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量带给人的冲击是巨大的,令人分心的诱惑也五花八门,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没有时间管理的意识,又缺乏合适的任务管理方法,生活是很容易失控的。许多临近截止日期的重要事项尚未完成,新任务又不断涌入并抢占注意力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拖延是不可避免的,负面情绪也令人崩溃。
我们应当认识到一个事实,多数拖延者和效率低下的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思维特点,即注意力总是被一些重复的、细碎的、无用的事物分散,这些东西过分占用大脑资源,从而引起认知力、判断力和行动力的下降。体现在结果上,就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创造出价值。清单,恰恰可以解决这一困境,它可以在堆积如山的事务中筛选出真正重要的、值得去做的事,对筛选出的任务进行优先等级排序,并且针对每一项任务制订合理的计划,让工作和生活变得井然有序的同时,提高效能,减少拖延。
拖延,从来不是“普通人”的专利,就算是拥有画家、哲学家、音乐家、发明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建筑工程师等一大串头衔的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在恶疾缠身、行将过世之际,也会痛心疾首、满怀悔恨地发出质问:“告诉我,告诉我,有什么事是做完了的?”
大脑科学与动物实验的结论表明:拖延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已经写入了人类的基因密码。在人类进化所处的环境中,人们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进食,有动力就要劳作。进入纷繁的现代社会,用这种即时反应思维去处理长远的考虑和机会时,拖延就成了必然会产生的附属品。毕竟,人类倾向于冲动而非理智,具有趋乐避苦、渴望及时享乐的天性。
无论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产生,我们都不能对拖延听之任之。
面对那些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堆积如山的家务,以及搁置很久依然没有付诸行动的计划,将其完全归咎于“没有时间”,是逃避责任的借口,也是没有认清问题本质的表现。其实,绝大多数人的拖延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三件事——时间管理、任务管理和情绪管理!
身处互联网时代,庞大繁杂的信息让人应接不暇、不堪重负,需要处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想要在这个时代实现高效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必须学会给大脑减负,建立清单思维,提升思考速度与行动效率。
说起清单,多数人会想到在纸上写下的一连串待办事项。没错,这是清单带给人最直观的第一印象,但这并不是清单的全部,甚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清单的本质,不是一张罗列着待办任务的纸,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可以协助我们降低大脑负荷、分担工作压力,厘清工作和生活中的繁杂秩序,确立待办任务的优先等级,确保自己在重要的事项上保持专注。
简而言之,如果拥有一张正确的清单,它就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继而让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拖延的代价是荒废时间、完不成任务,并由此引发一连串的负面情绪,试想一下:如果每时每刻都在处理最重要的事项,这些问题还会存在吗?
这是一本战胜拖延的方法书,同时也是一本培养清单思维的入门书。无论你是想解决拖延的困扰,还是想通过利用清单获得全新的生活方式,都可以从中受益!
杨波
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