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养成固定时间学习、娱乐的习惯

生活中,很多父母经常听到孩子抱怨学习太累、休息时间不足,多想无忧无虑地玩耍,而父母也纳闷,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他怎么会累呢?其实,这是因为孩子不懂时间管理,没有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而且孩子心理负担重,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的情况,为此,父母必须要明白,只有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学习和考试才能收获理想的效果。

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懂得放松。

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芳芳就觉得自己很累,好像永远有做不完的作业,有看不完的书,就连最喜欢的电视剧,她也没有时间看了。紧张的学习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

爸爸是个细心的人,他看出来女儿的变化,于是和妻子商量,带女儿出去玩一天。

在一个周末,芳芳一家三口一起去爬山,爬到山顶时,爸爸对芳芳说:“当心理状态不佳时,你可以暂时停止学习,放松放松,有一些小窍门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深呼吸、绷紧肌肉后放松、回忆美好的经历、想象大自然美景等。另外,平时学习时,也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学习之余可以去上网、爬山、聊天、听广播、看电视,甚至蒙头大睡,既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也可以缓解大脑的缺氧状态,提高记忆力。这些方法都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记住,劳逸结合,学会缓解压力才能学习得更好。”

“谢谢爸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作为父母,尽管知道学习对孩子的重要性,但不可一味地给孩子加压,压力越大,孩子越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反而适得其反,那么,父母该如何教会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呢?

1.告诉孩子要劳逸结合

孩子努力学习是好事,但不能太过疲劳,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首先要保证睡眠,晚上不开夜车。如果睡眠不足,要抽时间补回来。另外,要适当参加运动。若时间允许,可在平时唱唱歌、跳跳舞或参加一些集体娱乐活动。在看书做作业时,可以做做深呼吸、向远处眺望等。

2.与孩子制订学习休息表,告诉孩子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

一位孩子说:“‘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一个作息表,周一至周五当然是以学习为主,直到周六下午,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妈妈每个周日都会带我出去玩,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东西。”

3.没必要补课

那些成绩好的孩子都坚持一个观点——没有必要补课。的确,学习讲究的是方式、方法,打疲劳战术是最不可取的,尤其是对中小学来说,根本没必要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学习中,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多和同学交流,及时弄懂错误的题,是很容易将知识学扎实的。

4.留出一些机动时间

很多孩子会把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但一遇到突发事件,就手忙脚乱了。其实,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要学会合理地规划时间,留出一些时间处理突发情况;即使没有出现这些突发状况,也能给自己一个放松和休息的机会。

5.带孩子出去走走,回归自然

父母不妨多抽出一点时间,陪着孩子多出去走走,让孩子感受感受自然的伟大和神奇,尤其是那些山清水秀的地方,更是释放心理压力的好去处。在神奇的自然面前,所有的烦恼事都会烟消云散。

6.体力排放法

体力排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运动排解压力法。这里的运动,可以是力量型的运动,如长跑、打球、健身等,也可以是智力型的运动,包括下棋、绘画、钓鱼等。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时,不平衡的心理自然逐渐平衡。

7.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子

人们都有压力,也就有一套自己的减压方法。通常,人们都会选择与人交往的方法,因为当融入人群时,你会有种感觉:大家都跟我一样有压力,就看谁会调节。当你认为自己跟大家都一样时,你的压力马上就会减轻。

8.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注意方法,最好能寓教于乐

在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让孩子识字,却不讲教育方法,仅仅在纸上写几个字,让孩子照葫芦画瓢。这样的教育,孩子毫无兴趣,自然也学不好。而父母便认为孩子是在偷懒,往往采取惩罚的手段。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让父母累、孩子苦,但收效甚微,还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将来上了学后,也会对学习发怵,甚至出现逃学的行为。

因此,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一定要重视方法,最好能寓教于乐,因为对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中度过的。因此,当孩子开始在草地上摸爬滚打时,千万不要喝止孩子,这是引导孩子掌握平衡和灵活性的最佳时期。如果孩子大一点了,父母可以放手让他和同龄孩子一起游戏。

这样,在玩乐中,智力、想象力、创造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这些是孩子将来接触社会时必须掌握的。

因此,可以说,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有充分的玩的机会,对孩子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能避免孩子出现某些身心上的障碍。

总之,父母要明白,孩子的学习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要注重效率。因此,父母一定在告诫孩子努力学习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充分地利用时间,做到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娱乐的时候娱乐,学习娱乐两不误。 m0Y/0Bsb8S/hfTbbfziQcZaCqPsH+AgNMWYAc+ueRzwgGfh75Frf7g31WSg4Jqjt



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磨炼自制力

认真专注、自制力强的孩子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习,效率都会更高,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相反,自制力差的孩子,听了一两句话后就开始走神,学习跟不上,考试成绩也差,可见专注力对孩子来说多重要。

然而,专注力的培养并不一定都在远方,其实往往就在我们眼前,甚至是些不起眼儿的小事,如做家务等。做家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它不仅可以提升做事的能力,也可培养专注的习惯。

有位10岁的小女孩儿,负责为家里倒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五岁时,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她的父母为了提高她参加家务劳动的积极性,培养她的责任感,就对她帮父母做事的行为予以表扬,说她能干、勤快,还经常当着女孩儿的面在外人面前称赞她:“干得不错!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也让孩子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作为父母,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行为能力后,就要鼓励他们多做家务,让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养成专注的习惯,然而,在现代家庭中,很多孩子对家务不闻不问,这不仅与孩子的惰性有关,更重要的是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一是父母喜欢大包大揽,不懂得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处;二是有的父母一开始也想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孩子几次做不好,就不让做了;三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其实这样做剥夺了孩子的成长舞台,把孩子管成了事事依赖父母的“精神残疾”。

事实上,适当让孩子干点家务活不仅影响不了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其意志和品质,尤其是注意力的培养。通过承担一定的家务责任,孩子能够形成自我意识,建立起自信心,形成独立的人格,学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实用技能,等等,这些都为孩子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可能有些父母会发出疑问:对那些已经懒惰成性的孩子来说,怎样才能让他们做家务呢?要提高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少不了鼓励和表扬。

“儿子从小就爱劳动,这是因为我经常夸他,记得儿子3岁半时,我用破衣服给他做了一个小拖把,每天让他学习拖地。虽然那架势像是在写大字,但我仍高兴地夸他‘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有时,邻居们看见了,也忍不住表扬他几句。得到肯定后,儿子的干劲更大了,不但要争着拖地,还抢着擦窗户、洗碗。后来,儿子上了初中,好像变懒了,我还是使出了旧招数。那天,我很忙,没回家做饭,等回来了一揭锅,才发现饭菜都做好了,虽然很难吃。我无奈地笑了笑,却笑着对儿子说:‘你做的饭菜味道不错哦,如果少放点盐会更好。’儿子高兴地答应了,下回做饭味道好多了。”有位妈妈提到自己爱劳动的儿子时满脸笑容。

事实上,一些孩子并不是不愿做家务,关键在于父母要善于引导,使其保持对劳动的积极性。因此,父母要适当超脱一些,尽早放手让孩子成长,让孩子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也多做些家务,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体会到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在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需要时,他就会逐步懂得爱父母,爱家人,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

那么,父母可以让有劳动能力的孩子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呢?

1.择菜

做这一家务能让孩子知道烹饪一道菜的过程,从择菜到洗菜、烧菜,中间的步骤一个都不可少,也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

2.洗米、煮饭

可以让孩子从舀米开始,了解全家人吃饭需要多少米,煮饭需要多少水。洗米水还可以留着用在其他方面,如洗菜,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煮饭,还能产生节约的概念。

3.扫地、擦桌子

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做这些家务,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块专门的抹布,让孩子尝试着去做,或者带着孩子一起做,才能将桌子、地板弄干净。

4.晒、收、叠衣服

晒衣服时可以让孩子帮忙,妈妈晾衣服、叠衣服时,让孩子拿衣服,也可以让孩子学习折叠和分类。 GWUUHi3jUg2eCw16WxQkjiHstzu8UzGrkmMZ+QZGLZYekGd2u9e2hz//scmsYD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