自己的选择权,小朋友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保持高度专注,甚至长达2个小时。孩子们各得其所,教师还专门跟孩子们约定:如果需要帮助,可以举手示意,老师会走到你的身边去。如果没有学生的允许,老师是不会轻易走到孩子们的活动当中的。这样做能保证孩子的专注度不受打扰,孩子专注的时间也会更长。

先链接,再纠正

家长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扫射式轰炸”——持续输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吗?大多时候我们没有给孩子任何“上诉”机会,成年人就是一个独断专权的审判长。为什么?因为我们有权力、有优势。可是当我们和孩子的年龄、身高、地位、认知等发生变化后,会怎么样呢?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却用实际行动给了孩子一个反面体验:为了让你做得更好,父母的选择是让你的感受更不好。

就像许久未做饭的爱人为你精心准备了一桌美味佳肴,却遭到各种点评:这个菜太咸了、那个菜怎么不加点肉丝啊、这个汤多放点配菜就好了。如果经历这样的场景,你会是什么感受?接下来你决定做什么?相信很多人的回应是:不喜欢吃就别吃,下次换你做,给你做了还挑三拣四的!你看在这个情景下,另一半只顾纠正,忽略了和对方的情感链接,引起了对方的不舒服,自然得不到他想要的结果。

作为家长要多倾听,多用肢体语言,再进行问题的纠正就容易很多。看似花了时间跟孩子链接,问题被搁置了一段时间,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跟孩子的关系好了,就像是房子地基建好了,多高的建筑也不担心坍塌了。

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的教室里,老师在讲课,学生们“炸开锅”,如果老师提高嗓门,跟学生较量音量,结果显而易见,老师的胜算几乎为零。但如果老师突然不讲话了,不一会儿,全班就安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专注力的绝对不是唠叨,而是在某个场景下孩子发自内心地找到价值感,哪怕只是不说话,都能够给孩子自我反思的机会,而不是车轮战,让孩子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去反省,仅停留在语言表面,最后成为一个油盐不进的问题少年,而家长却还一肚子委屈。

小练习

1.让孩子自己设计一天的“驾驶轨迹”。

2.记录家长今天唠叨的次数,并比较每天的进步。 NLoDJ5tQ1WcmW0nDXMmmnV7yQHcCkfjGjdFJKUR134EHpshJRyJYsh3S1u3IGH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