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略思维:开创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格局

在企业运营与管理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很常见:有些企业领导者并非管理学科班出身,但因为战略思维强,能带领企业层层突围;有些企业领导者善于做企业管理,但缺少战略思维,让企业错失成长机会。由此可见,企业领导者是否具有战略思维,对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

稻盛和夫在其《活法》一书中,阐述了一个观点: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但要有天赋、知识、技能,还要有思维方式,一旦思维方式错了,结果就是负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是战略应用的成功,是企业管理者战略思维的成功。

什么是战略思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站得高、看得远、观察得全的能力,即从全局高度把握客观事物的高级思维方式。

或许有人会说:战略不重要,还要什么战略思维?只要跟在成功者后面模仿就可以了。很多企业确实也采取了这种做法,即看行业的龙头怎么做,然后去煞费苦心地研究、模仿。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这种打法的风险。当遇到政策、商业环境等变化时,这种打法的弊端立马就显现了,企业会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说到底,就是没有战略思维,不能未雨绸缪,面对急骤的内外部变化,不能给出可行的、灵活的应对方案,而满眼都是问题与障碍。

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家经营了多年的火锅店,生意一直很火,引来了众多的模仿者。其中有一位创业者照猫画虎,也开了一家火锅店,结果不到半年就倒闭了。他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两家店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我的店就不行呢?

其实这位创业者并不清楚,人家的生意之所以火,是老板一步步“设计”出来的,用什么竞争策略,推出什么活动,如何线上线下引流……有一整套成型的打法,这些都是竞争力,都是战略思维的结果,是很难被模仿的。

对企业来说,要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必须要提升自身战略思维能力。为此,作为企业的掌舵人,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战略思维修炼。

1.运用逆向思维逻辑

逆向思维,即从后往前看的思维逻辑。经营企业,一般的逻辑是:根据企业现有的资源、人才、资金等,着手制定企业的战术、战略。逆向思维逻辑是:先提出一个战略,然后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个人或部门。逆向思维逻辑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倒推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短板,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对企业而言,不但需要正向思维,必要时还需“摸着石头过河”,更需要逆向思维,即通过预演设计组织架构,整合内外部资源,从而降低风险,少走弯路。

2.学会系统化思考

系统化思考是指能看清大势,统筹协调,把握关键,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电视剧《军师联盟:虎啸龙吟》中有一个片段:

诸葛亮率领10万蜀军与司马懿的20万魏军对峙。虽然魏军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却没有主动出击。他清楚:蜀军劳师远征,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所以想速战速决。只要自己不出战,用不了一个月,蜀军就会自乱阵脚。这里,司马懿就运用了系统化思维,没有局限于战场,而是看到了战场以外的局势。

商业竞争也是如此,企业领导者不但要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还要了解竞争以外的情况,全盘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再者,企业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解决内部问题时,也要有系统化思维。

3.用第三视角看问题

有句话叫作“旁观者清”,说的是局外人比当事人更能看清问题的真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站在自己的视角看待一切,继而遮蔽了双眼,看不到事情的本质。许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以第一视角审视问题,故而看不清企业的症结所在,或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在遇到重要问题、重大决策时,运用第三视角思维进行分析,即以一个更高、更客观、更理性的角度来看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移动互联时代,没有战略的企业注定走不远,不懂战略思维的领导者必然会经常陷入困惑。面对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企业领导者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这样,在事关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才能找到正确的坐标和方向;在带领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才能打破传统的边界,开创发展的新路径、新格局。 Sny1LqRgxLx3B1K3qyi2rd8DUTpy0cuyFcu71EZi5k12h7OKjx/n9Uk02V2eXnK4



战略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实中,除非你不想成长,否则一定要有自己的战略,并对战略进行有效管理,对人、对企业都是如此。有的企业,规模不大,但创始人经验比较丰富,他可能会说,我不需要战略,更谈不上战略管理。但是,如果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有战略管理作为支撑。否则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一开始方向就错了,走了一段,不得不折返回来,或是走了很大一段弯路,要么大家根本想不到一块儿去,要么就是都知道企业的目标,却不知道按怎样的步骤去实现。

那么什么是战略管理?它是一个管理学术语,即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战略管理既要把握方向感,也要注重平衡感。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企业下一步要去向何处,怎么去。

曾经,万科除了房地产,还有许多产业,如怡宝等。2004年之前,万科在国内不算很有名,自从创始人王石开了战略会议以后,公司用10年左右时间将除房地产之外的大部分业务都分批卖掉,如此,才成就了后来的万科。王石认为,因为公司旗下的业务板块太多,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参加各个公司的股东会、战略会议,以及董事会等各种会议,实在太耗时间。经过全盘考虑,他觉得应该对公司的业务做出战略性调整,即应把时间花在利润最好的业务上,而当时的房地产业务的利润是最高的。

不论什么样的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一定要做战略管理。试想,一个有几百名员工,资产数十亿元的企业,怎样进行有效管理?如何让大家达成共识?如何让大家劲儿往一处使?这都离不开战略管理。怎么做?关键做好三件事:定方向、找人才、找资金。这也是战略管理的三大核心。

1.定方向

战略制定最核心的要素是“匹配”,即把“所能”与“欲取”进行匹配,得到可为与不可为之比较,从而确定一个组织的根本方向,也就是战略方向。

创业之初,创业者都会为企业明确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战略规划,企业最终要走到哪里。要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就必须要考虑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核心维度。在什么时间?去哪个市场?但是一般人会只关注时间,而没有考虑空间,或者只关注空间却没有考虑时间。

2.找人才

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人才与团队,人才也是企业未来要融资的第一步。作为经营者,一定要善于挖掘人才,培养核心团队,以人才吸引人才。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找到合适的人,能够弥补管理者自身能力和天赋的不足,帮助一个企业往前走。

企业在打造人才战略时,关键要做好三个方面:首先,要能够基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次,要对现有人才进行盘点,了解企业人才缺口,以及人员能力水平;最后,能够围绕人才管理的“选、用、育、留”进行更新与升级,以提高企业的人才管理能力。

3.找资金

不论什么样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永远都缺钱。为什么缺钱?原因有三:一是现金流的需要,足够的现金流可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二是资本投资,如买库房、设备等;三是开发新的产品,一般新产品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周期,前期的研发,以及在新产品上市后,还未获利之前,都需要支出较大的成本。

找资金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大核心,甚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可以形象地说,钱就像军队的弹药,没有了弹药,仗还怎么打?如何找到合适的钱,且支付的成本较低,最能考验一家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毕竟没有人愿意将钱投资给一个“走一步,算一步”的企业,投资人一定会比别人更关心企业的前景,以及预期的回报。

如果企业缺少战略管理,就会迷失发展与创新方向,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思路,而且会逐渐丧失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它体现着企业或企业家的战略意图。再者,企业缺乏战略管理,将难以形成高效执行文化,团队就如同一盘散沙,组织成员各行其是,企业的能量在内耗过程当中被消耗殆尽。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战略管理,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tOXzwATOV2I1llx9kZ/5ATB1Qpovg/t86zQ1OdH35oUAXGq0ZFD9+yg2Gwn8Uu6A



战略定力:跨界可以,但别太过火

每个企业都属于一个特定的行业,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这也是企业立足的根本。如果一家企业今天做这个行业,明天干那个行业,美其名曰“跨界”,或是主营业务飘忽不定,那它可能会赚一些快钱,但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战略定力。

在数字时代,所有的企业都要拥抱互联网,或许还需要适度跨界。跨界可以,但一定要有战略定力,不能迷失方向,什么好做就去做什么。这也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经常会改变自己的战略方向,或者说根本没有战略的原因。

例如,有位老板经营着一家陶瓷工厂,因为管理有方,效益一直不错。几年前,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抖音,并在抖音上通过短视频分享经营工厂的心得。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短短三个月时间,粉丝数量就涨到了5万。一年的时间,粉丝数量涨到了100多万。这时,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怎么将流量变现。他尝试了几次直播带货,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工厂效益也不怎么好。他便想着转型互联网,关闭工厂,于是注册了一家电商公司。当他真正跨入这个行业,才发现直播带货有很多门道,且鱼龙混杂,竞争异常激烈,不是拥有百万粉丝就可以轻松赚钱的。当粉丝数量达到200万时,要再往上涨就很难了,为什么?因为缺少持续的有价值的内容输出。过去,很多人关注他,是因为他能结合管理实践与场景,讲一些很贴近现实的“干货”,现在厂子都关了,无论他坐在那里讲什么,都会让人觉得有些空洞。

如果企业看重眼前利益,缺少清晰的战略定位与执行力,在市场欣欣向荣的时候,固然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红利,当红利不在,立马被打回原形,甚至连想改变的机会都没有。说白了,这些企业都是走一步算一步,危机意识不足,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五年后,十年后,我要做什么,要做到行业什么水平,而只是关心:我现在去做团购,做直播带货还能不能赚到钱?我想从事短视频营销,还能赶上时代的红利吗?

其实,每个行业都在快速地变化,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当你真正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或是开展一项新的业务时,赚钱远没有你想象的,或是看到的那样简单。当风口过后,或行业红利不在时,剩下的可能只是一地鸡毛。特别对一个新手来说,要想从一个几近饱和的市场分一杯羹,谈何容易。这时,市场哪怕有一丁点儿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企业该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呢?

1.深耕一个行业或一项业务

要深耕一个行业,或是一项业务,首先要做到一个“稳”字。选定了一行业、一项业务,就要有长远的计划,就要想着把它做实、做精、做专,以逐渐建立起行业优势与竞争壁垒。这就要求企业要看大势,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能因一时的利益而改变目标和方向。

2.对市场进行深度的洞察

可以说,市场洞察的深度,决定了战略定力的强度。通过市场洞察,可以清晰地知道未来的机遇和企业可能碰到的挑战和风险,以及这些对公司意味着什么,以方便公司及时做出对策与风险防范。做市场洞察,不仅要了解市场现状,还要预测未来的发展,包括客户需求的变化,竞争者的状况及动向,技术发展的趋势,等等。

3.提升组织的战略执行力

组织的设计一定要依赖于客户业务运营活动的各个流程,要能够与客户的流程匹配,形成最佳的组合,达成最高的效率。通常,组织架构要根据客户组织和业务流程的变动而变动,有时,为了获取新的战略机会,需要重新设计组织架构,形成战略突破。

4.善用战略愿景进行牵引

通常,一家优秀企业的“从战略到执行”分为“从0到0.1”“从0.1到1”“从1到100”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战略尝试期、战略形成期、战略扩展期,在战略尝试期的核心是创新、试错,用使命、愿景、方向引导公司。对于很多初创公司,或者大公司中的新业务而言,都是“从0到0.1”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愿景的牵引非常关键。

企业只有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最后才能形成企业的战略自信,使企业基业长青。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企业,战略方向一定不能出现漂移,就像一艘航船,一旦迷失了方向,不知该驶向哪里,便很难让全体船员形成共识与合力。如此一来,战略转型就很可能成为企业的命运转折点——企业从此走向衰落,逐渐淡出市场的竞争。 tOXzwATOV2I1llx9kZ/5ATB1Qpovg/t86zQ1OdH35oUAXGq0ZFD9+yg2Gwn8Uu6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