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肺主一身之气,影响呼吸,影响身体的营养供应,影响一个人的容貌。当肺脏出现了典型的虚衰症状时,就要予以重视。肺脏虚衰除了表现为经常咳喘外,还有以下一些典型特征。
有的人稍微做些事就觉得劳累不堪,甚至不劳动时也时常感觉没劲,总是很疲劳。晚上休息后疲劳感会有好转,但是白天稍微干点活马上又没了气力。这与肺气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中医认为,“劳则耗气”,就是说当我们在劳动时会损耗一定气血。肺气不足者,如果再劳动,自然会导致体内气更虚,疲劳感会加重。肺气不足,容易疲劳的人应该多卧床休息,减少对肺气的耗损。
调理方法:用拇指指端按掐足三里穴,一掐一松,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度,连做36次,两侧交替进行。
水肿与肺气不宣及肺通调水道有一定关系。肺气能调度身体中的津液,一方面使津液输布到全身各处,发挥滋养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多余的津液下行,最终排出体外。
如果肺气不宣,无论是布散功能,还是往下推动的力量都比较弱小,导致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和排泄,就会发生水肿。轻者眼睑、腿脚处水肿,重者全身都会水肿。
饮食上,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西葫芦,能利水消肿。
调理方法:点燃艾条在列缺、肺俞穴上施灸,每天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
如果平时说话声音较高,突然间说话声音小起来,并且不怎么爱说话,则可能与肺气虚相关。
中医认为,肺主气,肺为声音的门户,肺气可鼓动声带而发出声音。肺气足,声音自然洪亮;肺气虚,鼓动声带力气不足,声音自然就较小。
调理方法:每天用食指指腹按揉天突穴2~3分钟,方向尽量向下,避免刺激食管,手法宜轻柔。
不做运动,没吃热的食物,没有喝热水,也没有穿很多,可就是喜欢出汗,尤其是鼻子部位更容易经常出汗,这种状况就是中医说的“自汗”。
肺气有固摄功能,肺气能控制津液,使它们待在身体中发挥滋养作用。在肺气不足的情形下,会导致固摄力量不足,汗液自然容易流出。
调理方法:红枣5个洗净,去核,撕成小块。将红枣与15克浮小麦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0分钟,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热与风寒两种类型。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为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的比较多。
轻者鼻塞声重,打喷嚏,不时流清涕,喉干痒,痰清稀色白;重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体疼痛,舌苔薄白等。
平时手足偏凉、性格内向的阳虚体质者,感染风邪后易形成风寒感冒。
先将10克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入,加盖浸泡5分钟,再加入适量红糖溶化即成。
用食指按揉颈后的大椎穴5~10分钟,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
感冒软胶囊可散风解热,主治外感风寒邪气引起的感冒。症见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等。
神仙粥 驱风寒 补阳气
材料 葱白6根,生姜7片,白糯米30克。
做法 将上述材料放入锅中,加水900毫升煮粥,同时加入80毫升的老醋。
功效 调理由风寒引起的头痛、浑身乏力、酸软及发热的症状。此粥一定要趁热食用,患病前3天每天食用。
熬此粥,选老一些的生姜效果更好。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由于风热之邪侵体,肺气失和造成的。春季气温回升,很容易风热侵体;夏季室外闷热、室内因开空调比较凉爽,如果突然从室内到了室外,皮肤毛孔不能适应这个温度变化,风热之邪就容易进入人体,造成肺的损伤。
发热,汗出不畅,头痛,鼻塞涕浊,口干发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黏稠,舌苔黄。
平时身体偏瘦,阳气偏亢或者阴血亏虚的人,易患风热感冒。
干桑叶10克、干薄荷5克洗净切碎待用。大米50~100克淘洗干净后入锅,添水适量熬煮至半熟时,加入桑叶和薄荷煮至粥成即可。
用双手食指侧面或指腹,分别从眉头沿着眉心向眉梢方向,以适当均匀的力度,做直线推动100~200次。有疏风解表、提神醒脑的作用,也可缓解感冒症状,辅助调理感冒。
银翘解毒片有辛凉解表、清肺透邪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
薄荷粥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材料 粳米50克。
药材 薄荷15克。
做法
1 将薄荷用清水洗净,然后沥干水。
2 粳米淘洗干净,直接放进锅内,加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小火慢慢煮,等到米烂粥稠的时候,加入薄荷叶,煮沸就可以了。
功效 薄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作用,是治疗发热的“专家”,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口疮口臭、咽喉肿痛的人最宜常食。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煨。期间要用勺兜一下锅底,防止粘锅。
久咳不愈,而且干咳无痰,这种咳嗽不是一般的炎症,也不是燥热、感冒,而是肺虚所致。中医认为,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如风太大、湿过盛等,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肺虚咳嗽的发生。所以,调理肺虚型咳嗽的方法就是补肺。
肺虚咳嗽经常表现为咳嗽不止、干咳无痰、气短气促等。
身体虚弱、免疫力低、季节更替总爱感冒的人、体虚老人等。
燕窝10克,大米80克,冰糖30克。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进锅中和大米同熬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用两手的拇指或食、中两指轻轻按揉肺俞穴,每次2分钟。
玉屏风颗粒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弱引起的感冒、多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容易感冒,畏风怕冷,稍微活动就出汗较多等人群适合服用。
白萝卜炖羊肉 补肺止咳
材料 羊肉500克,当归片10克,白萝卜250克。
调料 姜片5克,盐3克。
做法
1 白萝卜洗净,切块;羊肉剁成小块,洗净。
2 锅中放羊肉块,加适量水,大火烧开,汆烫一下,捞出羊肉块,用清水洗净。
3 锅中倒入适量水,放入羊肉块、白萝卜块、当归片、姜片,大火烧开,改小火炖至肉质酥烂,加盐调味。
功效 补肺气,止咳。
制作此菜时,加入几片橘皮,能够去除羊肉的腥膻味。
秋燥咳嗽常发生于秋冬两季。中医常说“秋伤于燥,上逆而咳”。金秋时节,空气干燥,秋与肺相对应。人们的肺与外界是相通的,秋燥能够通过口、鼻、咽或者皮肤毛孔侵入肺中,影响肺脏的清润功能,常会引起咳嗽。
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
自身免疫力差、对疾病抵抗力弱、对环境适应能力弱的人群;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
取干银耳60克,用温水浸泡20分钟,去除泥沙、杂质,熬至烂熟。取鸡蛋一个,打散后冲入银耳汤中,加糖即可食用。早晚各吃1次,能有效缓解秋燥咳嗽。
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列缺穴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养阴清肺膏有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的功效,适用于调理咽喉干燥疼痛、干咳痰少、痰中带血等。
冬瓜玉米焖排骨 滋补润燥
材料 排骨400克,冬瓜、玉米各150克。
调料 葱段、蒜片、姜片各5克,生抽10克,盐4克。
做法
1 排骨洗净,切块,煮8分钟,捞出,用水冲洗,沥干。
2 冬瓜去皮、去瓤,洗净,切片;玉米去皮,洗净,切大块。
3 锅内倒油烧热,爆香蒜片、姜片,倒入排骨块翻炒几下。
4 再加入冬瓜块、玉米翻匀,加适量开水,盖盖子,水开后转中火焖40分钟。
5 打开盖子,加盐、生抽翻匀,再盖盖子焖10分钟,掀开盖子,放葱段炒匀即可。
功效 滋阴润燥,补肺益气。
中医认为,哮喘患者体内有非正常的水液停留。如果外感风寒,阳气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阳气不足以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就会出现咳喘。通常认为,冬季容易发生寒性哮喘。
寒性哮喘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烦躁不安、畏寒背冷、喷嚏频频、流涕不止、痰液清稀或带泡沫、小便清长,重者可见呼吸短促、面色苍白、两唇青紫。
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和小孩。
南杏仁10克,核桃肉20克,生姜汁适量,捣烂加适量蜂蜜,炖服。
用食指指腹或指节同时向下按压定喘穴1~2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度。
通宣理肺丸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风寒袭肺,内有痰饮之咳喘,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生姜羊肉粥 温肺祛寒 清利
材料 大米100克,熟羊肉60克。
调料 姜末15克,葱末、料酒各5克,盐4克,鸡精少许。
做法
1 熟羊肉切粒;大米浸泡30分钟。
2 锅中加水烧开,放入大米煮成粥。
3 锅置火上,倒油烧热,加葱末、姜末爆香,下羊肉粒稍煸,倒入料酒炒熟,将羊肉粒倒入大米粥中,最后加盐、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 生姜、羊肉均可温肺散寒,煮粥食用对调理寒性哮喘有很好的功效。
要选择鲜嫩的羊肉,煲粥中途不宜搅动。
热性哮喘通常是因肺热炽盛,引起痰火阻塞呼吸道所致。调治宜选用清肺平喘的方法。
热性哮喘往往发热、口干、痰黄黏稠,流黄浓鼻涕,昼夜均会发病。
肺功能弱、免疫力低、经常伤风感冒的人群。
大梨1个,小黑豆适量。将梨横切两半,中间剜空,梨盅中用小黑豆填满,上下梨盖合在一起。放在蒸锅上蒸熟,调入适量蜂蜜,即可食用。
用食指指腹按揉丰隆穴,以适当力度按摩1~3分钟,每天3~5次,可不拘时进行。
咳喘宁口服液有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痰热郁结、壅塞气道、肺失肃降所导致的咳嗽、喘证。
西芹百合 润肺 平喘 利尿
材料 西芹250克,鲜百合50克。
调料 蒜末、盐各3克,鸡精、香油各少许。
做法
1 西芹择去叶,洗净切段;鲜百合洗净,掰瓣;将西芹段和百合分别焯烫一下捞出。
2 油锅烧热,下蒜末爆香,倒入芹菜段和百合炒熟,加盐、鸡精,淋上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 百合可以清心明目、润肺、美容养颜,西芹可以清热止咳,两者搭配可辅助调理热性哮喘。
鲜百合含有特殊的生物碱,特别适合在干燥的秋季滋润进补。
中医根据季节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总结出冬季易损肺气的理论,提醒人们冬季要注意适应天气变化,注重保护肺气,避免发生感冒、咳嗽等疾病。下面介绍4种简单易行的补肺气小方法。
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张开嘴,用力将体内的浊气吐出。
用腹式呼吸补充大量氧气。吸气时把新鲜空气吸入体内,腹部鼓起;吸要吸满,呼要呼尽,切忌憋气。吐故纳新,不仅增大肺活量,还增强机体抗寒能力。
1.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
2.双手交替按摩15次为1遍,可连续做2~3遍。
3.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着咽喉部,自颏下向下按搓。该方法可以利咽喉、止咳化痰。
1.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20次。
2.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位于鼻唇沟内,横平鼻翼外缘中点)10~15次。每天摩鼻1~2遍,能增强鼻的耐寒能力,也可辅助治疗伤风、鼻塞不通。
双手五指张开呈爪状,指尖和指腹用力,沿着胸部肋骨的缝隙从上到下梳理,双手交叉进行,力道深沉但是要柔和,每次做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