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心理学家针对愤怒进行过实验,发现人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呼出来的气体是有毒的。由此可见,愤怒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很恶劣的影响。对于孩子而言,因为缺乏自制力,情绪更容易激动,因而愤怒更容易伤害孩子。作为妈妈,当发现孩子即将被愤怒奴役的时候,或者意识到孩子已经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尽量恢复情绪的平静,避开愤怒的情绪。
很多妈妈都感到苦恼,因为她们发现随着孩子不断成长,曾经那个对妈妈言听计从的、可爱的小家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总喜欢与妈妈对着干、爱发火的孩子。的确,这让人恼火,但是妈妈也要清楚地知道,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是无法避免的。当孩子开始惹怒妈妈,当孩子时不时发火,恰恰意味着孩子在成长,开始有主见,也开始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作为妈妈,要跟随着孩子成长的脚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原地,被快速成长的孩子远远地甩下。
妈妈要知道,孩子心思简单,感情纯粹,他们对于妈妈的愤怒也是非常简单的。很多孩子一生气了就会吼叫,还有的孩子喜欢摔打东西,也有的孩子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而言,妈妈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妈妈应引导孩子理性宣泄情绪,也应承担起寻找最合适的方法与孩子和谐相处的重任。
乔乔是一个特别挑食的孩子,他长得特别瘦弱,乔乔已经10周岁了,上小学四年级,但是身高才120厘米,体重只有26千克。在同龄人里,乔乔显得瘦弱矮小,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看到乔乔生长速度这么缓慢,妈妈非常着急。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看着乔乔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恨不得把好东西都倒到乔乔的嘴巴里。
一天,妈妈精心做了许多美味的饭菜,有糖醋排骨、清蒸鲈鱼,还有清炒土豆丝、凉拌豆腐。但是,乔乔丝毫没有食欲,只吃了一块排骨和几口米饭就准备离开餐桌。妈妈生气地吼道:“给我坐下,给我大口地吃饭。”看到妈妈突然发火,乔乔的确有些害怕,因而含着眼泪坐回座位上,开始委屈地吃饭。看着乔乔如鲠在喉、难以下咽的样子,妈妈更生气,但是妈妈不同意乔乔停止吃饭。其他人都吃完饭离开饭桌了,妈妈还坐在饭桌前盯着乔乔,直到乔乔把一碗饭都吃到肚子里。就在妈妈正准备收拾碗筷时,乔乔突然跑到垃圾桶处呕吐起来。看着乔乔痛苦的样子,妈妈也心软了。爸爸抱怨妈妈不该强制乔乔吃饭,还让乔乔含着眼泪吃饭,妈妈自知理亏,并没有反驳。
妈妈心疼乔乔,希望乔乔多吃一些饭菜,长得高一些、强壮一些,原本是好事情,可惜妈妈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不但强迫乔乔吃饭,还盯着哭泣的乔乔把饭吃下去。妈妈不知道,乔乔尽管不敢抗拒妈妈,但是内心里却充满愤怒,所以他只是强迫自己把饭咽下去,而他的胃极其不情愿接受这样的食物。最终,乔乔才刚刚吃完饭,就忍不住把所有的饭都吐了出来。实际上,为了让乔乔爱上吃饭,也为了真正调动乔乔的食欲,妈妈完全可以改变方式,例如把饭菜做成孩子喜欢的卡通造型,或者尝试一些新菜品,这些都比强迫乔乔吃饭的效果要好得多。
妈妈一定不要强迫孩子。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孩子在两三岁前后,就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因而对于某些东西他们会表现出鲜明的喜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的孩子喜欢穿白色的衣服,而妈妈偏偏要求孩子穿妈妈喜欢的红色衣服,从而与孩子产生冲突,导致孩子极其愤怒,这有必要吗?当妈妈把自己放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会发现,难道妈妈愿意穿自己不喜欢的颜色的衣服吗?所以妈妈要想与孩子和谐相处,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原本就容易情绪冲动,也很容易陷入愤怒之中。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愤怒的情绪与人的肝脏健康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和心跳加速,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好处可言的。因而妈妈要学会疏导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保持情绪稳定而不要故意激怒孩子。情绪也带有一定的惯性,当孩子习惯于保持情绪平静,他们就会成为一个淡定平和的人。相反,当孩子不知不觉之间习惯了情绪愤怒和冲动,他们就很难改掉这个坏习惯,会成为情绪的奴隶,被情绪深深伤害。不同的孩子在情绪即将进入愤怒状态时,会有不同的表现,妈妈要用心观察孩子,在孩子进入愤怒状态之前及时安抚,从而把孩子的愤怒情绪消除于无形。