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阳历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歌谣,分为春夏秋冬,按照顺序唱到了24个节气,简单易记。

这首歌谣还有下半首:“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这两句是把二十四节气与公历的日期进行了对应。节气往往出现在公历中相对固定的日子,最多只差一两天。每年的上半年,也就是公历的1~6月,节气往往在每个月的6号和21号前后。而在公历的7~12月,节气则在每个月的8号和23号前后。

前面介绍了公历,强调它是一种阳历历法,是依靠观察太阳的运动规律来制定的。那么从这首歌谣就能看出,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和公历的时间点实际上是完全对应的,这充分说明,二十四节气也是一种阳历的历法,并是中国特有的。

不过,为什么节气和公历不是一天不差地完全对应呢?为什么会错开一两天呢?关于这个原因,主要在于公历的2月在平年有28天,到了闰年就有29天。而二十四节气历法,则是完全根据太阳的运动规律来制定的,不存在闰年,因而会出现时间的错位。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二十四节气是相当重要的。前面介绍过,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那么农历中的阳历部分,就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的。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家往往花费毕生的精力来修订历法,他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围绕中国历法中的“气朔”二字。这里的“气”,就是指二十四节气,也就是太阳运动的规律,体现的是阳历的成分。而“朔”则是指朔望月,也就是月相变化的周期,体现的是阴历的成分。可见讲究气朔,就是调和阴阳。

下面我们具体来说说,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是阳历。

太阳最方便于观察,在一天中,运动到天空中不同的位置,就像一个天然的表针一样指示出了时间。坚持观察,不难发现,每天正午的太阳,其实并不一样高。

由于太阳光芒太过刺眼,古人用圭表来观察正午的太阳影子,来测量它在天空中的高度。古人记录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每天正午时的太阳影子的长度,并总结规律,发现影子最短和最长的日子,从而确定夏至日和冬至日,并进一步确定了一年的年长。

阳光代表着“阳”,而投射在圭表上的影子则代表着“阴”,那么时间的别称“光阴”,也许就是指阳光的影子吧。古人通过观察阴阳的变化来确定岁月。光影的不同长度,指示了不同的时间,智慧的古人利用圭表,就把时间和空间统一在了一起。 XbiSbsZh+aSlpTiSEhw8gGLzB+HWyZHAn3lnMi+jMM+EDGjS2ScQ9WrmdjDrCg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