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运营与管理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很常见:有些企业领导者并非管理学科班出身,但因为战略思维强,能带领企业层层突围;有些企业领导者善于做企业管理,但缺少战略思维,让企业错失成长机会。由此可见,企业领导者是否具有战略思维,对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
稻盛和夫在其《活法》一书中,阐述了一个观点: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但要有天赋、知识、技能,还要有思维方式,一旦思维方式错了,结果就是负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是战略应用的成功,是企业管理者战略思维的成功。
什么是战略思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站得高、看得远、观察得全的能力,即从全局高度把握客观事物的高级思维方式。
或许有人会说:战略不重要,还要什么战略思维?只要跟在成功者后面模仿就可以了。很多企业确实也采取了这种做法,即看行业的龙头怎么做,然后去煞费苦心地研究、模仿。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这种打法的风险。当遇到政策、商业环境等变化时,这种打法的弊端立马就显现了,企业会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说到底,就是没有战略思维,不能未雨绸缪,面对急骤的内外部变化,不能给出可行的、灵活的应对方案,而满眼都是问题与障碍。
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家经营了多年的火锅店,生意一直很火,引来了众多的模仿者。其中有一位创业者照猫画虎,也开了一家火锅店,结果不到半年就倒闭了。他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两家店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我的店就不行呢?
其实这位创业者并不清楚,人家的生意之所以火,是老板一步步“设计”出来的,用什么竞争策略,推出什么活动,如何线上线下引流……有一整套成型的打法,这些都是竞争力,都是战略思维的结果,是很难被模仿的。
对企业来说,要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必须要提升自身战略思维能力。为此,作为企业的掌舵人,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战略思维修炼。
逆向思维,即从后往前看的思维逻辑。经营企业,一般的逻辑是:根据企业现有的资源、人才、资金等,着手制定企业的战术、战略。逆向思维逻辑是:先提出一个战略,然后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个人或部门。逆向思维逻辑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倒推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短板,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对企业而言,不但需要正向思维,必要时还需“摸着石头过河”,更需要逆向思维,即通过预演设计组织架构,整合内外部资源,从而降低风险,少走弯路。
系统化思考是指能看清大势,统筹协调,把握关键,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电视剧《军师联盟:虎啸龙吟》中有一个片段:
诸葛亮率领10万蜀军与司马懿的20万魏军对峙。虽然魏军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却没有主动出击。他清楚:蜀军劳师远征,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所以想速战速决。只要自己不出战,用不了一个月,蜀军就会自乱阵脚。这里,司马懿就运用了系统化思维,没有局限于战场,而是看到了战场以外的局势。
商业竞争也是如此,企业领导者不但要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还要了解竞争以外的情况,全盘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再者,企业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解决内部问题时,也要有系统化思维。
有句话叫作“旁观者清”,说的是局外人比当事人更能看清问题的真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站在自己的视角看待一切,继而遮蔽了双眼,看不到事情的本质。许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以第一视角审视问题,故而看不清企业的症结所在,或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在遇到重要问题、重大决策时,运用第三视角思维进行分析,即以一个更高、更客观、更理性的角度来看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移动互联时代,没有战略的企业注定走不远,不懂战略思维的领导者必然会经常陷入困惑。面对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企业领导者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这样,在事关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才能找到正确的坐标和方向;在带领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才能打破传统的边界,开创发展的新路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