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相信不少小朋友都见到过鸟,每天清晨,窗外的鸟就开始叽叽喳喳地叫,上学路上也能看到鸟在自由飞翔,那么,对于鸟,小朋友们是否有全面的了解呢?你观察过鸟的模样吗?
鸟,是一种全身被羽毛覆盖住的卵生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和温血动物的一类,以肺呼吸,前肢为翅,后肢能行走,大多数能飞。
那么,鸟有哪些特征呢?
形态特征
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是体温恒定、两足、卵生的脊椎动物,全身被羽毛覆盖,前肢演化成翼,有喙无齿。胸肌发达,消化系统强大,呼吸系统靠肺,且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卵生,体温较高,通常为42℃。鸟类的胸骨上有发达的龙骨突。鸟的体型有很多种,大小不一,有很小的蜂鸟,也有身体庞大的鸵鸟(鸵鸟不会飞)。
身体构造
身体呈流线型,适应飞翔生活,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
头部小且圆,前端具啄食的喙,头两侧各有一圆而大的眼,具眼睑和能活动的瞬膜,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眼后有耳孔,其外周具耳羽,能收集声波。颈长而灵活,可弥补前肢变成翼后带来的不便。
躯干纺锤形,外廓具流线型,在飞行时能减少阻力。尾部短小,末端生扇形尾羽,飞翔时起舵的作用。前肢退化成翼,翼上着生飞羽,是飞翔器官。
翼和飞羽发达。善于飞翔,后肢为足,足下部覆有鳞片或羽毛。
足通常具四趾(第五趾退化),趾端有爪。一般是三趾向前,拇趾向后。但也有退化成三趾或二趾的,如鸵鸟只有二趾。
鸟类喙和足的形态并不是相同的,因种类不同而异,因此是鸟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生活习性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昆虫、鱼、腐肉、种子、花蜜甚至其他鸟类等,一般情况下,鸟都是白天活动,不过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这类鸟中最典型的就是猫头鹰。还有很多鸟会进行很长距离的迁徙来寻找最佳栖息地,最典型的就是候鸟,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如信天翁。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及渡渡鸟(已经灭绝)。当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侵入它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海雀、恐鸟等。
大多数鸟类是杂食的,对食物并不挑剔。一到秋冬季节,就有很多鸟类成群结队在天空中飞行,它们要赶着更换栖息地,这种现象就是鸟类迁徙。到了回春时,鸟类就开始进行求爱、生殖、营巢、孵卵和育雏等一连串的活动。
鸟的羽毛
羽毛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羽三种类型。正羽的羽枝两侧密生羽小枝,羽小枝上生有钩或槽,前后相邻的羽小枝相互钩连,组成扁平而有弹性的羽片。体表的正羽,形成一层防风外壳,并使鸟体呈流线型轮廓。翼及尾上的正羽,对飞翔及平衡起决定作用。绒羽的结构特点是羽轴纤弱,羽小枝的钩状突起不发达,因而不能构成坚实的羽片,有保温作用。鸭绒就是鸭的绒羽,毛羽很细,呈毛发状,杂生在正羽与绒羽之中,在拔去正羽和绒羽之后才能见到。
鸟的皮肤
鸟类的皮肤无汗腺,唯一的皮脂腺是尾部的尾脂腺,其分泌的油质,经过喙的涂抹,擦在羽上,使羽片润泽不为水湿。尾脂腺的分泌物,还含有麦角固醇,这种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转变为维生素D。当鸟用喙涂擦羽毛时,维生素D可被皮肤吸收,有利于骨骼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