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懂得爱,不应只在感恩节

感恩定律,心存感激,让世界充满爱。一位心理医生曾认为,治疗对人际关系有障碍的心理病患,最好的药方就是教会他如何感恩。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是让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怀着感激的心情去学习,感恩成为了他学习的动力,因而他的心里充满了爱和温暖,也使自己成为人见人爱的孩子。

对于正在成长路上的孩子,他需要一颗感恩的心,父母不要让孩子认为什么都是别人应该做的,而要教育孩子理解父母或理解他人,以一种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父母,对待他人。这时候,父母就犹如孩子的一面镜子,自身应该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

小雯是爸爸妈妈领养的,养父养母还有一个儿子。小雯是家里的小公主,尽管家庭环境不是特别好,但爸爸妈妈总是尽可能满足她的要求,她在家里可以单独用沐浴露、洗发水,单独吃比较好吃的东西。但是小雯还是无法满足,每天抱怨住得比别人差,吃的没有别人好。

有时爸爸妈妈一生气就对小雯说:“那你回去你亲生的爸爸妈妈那里吧。”这时小雯总是霸道地说:“我才不要回去那个鬼地方呢,我们家穷得要死。”不懂感恩的小雯让爸爸妈妈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奈。

阿德勒认为,如果一个孩子连最起码的感恩都不懂得,你还指望他去爱谁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宠爱中长大,他一个人得到了家人的所有关爱。这时候,如果父母不教导孩子学会感恩,那么时间长了,在孩子心里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观点:自己接受多少都是应该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表现出缺乏爱心的人格,成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人。

“感恩教育”的缺失是多方面的,作为家庭教育的施行者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的父母过多地注重孩子的学习,而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品质,孩子就会因为纵容而变得越来越任性。

小贴士

1.对孩子不要事事包办代替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也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这本来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一旦父母对孩子保护太多,干预孩子太多,为孩子打理了一切事务,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甚至觉得父母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时间长了,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了。所以,对孩子父母不要事事包办代替,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学会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一方面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教导孩子学会感恩。

2.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

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该首先考虑是否合理,如果是不合理的就要坚决地拒绝,并告诉孩子哪里不合理,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所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所需的时候,他就懂得了珍惜,也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有的父母给孩子提供很丰富的物质条件,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了,甚至认为这是他本来就应该拥有的,于是不懂得珍惜。

3.为孩子做好榜样

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父母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要表现出尊敬和孝顺,感谢父辈的养育之恩。家里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要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比较远,也要经常打电话。让孩子看到父母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一样有爱,也经常告诉孩子,要关心和孝顺长辈,孩子虽然还小,但长期的耳濡目染,也会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洒下感恩的种子。

4.不要太多地谈论自己的苦恼

许多父母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这从表面上看是希望通过诉苦这样的方式来强调父母付出比较多,其实却恰恰相反,这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这么多给你,你要偿还”,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只会用“形式对形式”来感恩。所以,父母在向孩子灌输“感恩教育”的时候,要适当地谈论自己的苦恼,而不是过多地谈论,否则会使“感恩”变了味道。 +WFxwTX3GP3yKMS/KGx5tBCqFk3/9z6wx91j8twe7VQqMRYsK3I5R1t4+b3MFV6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