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观象制历的原则

为了制定历法,古代天文学家们勤奋地观察天象,精心制作观测仪表,仔细地推算,然后再来观天验证。他们不厌其烦,精益求精,以求与天象相吻合。

在《续汉书·律历志》中有:“昔者圣人之作历也,观璇玑之运,三光之行,道之发敛,景之长短,斗纲所建,青龙所躔(chán),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而制术焉。”这里描述的是古人观天象、制定历法的过程。其中,“璇玑”是指北斗七星,“三光”指的是日、月和五星,“道”乃黄道,“景”为圭表的影子。简单地说,人们制定历法的依据,离不开观察日月和五星、北斗七星等的运动,离不开圭表上的日影来指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文学家和思想家徐干在《中论·历数》中也有详细的阐述,他说:“昔者,圣王之造历数也,察纪纬之行,观运机之动,原星辰之迭中,寤晷运之长短,于是营仪以准之,立表以测之,下漏以考之,布算以追之。然后元首齐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顺序,四时不忒。”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徐干显然已经领悟了古代历法的本质,他的论述大体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般认识。

到了汉魏之际,以“合天为历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西晋时期的律学家和军事家杜预曾研究历法,并著有《春秋长历》,他在著作中提出:“当顺天以求合,非为合以验天。”文字虽然简短,但是反映了自古制定历法时对待“合天”的思想,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态度,“顺天以求合”,认为主观应该服从于客观,顺从客观的天象,制定历法,若二者合,则行之,若不合,则改之。这样历法就处于一种灵活动态的状态中,始终追求与天象相拟合。这是科学的态度,是古代历法发展的主流。从先秦到清代,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共颁行过一百多部历法,大多数都是对既有历法的不断改进,以求与天象相吻合的。

第二种态度,“为合以验天”,认为如果天象与历法二者相合,固然求之不得。如果不合,则客观天象只能屈从于主观,可以让历法来曲解客观的天象,这样的历法处于一种随意、僵化的状态。作为后人,我们今天来看这一态度,似乎显然没有什么道理,但是作为当事者,在古代历史上,就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人和事,它们阻碍了历法的改进,混淆了人们的观念,甚至蛊惑了不少当权者。

对于这两种态度,显然杜预是赞成前者的,他的看法也成为后世许多历家的座右铭,对于历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后面的讲解中,我们会讲到汉武帝时期颁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历法——太初历的故事,在那里就会看到这不同思想观念和态度的斗争,相当精彩。 b6UfrpLj7caiGQd9tsV8JwCPPnbmbnvBsRBLgkOL27AqEnUsn+j91Vs+OyLkI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