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静如水,不惧任何愤怒“火源”

在酷热炎暑之时,白居易拜访得道高僧恒寂大师,见到禅师安静地坐在密闭如蒸笼的禅房内,不像其他人那样汗如雨下。对此白居易很受震动,作诗曰:“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禅师的心境已经平静如水,无论面对酷暑还是不如意的事,他都能安静地坐着,似乎任何怒火都感染不到他,这才是真正虚怀若谷的境界。一位已婚的女士这样说道:“我脾气很坏,容易生气,有时候会因为老公的一点脸色而心生郁闷,总是想弄出点响动,但是闹过了吵过了,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同时也伤了别人。”

一位老妇人在50周年金婚纪念日当天,向来宾道出了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结婚那天起,我就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如果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都不会生气。”有人好奇地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老妇人回答说:“老实说,这50年来我始终没有具体地列出这10条缺点。每当丈夫做错了事情,气得我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条。如此,我的心境渐渐有了变化,不再容易生气了,也渐渐感觉到更多生活的快乐。”

阿隐是一位刚刚进入寺庙修行的和尚,他希望自己能在修行中做到真正的无欲无怒。寺庙中有一位大师,阿隐听说大师不管面对什么评价,都只是淡淡地问一句:“就是这样吗?”阿隐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样的人,所以就随着那位大师修行。

有一次,大师吩咐阿隐下山化缘,阿隐觉得自己修行已经有些时日了,就想趁这个机会考验考验自己。在化缘的途中,阿隐看到几名蒙面大汉正在调戏一位女子,心中的怒火顿时腾地而起,上前一看那位女子已经被吓得晕过去了。阿隐奉劝那些大汉离开,没想到那些人根本不听劝,反而怒骂:“臭和尚,看来你也六根未净啊,也想来占这女子的便宜?”阿隐的怒火彻底爆发了,他使出自己的本领将那几名大汉打得哇哇叫,几名大汉不一会儿就逃走了。不过阿隐自己也挂了彩。这时那个女子苏醒过来看到阿隐,当即给了他一个耳光,怒骂道:“没想到一个出家人,还干出这样的事情来。”说完想到自己的处境,女子不禁哭了起来。阿隐感到十分委屈,怨气顿生,气得跺了两脚就走开了。

回到寺庙后,阿隐向师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大师只是淡淡地说:“哦,就是这样吗?”阿隐有点生气,师傅似乎对这些事情一点也不关心。这时大师笑了,说道:“如果你能做到我这样,就能够经得起任何怒火的刺激了,不是冷漠,而是看透了一切,所以心静如水,无论发生什么,我的情绪都处于平静状态。”阿隐若有所悟地点点头,看来自己的修行还是不够啊,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无怒”。

古人曰:“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在生活中,无论遭遇了怎样的指责和非难,都应该像寺院里的那位大师一样,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经得住怒火的挑逗,事情才会显露出本来的面目。随着时间的流逝,怒火也平息了,好似从来不曾发生过一样。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误会,有时候只是小事一桩,何必一定要让波涛汹涌打破平静的水面呢?

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院子里散步,突然看见墙角边上有一把椅子,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玩了。老禅师没有声张,而是走到墙边移开了椅子,就地而蹲。不一会儿,果真有一个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里。小和尚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踩的不是椅子而是师傅的脊背,顿时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辩解。出乎意料地,老禅师没有生气也没有严厉责备他,而是平静地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小和尚战战兢兢地走了,后来再也没有违反寺规越墙出去玩了。在老禅师的悉心指教下,他也成为一位得道高僧。

在老禅师的无声教育中,小和尚没有被错误惩罚而是被教育了。由此可见,老禅师悟的是禅,修的却是“心”啊!面对他人有意或无意之间造成的错误,如果心中充满了怒气,甚至希望别人能遭遇不幸或惩罚,我们就已经失去了平日那种轻松的心境和快乐的情绪了。学会修炼自己的内心,努力做到心静如水,即使向里面投进了一颗大石头,也不会激起半点波纹,因为心的内涵是深不见底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ibUORoJP2oRRc4VWQvhxnDhVDpAXnzRb1H79fDX3VQP0k98u/jvsQJObwu/e6qEC



聚焦长远,别只顾眼前的一事一物

宽容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长远眼光的人,因为他并没有只是看到了眼前的人和事,而是将视角放在更远处,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愤怒与生气都只是暂时的,不会对未来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可能那些被愤怒吞噬的人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关心的只是:我现在很生气,需要发泄内心的不快,其他什么事情我都不会管。可是有人仔细想过吗?如何处理那些被生气情绪伤害的人?毕竟生气是一种情绪发泄,它的表现形式有可能是怒骂、责罚,甚至有可能是武力,而这些方式都是对人不对己,受伤害最大的并不是我们而是我们身边的人。虽然愤怒的情绪需要发泄,生气也并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但是难道别人就应该受到无缘无故的伤害吗?那些有了裂痕的人际关系又该如何维系?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每一个正在生气或打算生气的人,都应该将自己的视角放在更长远的地方,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人和事。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六尺巷”故事。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叶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是邻居,由于都要建房造屋,两家为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上书北京,希望张宰相出面交涉。谁知张廷玉看见了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看见书信后,立即主动把墙退后三尺,叶侍郎家看见了,也马上把墙退后了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有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在“六尺巷”的故事里,张宰相的肚量似乎比叶侍郎更大,而且他的眼光也更长远。张宰相在诗中说道“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是在暗示家人,去占这一点小便宜能有什么用呢?千里送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争一堵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不如主动放弃,反而会赢得好的名誉。果不其然,当张家主动把墙退后三尺时,叶侍郎一家看见了也马上退后了三尺,“六尺巷”得以形成。而张宰相与叶侍郎两家的退让之道也流传开来。人们在听到这个故事时都会发出感叹:“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有一天,迈克尔在路上走着,他边走边把竹条缠绕在自己的身上玩,一不小心竹条一端就脱了手。当时迈克尔站在木桥边正对着大门,一位农民的儿子在那里放了一罐水,准备挑回家。不巧的是,迈克尔的竹条打翻了水罐,幸运的是没有破碎。发现自己闯祸了,迈克尔急忙赔礼道歉,可是农民的儿子跑过来就开骂,一点也不理会迈克尔的解释。令迈克尔没想的是,他竟然一把抓住了自己的竹条并粗暴地将它扭折了。

这竹条可是父亲送给自己的,如今却被扭成了这个样子,迈克尔十分生气,回家的路上他不停地咕哝:“我一定要报复他,我要他从心底里感到后悔。”正在花园里散步的父亲听见了好奇地问:“你让谁从心底里后悔呀?”迈克尔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的经过,父亲笑着说:“他的确是一个坏孩子,但是他已经受到了惩罚。他没有朋友也没有娱乐,这就是对他的惩罚。”迈克尔却执意说:“那竹条可是你送给我的礼物,那么漂亮的竹条,我只是无意间打翻了他的罐子,我一定要报复他。”父亲抚摸着迈克尔的头温和地说:“迈克尔,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但是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思考清楚,如果你执意要报复且认为那才是对他最好的惩罚,相信我,这只是你现在的想法,以后你肯定会后悔的,你自己会从心底里后悔。我向你承诺,我可以再送你更漂亮的竹条。”迈克尔陷入了沉思,暂时放弃了报复的念头。

几天过去了,迈克尔似乎忘记了那天的事情,有一天又遇到了那位农民的儿子。这一次,农民的儿子正挑着一担重重的木柴朝家里走去,却不小心摔倒在地,爬也爬不起来。迈克尔看见了,急忙跑过去帮忙捡起了木柴。这时农民的儿子感到很愧疚,为之前的行为感到后悔,甚至在迈克尔离去的时候,还小声说了一句:“那天,对不起!”迈克尔则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他想或许这才是最好的“报复”,我不会后悔的,如果不是父亲提醒我,可能我现在正在忏悔呢。

当我们试着去宽容别人的时候,受益最大的却是自己。宽容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大度与涵养,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观念的表现。如果在他人犯错或事情出现问题时,我们能宽容待之,定能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更为关键的是,我们不仅赢得了他人的好感,还能获得一份愉快的心情。生气破坏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心情,很有可能是一大群人的心情,因此不要轻易生气,尤其是不要因为生气而做出一些后悔的举动,试着将眼光看得长远一些,这样既赢得了美誉,又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好心情。面对他人的无礼举动,克制住内心的愤怒,不要只贪图口头之快,否则我们的余生将在悔恨中度过。 ibUORoJP2oRRc4VWQvhxnDhVDpAXnzRb1H79fDX3VQP0k98u/jvsQJObwu/e6qEC



容易被激怒,证明你内心脆弱

古罗马哲学家、悲剧作家赛涅卡说:“愤怒犹如坠物,将破碎于它所坠落之处。”容易被激怒是人性格中的一个弱点,而能够受它摆布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也就是内心脆弱的人,比如儿童、老人、病人等。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小孩子因为一点点事情没有顺着他的心,就会坐在地上或者直接躺在地上发脾气;老人发怒的时候,用颤抖的手指着儿子说“你这个不孝子!”那些身患重病或被告知患了绝症的人,会在医院里处处与医生护士作对,只要稍不如意就摔东西大喊大叫。类似的场面还有很多,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共同点:那些脾气不好、容易生气的人都是内心脆弱的,不能接受生活中的任何不如意。

卡尔多瓦说:“人应当有一张用粗绳索编织的荣誉保护网。”那些内心脆弱的人似乎更需要一张保护自己的网,怒火成为最常用的一张“网”。或许他们觉得,只要自己生气了就可以占据主动,可以给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以厉害的一击。因此怒火常常出现在最脆弱的时候,由于内心脆弱,他们会努力在愤怒的同时给对方以蔑视,因为他们不想表现出畏惧,不想泄露内心的脆弱,同时也避免自己受伤害。因此要防止内心脆弱的人发怒、生气,可以借鉴两个方法:一是,在谈一件令他愤怒的事情之前,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先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二是,设法消除对方因受轻视而感到侮辱的心结。此外,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或许还能找出其他的原因,尽可能地顾及对方的脆弱心理。

你是不是一个容易生气的人呢?来完成一个小测验,看看自己内心是否也有着看不见的脆弱呢?

下列四种自然界的水,你会比较喜欢哪一种呢?

A.惊涛骇浪般拍打着岸边的水

B.一望无际、平静辽阔的水

C.从高处骤然落下的瀑布

D.急流险滩、强劲奔腾的水

结果分析参考:

A:你是一个心里有话就藏不住的人,性格单纯,容易被激怒,容易冲动。在家人和朋友的眼中,你是一个喜欢发脾气的人,不仅发泄愤怒的情绪,有时候还会“动武”。不过坏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熟悉你的朋友知道如何与你相处,但是陌生的朋友有可能对你退避三舍。

B:修养较好,包容力强,平时不怎么会发脾气,遇到许多不公平的待遇,通常会一笑了之,对方的怒火反而满足了自己本身的优越感。虽然不会轻易生气,可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还是会渐渐疏远,不过对方很少会感觉到你的敌意。

C:不随便生气,一旦生气就会天翻地覆,常常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在平时的生活里,你习惯将那些不满的情绪压抑在内心,很少向人说起也没有合适的途径发泄。这样一来,情绪积压久了,性格就变得十分暴躁,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怒火就有可能被引燃,甚至爆发得莫名其妙、歇斯底里。

D:性格阴沉,不随便生气,但是并不代表你的脾气相当好,在大多数的时候是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隐忍不发,暗自记在心中。生气也是计划很久,故意让对方犯错再抓住对方,细数对方的罪状,对方百口莫辩、不寒而栗。

这样看来,似乎有三种人容易被激怒:第一是内心十分敏感的人,神经过于敏感,一点点小事就可以刺激到他们。脆弱敏感的人容易被激怒,即使有的事情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也总能引起他们心中的怒火;第二是自认为被轻视的人,他们的内心也是相当脆弱,别人的轻视会令自己怒火中烧,造成的后果与伤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轻蔑会激怒他们心中的怒火;第三是自认为名誉受到损害的人。

罗宾逊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村里的玩伴经常取笑他:“你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他又受不了来自别人的怜悯,感觉那是赤裸裸的取笑,当有人好心地说道“这个孩子真可怜”时,罗宾逊就会生气地说:“不稀罕你的可怜。”说完还满眼仇恨地盯着对方。

有一次,罗宾逊看到一只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就想抓住它再揪掉它的翅膀。没想到的是,他不仅没有抓到蜜蜂,还被蜜蜂蜇了一下。蜜蜂飞进了蜂巢,罗宾逊被疼痛激怒了,心想:就连一只小小的蜜蜂都来欺负我,我要让你知道我的厉害,罗宾逊发誓一定要报仇。于是他找来了一根棍子,朝蜂巢捅了几下,顿时一群蜜蜂飞了出来向他扑去,蛰得他浑身上下都是伤痕。

内心脆弱的罗宾逊的心中时刻有一团怒火,见不得别人的怜悯,也不喜欢他人的挑衅。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蜜蜂蜇了自己,他也会怒气冲冲地想要报复,然而在蔓延的怒火下,罗宾逊也吃了不少苦头。罗宾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愤怒时要小心地抑制住内心的怒火,不应该恶语伤人,尤其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时,以免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愤怒时千万不要揭人的伤疤,这样会更让人不可容忍。总之,无论在情绪上如何生气,在行动上千万不要做出太偏激的事情。最有效克制怒火的办法,是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不再脆弱,这样我们就不会经常被怒火包围了。 ibUORoJP2oRRc4VWQvhxnDhVDpAXnzRb1H79fDX3VQP0k98u/jvsQJObwu/e6q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