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方“丝绸之路”

东方“丝绸之路”可谓是闻名海外,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人类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种植桑树和养蚕。农业时代的初期,也就是黄帝时代就开始养蚕,而在渔猎时代的末期,蚕丝就开始被利用了。发展到周期,蚕桑生产已趋专业化,还受到当时朝廷的督察和管理。

蚕丝生产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的贫民百姓已经将蚕丝作为日常服饰和自由贸易的物料了。这一时期,我国丝织品有罗、绫、纨、纱、绉、绮、锦等产品,图案与色彩都异常美丽,这可以从我国各地出土的文物窥其一二。

到了宋、元时期,蚕丝生产和丝织业发展到顶峰,当时的朝廷把发展蚕丝提到与农耕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宋朝丝绸每年就达到了340万匹产量。古籍里常有“农桑并举”的记载,这些都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蚕业的认识,侧面反映出当时桑蚕生产的繁荣。

我国古代蚕丝的发展促成了对外通商和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2世纪,蚕种和养蚕技术传入日本,公元6世纪传入土耳其、埃及、阿拉伯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公元11世纪已传入朝鲜。桑蚕饲养技术是公元6世纪传入欧洲的,所以蚕丝代表东方古代文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丝绸是我国重要的产品,因此,古代西方称古都长安为“丝城”,称我国为“丝国”。

目前,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多个国家与地区饲养家蚕,年产蚕茧约800万担,产丝约5万吨。我国的产茧量和产丝量都占全世界的首位。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生长着茂密的桑树林,乔木和灌木相间其中。有好几种昆虫喜欢在桑树上栖息,它们主要以桑叶或树干为食。在这其中,一种吐丝作茧的鳞翅目昆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就是桑蚕。桑蚕食了桑叶后吐丝结成茧子,又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子。后来,经过试验,人们发现茧壳打湿之后,可以拉出长长的银色丝缕,用这些丝缕可捻成线,还可以织成绸。而且这种丝绸做成的衣服,比麻布、葛布更漂亮、更舒适。随着人们逐渐定居下来,就开始人工养殖蚕,并把蚕转移到室内养殖,获得了更多的蚕茧。

家蚕,又叫桑蚕,属于蚕蛾科,是经过人类祖先长时间饲养野蚕所培育的物种,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经过几千年的饲养,人们逐渐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养蚕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现今,人们慢慢掌握了昆虫激素与变态发育的关系,并掌握了人工调节蚕的发育的方法。若想让蚕吐丝更多,就要抓住丝素、丝胶的五龄阶段,用保幼激素均匀喷在蚕的身体上,就可以让蚕的生长期变得更长,能让它多吃一些桑叶,多产出蚕丝。假如缺少桑叶、病害蔓延或劳力不足,就要让蚕提前化蛹,用蜕皮激素喷洒桑叶来喂养四龄幼虫,可以让蚕的生长期大大缩短,提前吐丝结茧。另外,人们还可以用人工饲料代替天然饲料,增加养蚕次数。

除了桑蚕以外,我国还有柞蚕、樟蚕、樗蚕、天蚕等。其中,柞蚕属于大蚕蛾科,原产地是山东莱州,是我国地位仅次于桑蚕的产丝昆虫。早在2700年前,柞蚕丝就已经作为给皇帝的贡物,在汉代由朝廷推广,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分布到了全国很多省份。 6pREW+xfzPAP3dxKCk1xPwHuvF1UKvZWtUmN7M8wFvjjERYmF7yzzUMx1EO+2xO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