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们,
你知道海洋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知道全世界五大洋是怎么分布的吗?
你见过不吃人的鲨鱼吗?
你知道憨态可掬的企鹅生活在哪里吗?
你知道“海底医生”是哪种动物吗?
你知道当下海洋垃圾有多少吗?
……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海洋百科的内容。的确,人类生存的地球有三分之二的领域都是海洋。海洋是地球的蓝色心脏,任何一个成长期的孩子,都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海洋的形成过程、水域、气候、生态、动植物、微生物等,特别是要深刻认识海洋灾害,并参与到保护海洋的行动中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已经来临,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但前提是我们要保护好它。
蔚蓝色的海洋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是海洋动物的乐园。从巨大的鲸类到肉眼无法看到的浮游生物,无数动植物在海洋里徜徉。
其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去过海洋馆,对海底世界也充满了兴趣,然而,海洋馆只是模仿了海底世界,孩子要想了解真正的海洋知识,还需要一本系统性的书籍,而这就是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
本书从趣味性出发,兼顾实用性,从海洋的起源开始谈起,总结了孩子们一些需要了解的知识,激发孩子们学习海洋知识的兴趣。现在让我们打开本书,一起遨游于海底世界吧!
编著者
2022年3月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而水是生命之源。水并不储存于陆地之中,而是以液态的形式汇聚于海洋,形成了一个全球规模的含盐水体。那么,海洋是怎样形成的呢?海水又有怎样的性质?海底的地貌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看本章的内容吧。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的水仅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的海底是未知的。
那么,海洋是怎样形成的呢?
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一些大小不一的星云团块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它们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转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发生了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慢慢形成了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又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包括铁、镍等物质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一些比较重的物质会逐渐下沉并向地心集中,而轻的则逐渐上浮,形成了地壳和地幔,但是地球内部的温度会越来越高,这样,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并不会完全“脱离”地球,而是成为一层水气合一的圈层。
地壳位于地表部分,经过冷却和凝结后,因为不断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而变得褶皱不平,如果挤压的力度过大,则会被挤破,这样就形成了地震与火山爆发,热气与岩浆会从中喷出,这种情况发生得极为频繁,之后会慢慢减少,并且逐渐稳定下来,这样剧烈的地壳运动和地球物质改组的过程,大约是在45亿年前完成的。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一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持续了几百年。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其实,原始海洋的海水并不是咸的,而是缺氧且略带酸性的,随着地球内部温度的升高,海水水分不断蒸发并且上升形成云雨,再重新落回到地面,将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导致了海水变咸,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强烈的紫外线能直达地球,生物根本无法直接生活在地面上,但海洋不同,海洋中的海水能对生物起到保护作用,因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将生存的家园逐渐转移到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